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木到西安,从树到林——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成长侧记

20年前,在陕西神木,一位心怀文学梦的16岁少年,在校园里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起写诗、一起办刊物、一起创立青年文学社。一天,望着学校孤零零的教学楼外那漫天的黄沙,少年对清澈的流水、葱茏的树木生出无限向往:“怎么才能让神木绿起来,让陕北绿起来呢?”少年有了一个想法,也许可以用他钟爱的文学的力量来倡导环保,用文学来呼唤“绿色”,用“绿色”来助推文学。

“绿色”既是文学色彩也是协会标签

20年后,曾经怀揣文学梦的神木少年马慧聪,已经成长为全国80后代表诗人之一,由他一手创立的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也一步步成长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这些当年看来近乎异想天开的设想,竟在马慧聪和多位工作人员手中一一实现。而从萌生之日起,“绿色文学”像一颗种子,牢牢扎根在马慧聪的文学创作和协会的多项文学活动中,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的微信公众号,就定名为“绿色文学”。“绿色文学这个‘关键词’给了我们协会更鲜明的色彩和标签,也引起了更多关注。”

2012年6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在陕北神木成立。

2012年,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开始协办《延河》下半月刊,坚持“文学性、青春性、绿色性”的办刊宗旨,已连续八年编辑出版,为数千作者提供了发表平台,还每年编选一期“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作品专号”,鼓励青年作家创作。此外,协会积极创新,其微信公众号“绿色文学”于2014年上线,与杂志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宣传优势,为陕西青年文坛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从马慧聪创建的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到如今的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十余年风风雨雨,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是为了发现和培养陕西的青年文学人才,继续高擎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大家树起的大旗,打造一支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青年文学创作梯队。目前,协会会员已经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1012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53名、省作协会员568名,近年有约40人入选陕西省“百优计划”“百人计划”。一棵棵曾经只是怀揣文学梦想的树苗,正在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为挺拔坚定的栋梁。

“基本把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作家都囊括进来了”

有了环境和土壤,是树木成林的第一步,而在生长过程中浇水、松土、施肥、除虫,也都是他们开枝散叶、成材结果必不可少的助力。这一点,马慧聪和协会的每位工作人员都铭记在心。“协会成立最初,很多基层青年作家向我们反映,出版难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他们成长、成名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于是,早在协会成立的2012年,马慧聪和工作人员就策划、选编了《陕西青年文学选》(诗歌卷、散文卷、小说卷),这也是陕西青年作家的首套年度选本。此后,协会策划了公益项目“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系列丛书,在成功推出第一辑10本作品后,第二辑被列入2017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图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2019年10月,第三届陕西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

近年来,协会还相继主办或承办了“春回三秦·丝路长安”文化论坛、鱼化龙·中国新诗百年长安论坛、“华山论剑文化中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高峰论坛、中国青年诗歌论坛暨全国80后诗会、公益阅读·2017年陕西大学生诗歌大赛、文学陕军·陕西青年作家进百校等二十余项高规格活动,邀请200多位国内文学名家、学者,通过采风、讲座、研讨、座谈等方式,助力陕西青年作家的成才之路。2019年暮春,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举行,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马慧聪当选为主席,马召平当选为常务副主席,王琪、杨则纬、宁颖芳、王可田、高安侠、毕堃霖、王晓云、陈仓、李玉和、贾浅浅、王洁、乱世狂刀、张炜炜、禹治夏等十四人当选为副主席,李东当选为秘书长。“基本把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作家都囊括进来了。”马慧聪说,“给未来几年协会的工作加满油!”

盛夏将至,有为青年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转眼又是一年,省作协院内高桂滋公馆门前的法国梧桐花开正艳。主席马慧聪、专职副主席王琪、秘书长李东、副秘书长刘思雨、组织联络部部长李瑾、办公室主任孙毅超……这个充满朝气的小小团体也在执着追梦的路途上又坚守了一年。

回望对比,所有工作越来越井然有序,几位专职工作人员待遇有所提升,都是马慧聪最欣慰的事。过去的一年中,协会围绕“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树立起“丛书”与“奖项”两大文学品牌。目前,“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丛书第三辑正在筹备中,旨在奖掖优秀青年作家的“陕西青年文学奖”也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成功推出了李莹、陈朴、风圣大鹏、庞洁、宋阿曼等40余位陕西优秀青年作家,第四届也正在进行中。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认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在陕西省作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服务青年作家的协会职能,以“文学陕军再进军”为抓手,着力培养文学陕军后备力量,带领全省青年作家和广大会员紧扣时代脉搏,潜心创作、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倾情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推动和繁荣了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马慧聪一直关注着各方情况,“人们隔离在家,动物得以在城市里自由奔跑,大自然也在发生相应变化。”这引发了他的思考,“疫情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关系。”马慧聪意识到,协会倡导的“绿色文学”走到了拓展广度和深度的机遇路口。事实上,马慧聪近年创作的《浮生·地球篇》,就将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存在的本质性探寻,放置在地球乃至宇宙空间进行解读。他写道:“我是蚂蚁眼中的天神\??不敢正视星空\??又是星空之下的大蚂蚁\??同类蜂拥而至,将地球掏空\??终于找不到自我了\??是我痛苦的根源吗……”这样具有探索意义的思考,不仅为马慧聪的写作指示了方向,也许还预示着“绿色文学”的前景。

如今,陈仓、马召平、王琪等70后作家,贾浅浅、丁小龙、李东等80后作家,范墩子、王闷闷、高璨等90后作家正在持续发力。在协会新一年的规划中,马慧聪希望筹备、开展好陕西作家下基层活动,并实现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陕西青年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陕西青年文学基金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打造健康可持续、稳固有冲劲的“三驾马车”发展模式。花繁果香、绿槐高柳的盛夏将至,这群充满活力的有为青年,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平安 西安日报记者 肖雪)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