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居然也会引起过敏!记住这7个生活常识,防患于未然,快记下来

审阅者: 曾华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如果你喝一杯牛奶或吃一片披萨后出现嘴唇肿胀、荨麻疹或其他明显的症状,那么很可能是对牛奶中的一种蛋白质(即酪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中的另一种可引起食物过敏的蛋白质是乳清蛋白,有些人既对酪蛋白过敏,又对乳清蛋白过敏。
大多数对牛奶过敏的人从婴儿时期即出现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消失。
但是,有些人的症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成年之后依然会对牛奶过敏。
一、乳糖不耐受并非过敏
有的人婴儿时期对牛奶蛋白不过敏,成年后才出现过敏症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然而,乳糖不耐受则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的。
乳糖不耐受的表现有腹胀、腹痛、腹泻和胃食管反流等。乳糖不耐受并非过敏,而是人体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难以消化。
乳糖不耐受虽然令人不适,但并不会威胁生命安全,重要的是识别和避开潜在的过敏原。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二、酪蛋白过敏的症状
酪蛋白过敏的机理是人体免疫系统误将其当成了一种有害物质,进而分泌抗体(IgE)来抵抗它,试图保护人体。
几分钟之内,抗体和特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一系列人体化学物质(如组胺等)的释放,正是这些物质导致了以下症状:
嘴唇、口腔、舌头、面部和咽喉肿胀;
皮肤反应,如荨麻疹、皮疹、红斑和瘙痒等;
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咳嗽或喘鸣。
三、牛奶过敏的表现
牛奶过敏最严重的表现为严重过敏反应,不仅发病迅速,而且可能危及生命。
食物(包括牛奶中的酪蛋白)过敏被认为是医院环境外最易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原因。
如果既患有哮喘又对食物过敏,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那么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更大。
如果在进食奶制品后几分钟内出现口腔肿胀、胸痛、荨麻疹或呼吸困难,这意味着已经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送往急诊救治。
四、牛奶或酪蛋白过敏的治疗
已确诊对食物过敏,特别是对奶类或酪蛋白过敏,医生会建议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液,以便在误食过敏食物出现反应时控制症状。
医生或药剂师会告知如何注射肾上腺素,也可以随身携带非处方类抗组胺药以缓解过敏症状。
需注意的是,当过敏反应严重时,抗组胺药的效果往往不佳,这种情况下,应使用肾上腺素,这是一种人体在兴奋时或压力下自身也会分泌的化学物质。
肾上腺素: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自行注射肾上腺素,以抑制反应,等待救援。
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一定要果断,哪怕仅仅是怀疑自己出现过敏反应也应该立即使用。它没有多少副作用,而且可能挽救严重过敏反应者的生命。
注射肾上腺素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急诊救护,有1/3的患者在第一次症状发作后几个小时内会出现第2波症状,故首次发作后有必要在医院留观4-8个小时。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五、牛奶或酪蛋白过敏的预防
应对牛奶或酪蛋白过敏的最佳方法是预防或避免摄入。
为防止酪蛋白导致的过敏反应,必须坚持无酪蛋白饮食,避免食用所有含奶食物或奶制品。
避免摄入奶制品并不是简单地去掉三明治里的奶酪就可以了,还包括不能摄入与奶酪共用了相同厨具的肉类,因为哪怕是极微小的酪蛋白也足以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不同的过敏症患者,致敏的敏感度也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以耐受少许的奶制品,尤其是烘焙或煮过的奶制品。
但是,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最好避免摄入任何奶制品,因为不同生产商所生产的食品中的奶制品含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生产商,其不同批次产品中的含量也可能不一样。
六、不喝奶意味着一定会缺钙吗?
不喝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缺钙,就算是喝牛奶的人也常常无法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钙。
奶并非是唯一的钙源,还有很多食物,如果汁、谷物、杏仁奶、米糊和豆浆中也含有丰富的钙,甘蓝、菠菜、西兰花等蔬菜也是良好的钙源。
酪蛋白过敏者在挑选包装食品时,一定要查看上面的标签,了解有无牛奶成分,即使是像午餐肉和糖果这样的食品也要注意。
1、其他应注意避免的成分和食品
除酪蛋白外,其他应注意避免的成分和食品还包括:
酪蛋白酸钙、酪蛋白水解物、酪蛋白酸镁、酪蛋白酸钾、凝乳酶酪蛋白、酪蛋白酸钠;
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牛奶、布丁;
黄油、黄油香精、乳脂;
乳白蛋白、磷酸乳白蛋白、乳球蛋白、乳糖;
人造奶油;
非乳制品奶精;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水解物。
对于美国市场上出售的食品,生产商必须在标签上注明是否含有最常见的过敏原。
如果一种食物含有酪蛋白,标签上通常会注明:“含牛奶成分”“使用牛奶原料制作”或“加工本品的生产线同时加工奶制品”等。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七、无酪蛋白食物方面的小知识
可以食用大豆或稻米制成的水果口味的冰甜点、冰糕和布丁来代替冰淇淋。市场上也可以买到椰奶制作的冰淇淋。
使用植物人造黄油烹饪或抹在面包片上食用。
不要食用裹面糊炸的食物,面糊中可能含有奶制品。某些情况下,炸过含奶制品食物的油中可能含微量奶制品,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在外出吃饭时,向服务员详细询问菜品的配料,告诉服务员自己对奶制品过敏。
在品尝新食品(如香草味的豆奶)时,一定要问清楚,因为有人喜欢用牛奶代替豆奶。
也许从饮食中剔除所有的奶制品并非易事,但稍加留意,还是可以做到在不摄入奶制品的同时保证营养供应的。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