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5岁以上“老花”者达3.9亿,视觉初老族:矫正开启“摘镜时代”

图片
“看的见红绿灯,就看不清仪表盘;看的见仪表盘,又看不清红绿灯”“日常戴一副眼镜、开车换一副、工作的时候又要换一副,一天要在一副眼镜间不停切换”……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场景,正是近视加老花患者的日常。目前全球有近18亿老花患者,中国35岁以上人群里有老花问题的占56.9%,达3.9亿,占中国总人口的近三成,但因认知缺失,国内老花患者数量和矫正数量严重不对等。
6月21日,爱尔眼科称,将在全集团的屈光手术科室开设“老花手术门诊”,并成立由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全球知名屈光和白内障领域专家组成的“睛新摘镜”手术专家指导组,引入同步国际的角膜激光矫正和眼内晶状体置换老花手术矫正技术,填补国内老花患者通过手术矫正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需求的空白。
目标人群中发病率100%,老花成视觉健康“第二杀手”
老花眼又称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老视手术矫正-第五次浪潮》一书中指出,老视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是在42岁-44岁。几乎所有患者在52岁时都会出现症状,发病率接近100%。
《2018 Market Scope》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近18亿老花病人,中国35岁以上人口,有老视问题人群占比56.9%,达3.9亿;中重度老视人群,达1.46亿;重度老视人群,达800万。《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视力缺陷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白内障和老视更是当下威胁国民视觉健康的重要因素。
图片
“与近视或白内障不同,老花眼患者通常不会主动就医,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普遍选择不配戴或随意配戴老花镜,如不经检查验光就自行购买老花成镜。”我国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行业标准牵头起草人、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导王铮教授强调,错误的应对方式将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可能导致晶体加速老化,在发展中国家中,94%的未矫正视力损伤是由于老花。
“老花患者普遍认为老花眼不用治,也治不了,而对于其可以通过积极的手术干预获得视觉质量提升缺乏正确认知,这才是改善老花患者视觉健康的最大挑战。”王铮教授注意到。
视近成职场老花人群“刚需”,超九成渴望脱镜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16.9%,人数超1.5亿,“中老年低头族”正在崛起。
图片
“这1.5亿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恰好是老视发病率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视近需求和视近困难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采取戴镜或手术方式解决。”四川省眼科专委会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四川省区副总院长周进教授谈到,“佩戴老花镜,虽说视近效果会得到一定改善,但老花患者自身晶状体高阶像差的改变,势必会引起晶状体功能减退、视觉质量下降,这是老花镜无法解决的。”
49岁的陈先生是一名成都的牙医,左眼近视925度,右眼近视750度,高度近视的他与眼镜“友好”相处了很多年,可近半年,他自觉近距离视物越来越模糊,由于职业需要,对视近要求极高的他只得重新验配了一副近视眼镜,“我以为是近视度数又涨了,导致视力下降,可配了新眼镜后,近距离还是看不清”。
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很有可能是老花,陈先生又去配了一副老花镜,日常佩戴旧眼镜保证中近视力,开车时佩戴新配的近视眼镜保证清晰远视力,工作或使用手机时佩戴老花镜提高近视力。这样一来,三副眼镜在手的陈先生,每天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取镜、换镜。如此持续三个月后,不堪其扰的他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完成了晶状体置换老花矫正手术。
像陈先生这样的中老年职场人群,视近困难的发生率极高。据国际调研机构益普索发布的《40岁以上职场人群视近困难发生率及全程视力重要性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0%受访者近距离阅读困难。调研还证实,约86%的受访者愿意通过多样化的矫治方法改善视近困难,更方便地进行日常生活社交。周进教授说,目前主动来院的很多患者都是被多副眼镜困扰,才试图就医寻求脱镜方案。
老花手术矫正技术同步国际,摘镜时代已来
人类率先攻破白内障、近视、远视以及散光的手术,老花的手术矫正则被眼科界认为是最难攻克的“最后前沿”。自Ben Franklin 提出第一个双焦点眼镜的解决方案以来,老花的矫正已进行了200多年。直至201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激光物理博士、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美国爱尔眼科CEO王明旭教授主编的全球首部介绍当今老花眼手术最新进展和技术的眼科专著《老视手术矫正-第五次浪潮》出版,标志着人类已攻破了老花的手术矫正。
美国爱尔眼科是美国药监局(FDA)巩膜片植入老花治疗的临床实验中心之一,王明旭教授带领的眼科医生团队曾参与美国FDA老花手术矫正的临床实验,并帮助老花患者矫正视力。
近年来,爱尔眼科通过并购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巴伐利亚眼科等全球知名眼科医疗机构,已建起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全球化眼科医疗服务平台,国内患者可享受到同步国际的眼科诊疗技术,尤其是老花手术矫正技术。
“现阶段开展的晶状体置换手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一次矫正近视、远视、散光、老花,还可以避免白内障的发生。因为白内障的成因便是晶状体浑浊,手术将自然晶状体置换成了人工晶体,白内障也不会再形成。”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辽宁省区总院长张劲松教授介绍道。
“摘镜时代”已不遥远,爱尔眼科表示,角膜片植入、巩膜片植入、激光巩膜隧道成形等国际领先技术将有望被引入国内,为国内老花患者提供更多矫正方案,帮助患者彻底摆脱眼镜的束缚。
作者:李鑫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题图|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