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逐渐被人遗忘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布鲁”,他努力了30年!

“布鲁”曾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民族体育项目之后,布鲁走进那达慕大会,也是必有的娱乐项目之一。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娱乐项目日益增多,人们对布鲁的兴趣逐渐减弱,再加上近年来,会投掷布鲁的人年龄都在45-50岁以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布鲁运动的生存发展。
图片
在屈指可数的布鲁传承人当中,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工作、从事布鲁工作近三十年的副教授白东升一直没有停下传承的脚步。
图片
作为第四代布鲁传承人,白东升不仅是布鲁运动员,现在还是教练员、策划者、推广者,为了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他在三十年间做了无数努力。
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布鲁属于表演项目,白东升获得银牌,表演二等奖;
199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民运会中,白东升取得布鲁掷远冠军;
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上,白东升又以布鲁掷远129.20米的好成绩打破了原锡盟人姚军保持的104米的记录,取得冠军;
1999年在第四届全区民运会上,白东升摘得布鲁掷准和掷远两块金牌,成为当时的双料冠军;同年白东升又参加了在西藏拉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精彩的布鲁表演获得二等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丰富的布鲁表演、比赛经历,白东升对布鲁了如指掌,他向我们介绍了每一种布鲁的样式和使用技巧。这些知识在他脑海里信手拈来。
布鲁根据使用者地位的不同,呈现出多种样式。在视频中,白东升教授向我们展示了链锤布鲁,亦称为摆锤布鲁。即布鲁柄有弯弧的一端以皮条或牛筋条连接一个或数个直径3~5厘米的桃形实心铜锤。这种布鲁头可灵活摆动,锤击杀伤力很强,使用时一般不离手,不仅可以飞投击杀野兽,也可以当成打击钝器近战肉搏武器使用。
图片
白东升教授介绍说,现在布鲁还会分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第一代布鲁的滑翔性能非常强,对投掷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第二代布鲁的两面都是圆弧状的,它不分左右手,并且投掷方向笔直。
布鲁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会制作布鲁的师傅少之又少,为了让人们重视起布鲁这项运动,2017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两博会”: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把“掷远布鲁”作为一个重要活动项目推广,发起【千人投掷布鲁】的活动,取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图片
在未出现火器的年代,布鲁和弓箭、猎刀一样通常是蒙古族男人携带的标准狩猎、防身用武器。那时候,蒙古族男孩子一般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投掷布鲁,至十几岁时,投掷的准确性就很高了,即可以跟随父辈出行狩猎,这是一个民族从远古走来保留下来的珍贵印迹。
如今还会投掷布鲁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集中在农村牧区,这让布鲁传承人白东升忧心忡忡。想要提高人们学习投掷布鲁的热情、传承布鲁这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就要将其引进高校、引进各级各类学校,让年轻一代认识、学习布鲁,并从中发掘有潜力的运动员进行训练、培养。再加上国家鼓励性政策的支持,相信在白教授的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布鲁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