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稿经历分享:一篇 Case report 被拒稿 6 次,终于接收了

文章来源:逍遥君自习室
之前我跟大家分享过我的一篇病例报告被拒稿 6 次,昨天终于收到好消息,文章已经被第 7 个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接收了。这第 7 个杂志从 2 月 28 号投稿到 6 月 14 号接收经过了 3 个半月的时间,中间还出了点小插曲,小修了 1 次,后面有想投稿这个杂志的可以试试。
图片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下这篇文章的构思和投稿过程
去年下半年,我自己的床位上收了 1 个脑梗死后进行了健侧 C7 神经移位术后的患者,这个手术是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顾玉东院士首创的,在全世界开展的并不多,而且目前对于手术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医院也是去年才开始引入这个手术,收到我床位上的这个患者是我们医院独立完成的第一个 C7 移位术患者,因此在病例上存在一定的稀有和特殊性
这个患者收到我的床位上后,几乎动用了全科的力量来帮助这个病人进行术后康复。这个病人在术后伴有健侧上肢的麻木和疼痛,我去查阅了相关文献,然后通过与神经外科医生的交流,了解到健侧 C7 神经移位术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会出现健侧上肢的感觉异常,尤其会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然后通过文献的查阅,没有发现相关的与这个手术健侧感觉异常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案的报道,因此我就萌生了写 1 篇病例报告的想法,选的主题就是卒中后 C7 移位术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实际上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很成熟的治疗方法,药物很多,所以我认为这个病例勉强算特殊的地方就是卒中后 C7 移位术和术后健侧疼痛并发症的康复治疗
在有想法之后,我就更加关注病人每一天的治疗和恢复情况,有计划的收集资料,病人在我们这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后健侧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然后就出院了,在病人出院 1 个月后我做了一次随访,最后在 10 月份的时候完成了初稿。
完成初稿后就要开始投稿,我对投稿预期也没有太高,Case report 还是比较难发表的,不过我这人就喜欢挑战,不写怎么知道发不了呢,我的这篇 Case report 从去年 10 月份投稿到现在已经经历了 6 次的拒稿,一直到第 7 个杂志才接收
下面我跟大家回顾一下我的投稿过程
我自始至终的投稿策略都是根据自己的文章质量,按照影响因子从高到底选择领域内的专业杂志进行投稿,这个高怎么定义,比如我觉得我这篇文章可能只有 2 分的水平,那么我就按照基础影响因子的 2 倍或者 3 倍(也就是 4 分或者 6 分)去选首投杂志,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投稿策略,因为有的高分的杂志,很多时候即使会拒稿,也会给你很多修改意见和建议,你按照这些意见去修改,再去投下一个杂志,被接收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另外投高分的杂志有时候运气好说不定也能接收。
投稿回顾
1. 《Pain》
首投杂志,18 年影响因子 6.029 分,不过今年公布的 19 年影响因子就要跌到 5 分多了。去年 10 月 5 号投稿,16 号给回复,没有送审没有给意见,就说版面不够直接拒稿。(说版面不够的都是编辑的客套话,实际上就是文章创新质量不够)
图片
2.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第 2 个杂志,18 年影响因子 3.1 分,今年会涨到 3.6 分。去年 10 月 18 号投稿,这次过了 3 天拒稿,同样没有送审没有意见。
图片
3. 《Physical Therapy》
第 3 个杂志,18 年影响因子 3.043 分,今年会涨到 3.4 分。去年 10 月 26 号投稿,11 月 15 号拒稿,超过半个月的时间,编辑认为我这个文章影响力还不够高,所以没有送外审,所以也没有送审意见。
图片
4.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投了 3 个 3 分以上的杂志碰壁后,为了尽快发表,我降低了标准,开始投 3 分以下的杂志,这个杂志 18 年影响因子 2.236 分,今年会涨到 2.5 分。去年 11 月 19 号投稿,送了外审,接近 3 个月的时间,今年 2 月 12 号收到邮件回复,编辑发了一个审稿 PDF,2 个审稿人给了很多审稿和修改意见,很认真,连语法错误都帮你指出了,编辑最后的结论还是拒稿。
图片
图片
图片
5. 《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在上面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找到了这个杂志,这个杂志 18 年才刚刚有影响因子,是个比较新的杂志,影响因子 4.196 分,今年会跌到 3 分多。我觉得新的期刊可能好中一点,就试试投稿了,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杂志对 Case report 是以 Letter 的形式发表的,本身我这篇文章不牵涉到毕业,也不牵涉到晋升,所以我对于发表形式也无所谓。今年 2 月 13 号投稿,2 月 16 号直接拒稿,没审稿意见。
图片
6.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这是第 6 个杂志了,18 年影响因子 1.907 分,今年会涨到 2.2 分。今年 2 月 22 号投稿,2 月 24 号编辑直接拒稿,没有审稿意见。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这是第 7 个杂志了,也是终于能看到曙光的杂志,18 年影响因子 1.852 分,今年会涨到 2.1 分。今年 2 月 28 号投稿,4 月 21 号收到编辑邮件回复,需要大修,给了 1 个人审稿人的回复意见,回复邮件里面审稿人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肯定的,提到了文章的一些优点,但是需要进行一些修改。
小插曲就是,审稿人提到的详细的修改建议编辑并没有发给我,我在期刊官网投稿系统也没看到附件。
图片
图片
这种情况,我第一时间给编辑发了邮件,询问原因,并希望编辑再发一次。
给编辑发邮件有 2 种方法
1. 主编的邮件地址在回复邮件里有
图片
2. 处理稿件的编辑在投稿系统可以点击名字,在弹出来的邮件发送框里写内容发送。
图片
图片
经过我多次的邮件询问,编辑终于回复了,然后把审稿意见发给了我。
图片
然后我就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了逐条回复,并按照他的建议做了适当的修改。
图片
在修回提交一个月后,终于等到了被接收的消息,也算是尘埃落定了!编辑在邮件里提到下一步会进行查重,这篇文章我投稿的时候并没有自己去查重,主要觉得完全是自己的写的,应该不存在重复率高的问题。其他的小伙伴如果 Copy 其他文献里的文字比较多,在投稿之前最好还是先自己查重下,因为我以前的文献有过因为重复率高被杂志直接拒稿的情况
图片
我一直觉得没有发不了的文章,只有投不对的杂志。小伙伴们如果遇到被拒稿的情况也不用太灰心,被拒稿其实是一种常态,班主任最多一次被拒 8 次才接收,心态放好,按照意见好好修改,总会有迎来曙光的一天!
另外,不要放过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机会,遇到好的选题题材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忽略不计,有想法就行动起来,做不成是一回事,不去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 2 种不同的态度,科研的思路有时候就来自于平时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