文 | 《巴伦周刊》撰稿人刘依薇、列什玛·卡帕迪亚
编辑 | 郭力群
就像在互联网领域一样,中国将从一个追随者变成美国制药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不是投资中国的好时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了6.8%。此外,中美两国之间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紧张关系继续升级。瑞幸咖啡(LK)之前曝出的会计造假丑闻也让一些人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前景感到担忧。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显示,在3月到5月的三个月里,投资者从投资中国股票的美国ETF撤资超过20亿美元,占到此类ETF总资产的10%。
但是,许多华尔街人士仍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是疫情下首批重启经济的国家之一,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正在回升。此外,中国还拥有高速增长的科技产业。虽然中国股市可能会受到中美紧张关系的影响,但不会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严重。基金公司Vaneck ETF业务负责人埃德·洛佩兹(Ed Lopez)说:“中国经济的规模非常大,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因此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市场。”
虽然中美紧张关系升级、中国面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但景顺奥本海默新兴市场基金(Invesco 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ODMAX)经理贾斯汀·莱弗伦茨(Justin Leverenz)认为中国市场有着诸多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和美国股票不同的是,中国股票的估值没有那么高,而且中国经济也不像美国那样背负着数万亿美元债务。
莱弗伦茨此前在谈到疫情下全球经济增长问题时曾称中国是“唯一有望率先恢复增长”的国家,此外,中国实施的刺激措施将进入金融和结构性改革领域,从而能够推动股市走高。
医疗保健和软件将复制科技股势头
过去10年,科技行业是投资中国最赚钱的领域,该领域的投资对象包括阿里巴巴(BABA)、腾讯(TCEHY)和美团点评(3690.HK)等。莱弗伦茨认为,中国的医疗保健和软件行业也正在出现类似的机遇。
受中美紧张关系和疫情影响,一些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下降,但莱弗伦茨近日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他最感兴趣的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公司。“我认为未来10年中国医疗保健类公司将出现和过去科技公司类似的发展势头。”
虽然中国的一些科技巨头过去模仿了eBay和Alphabet等美国公司的模式,但这些年来中国的科技巨头在本土面临激烈竞争,现在要比美国的竞争对手更具创新能力。
莱弗伦茨认为,在科学家和医疗研究人员回流中国之际,中国的医疗保健领域也正在出现类似趋势。“就像在互联网领域一样,中国将从一个追随者变成美国制药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中国国内市场非常庞大,来自仿制药的现金流能够为新药研发提供资金。10年后,中国将拥有像美国制药巨头一样大的公司。”江苏恒瑞制药(600276.SH)就是投资这一趋势的对象之一,该公司与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专门生产抗癌和外科麻醉药品。
生物制药是中国一个增长前景强劲但风险较高的行业。此前,中国的制药行业一直专注于仿制药的生产而不是开发新药。但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政府一直优先考虑制药业的发展,香港交易所也放松了规定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市。这两个因素促成了2018年三只中国医疗保健类ETF的推出。
另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是软件行业。企业软件在中国还是一个小产业,在云领域的投资正开始增长,阿里巴巴、华为和腾讯等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最大。“但真正的赚钱的地方不是销售服务器、存储和电脑运算,而是销售顶尖软件,”莱弗伦茨说。目前从事这方面业务的上市公司还不多,莱弗伦茨投资了金融壹账通(OCFT),虽然这家公司的规模仍然很小而且尚未盈利,但莱弗伦茨认为该公司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未来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该公司还是中国保险和金融巨头中国平安(2318.HK)的业务之一。
关注中国高增长行业的ETF回报更高
《巴伦周刊》认为,在投资中国时,美国投资者需要合适的策略。目前近40只美国ETF持有设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公司的股票,它们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
持有600多只中国股票、规模为56亿美元的iShares MSCI China (MCHI)今年迄今基本持平。持有在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为31亿美元的iShares China Large-Cap (FXI)今年迄今累计下跌了6.6%,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基金没有纳入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和京东(JD)等大型公司。这两只基金都是市值加权型基金,持仓量最大的10只股票要占到其投资组合的近一半,另一个拖累这两只基金表现的原因是其大量投资于陷入困境的金融股,例如建设银行(0939.HK)和中国平安保险(2318.HK)。
关注高增长行业的股票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比如持有45家科技和非必须消费品领域公司股票、规模为20亿美元的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KWEB),该基金投资的公司受益于由中国日益壮大和富裕的中产阶级推动国内消费热潮。该基金今年迄今的回报率为15.7%,过去五年的年化涨幅为6.3%。
规模为7.15亿美元的Invesco China Technology (CQQQ)持有的公司数量是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的两倍,但持仓量最大的公司都差不多,其中包括美团点评和腾讯。Invesco China Technology更倾向于投资科技股而非消费股,该基金没有纳入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PDD)等电商,过去三个月这三只股票分别飙升了12%、46%和117%,Invesco China Technology的表现也因此落后于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10个百分点,但在过去五年里,前者的年化回报率比后者高出两个百分点。
在生物制药领域,上文提到的三只医疗保健类ETF规模还不大,其中最大的一只是规模为6700万美元的KraneShares MSCI All China Health Care (KURE),其他两只是规模为1000万美元的Loncar China BioPharma (CHNA)和规模为500万美元的Global x MSCI China Health Care (CHIH)。虽然规模不大,但这三只ETF的回报相当可观,去年分别上涨了47.7%、29.2%和40.4%。
投资中国公司发行的A股还是美国存托凭证(ADR)是一个很多人一直在争论的话题,A股市场较为复杂,而中国公司发行的ADR又面临特朗普政府的退市威胁。
只持有中国公司发行的ADR、规模为1.74亿美元的Invesco Golden Dragon China (PGJ)今年累计上涨了8.9%,该基金纳入了中国一些规模最大、表现最好的公司,从美国退市并不对这个公司构成大的风险:如果必须把上市地点改为香港,那么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沪港通投资这些公司,这些需求能够提高股票的市盈率。
希望投资A股的美国投资者可以选择规模为13亿美元的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 ChinaA-Shares (ASHR)。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表现不同,A股目前还没有完全回升到1月初的高点。该基金今年下跌了3.9%,市盈率仅为14倍。
另一个选择是规模为3000万美元的VanEck Vectors ChinaAMC SME-ChiNext (CNXT)。该基金追踪的是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100只股票。虽然大部分股票并不知名,但在科技和医疗保健领域投资者可以有不少选择。今年该基金上涨了7.5%。
虽然投资中国有其复杂性,但在中国改善国内经济、减少对美国等国家依赖程度之际,基金经理们正在那些能够从中受益的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听说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
得到的“在看”越多,
文章在信息流中越靠前。
为了更好的相遇,
奖励小巴一个大拇指吧!
也欢迎将本号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