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裕(1910年1月9日-1992年11月5日),曾用名张少岳,福建惠安人,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宇宙线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1931年,张文裕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同时在研究生院继续攻读,第二年提为教员。研究生院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34年,考取“英庚款”公费留学,赴英国剑桥研究生院深造 。
193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诺贝尔奖获得者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1938年获博士学位。
1938年11月,张文裕回到中国。他到处找朋友、同事,要求奔赴前线,结果四处碰壁。后经过物理学家吴有训介绍,到成都四川大学任教授,半年后又应西南联大聘请任该校物理学教授。
1943年至194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巴尔摩实验室任研究教授。
1949年至1956年,任普渡大学教授。
195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任研究员、宇宙线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同年,他应邀访问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1958年起,在中国科技大学兼任教授。
1959年至1964年,他被派往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曾担任中国组组长,并领导一个联合研究组的研究工作。
1972年,他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访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
1973年他曾率领中国高能物理代表团出访美国、西欧。
1973年至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8至1984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主任。
1984年起,改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
1992年11月5日,张文裕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张文裕为中国高能物理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武器立下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