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17弹:国外技贸措施层层逼近,中国车企怎么办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巨额损失,尤其是今年较为特殊,疫情叠加贸易保护主义、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各种不确定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增强我们的预判性,让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在6月19日晚的《中国汽车报》公益直播讲座第17讲中,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贾江伟如是说。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汽车‘走出去’如何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障碍”,贾江伟对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形势及面临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汽车出口以亚洲和拉美地区为主

“我国汽车出口规模与我国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称。”贾江伟指出,在2019年国内车市下滑、全球车市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出口依然实现了小幅增长,难能可贵,但我国汽车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与美国、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差距显著,出口潜能有待挖掘和释放。

纵观全球,我国汽车出口目的地已经扩展到五大洲,进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来看,亚洲已经是我国汽车出口热度和集中度最高的地区,占我国汽车出口额的大约40%,大多数是乘用车。其中,东盟十国增长势头较强,以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为主;在南亚,孟加拉国和印度是我国汽车出口主要目的地,以中低端车为主。

我国第二大汽车出口地是美洲,包含北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共占我国汽车出口额的近30%。其中,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我国对北美地区汽车出口额下降近一半,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出口额小幅增长,墨西哥、智利、秘鲁、巴西、厄瓜多尔已连续两年成为我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前五大出口贸易伙伴,尤其是秘鲁增长最快。

再看欧洲,在该地区我国汽车出口一半集中在欧盟27国,但基数不大。“考虑到欧盟整体乘用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力发展对欧乘用车出口贸易符合中国企业的诉求,也可以提振中国对其他地区的汽车出口。”贾江伟表示,近两年长城等一批企业有了雄心勃勃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至于非洲,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货车成为了我国对该地区出口的主力军。在大洋洲,我国汽车出口长期依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且该地区采用右舵驾驶,给一些企业增加了难度。

年损失数十亿元 技贸措施成最大障碍

贾江伟指出,当前全球贸易壁垒处于历史高位,再加上疫情影响,可能会促使更多国家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中国车企设置更多障碍。“技贸措施已经超过许可证、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成为当前汽车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他说。

据了解,技贸措施源于WTO体系,是《技贸措施协定》与《SPS协定》所涉及技术措施的总和,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其中技术法规占主导地位。技贸措施具有正当性(被WTO规则允许)、双重性(同时约束其他国家和本国产品,是双刃剑)、复杂性(各国可以频繁修改)、隐蔽性(对产品数量、价格的影响难以量化)。

“有些国家会利用技贸措施的规则,来制定一些有利于本国产业发展的举措。”贾江伟表示,技贸措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会抑制正常贸易的开展,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额为896.27亿元,但受国外技贸措施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新增成本17亿元,综合损失达到53亿元。

其中,环保要求成为首要技术贸易障碍。“平均每家企业,至少受到两个国家的环保要求限制。”贾江伟表示,汽车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依次来自:市场准入、后市场监管、边境准入。

贾江伟告诉记者,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更容易受到技贸措施的影响,主要还是因为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领域存在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很多技术标准已经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中,所以面对技贸措施,新能源汽车会较传统燃油车更从容一些。”他说。

发展中国家技贸措施快速增多

统计数据显示,WTO各成员国的汽车技贸措施累计通报数量在近五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95-2019年的累计数量来看,以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为目的的通报数量最高,其次是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和消费者保护等,这些已经超过了质量要求。

从车型来看,乘用车受到的技贸措施限制最多。具体到国家和区域,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者环保、安全意识提升,政府强化了相关法规。“尤其是2017-2019年,发展中国家通报数量增长非常快,可以明显看出,发展中国家正逐步加强对进口车的市场准入标准及质量监管力度。”贾江伟表示。

虽然美国的技贸措施通报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但巴西、南非、沙特等新兴经济体的汽车技贸措施数量近年来也持续走高,而这些都是我国车企“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市场。另外,还有多个国家正在或即将发布一些新的技贸措施。

从各地区来看,过去十年,亚洲和美洲通报数量所占比重最大,欧洲的通报数量并不多。不过,贾江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欧洲的技贸措施不严苛,数量少主要是欧洲的新旧指令转换统计所致,而欧洲技术法规正呈现体系化发展趋势,同一法规会对多个行业、多个产品进行限制,我国车企需要对欧洲区域的技贸措施加以重视。

贾江伟表示,全球汽车技贸措施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环保要求、能耗及低碳要求成全球汽车技贸措施增长热点;第二,技贸措施呈现体系化、法律化发展趋势,不仅影响整车,还会影响出口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及零部件的发展;第三,技贸措施不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尤其是欧美地区具有示范效应,其实施的措施,会引起连锁反应;第四,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车联网技术成发达国家技贸措施增长热点。

应重视信息追踪与关键技术提升

面对国外名目繁多的技贸措施,我国出口企业应该怎么办?贾江伟指出,目前在认知层面,技贸措施在一些具备规模化出口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得到高度重视,但部分处于出口初探索阶段的企业,还有新造车企业对于技贸措施重视程度不够,了解不全面,增加了通关障碍。贾江伟指出,不应该仅把技贸措施视为贸易壁垒,更应该看到其正面效应,通过技术提升来增强企业的海外竞争力。

“有些区域重环保,例如美国和欧洲;有些区域重排放,例如印度;有些区域有特殊的认证时间节点,例如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过了时间节点就无法申请。在实际操作层面,车企应该首先明确自身的海外市场选择,有针对性地跟踪海外技贸措施动态,包括与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认证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做好资源整合,同时企业内部,例如研发与销售部门也要做好信息衔接。”

再看风险预警与评估,国内在这一块与国外差距较大。据贾江伟介绍,WTO成员国修订技术法规时,会第一时间向WTO官方通报,之后有一定的评议期,在此期间,企业可以提交一些反馈意见,以美国为例,其充分利用这个规则,对他国通报的技术法规反馈力度很大,甚至促使别国直接取消了相关法规和限制。因此,贾江伟建议,国内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评议,捍卫自身权益,对于国外的歧视待遇,发现后也应第一时间通报。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技贸措施通报也在增加,说明我国对于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贾江伟建议,我国企业应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发挥5G、新能源、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溢出效应。

公益讲座回看方法:

关注《中国汽车报》微信公众号,点击左下角菜单栏“公开课”即可观看;也可登录中国汽车报网、汽车发布APP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