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三院创奇迹!51岁糖尿病男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天就出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实习生陈依萍
山东省立三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肝胆外科谭友春团队胆大心细,勇攀外科“珠穆朗玛峰”,坚持把手术做好放在第一位。近日,谭友春团队连续进行两例普外科领域最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均能达到5-6天左右出院,比普通的胃大部分切除术恢复还快。这标志着医院在该领域又向国内外先进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日前,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新大楼13楼病房内,患者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不到一周就能出院,患者及家属都很开心。患者今年51岁, 2个月前因腹痛、高烧不退,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住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经检查发现,男子胆总管下端被胰头部的巨大囊性占位压迫,当时总胆红素达460umol/L,病人不但有胆道感染还有胰头部囊胆的感染。住院后很快根据诊断采取了放胆道支架的微创治疗,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没想到的是,出院不到2个月,患者因为胰头囊肿再次感染出现腹痛入院。山东省立三院肝胆外科谭友春团队,为该病人进一步检查发现,胰头的正常组织已全部变成囊肿,恶变的机率还不低,病人长期饮酒引起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并胰管梗阻,切除胰十二指肠是最好的选择。
图片
肝胆外科正在进行手术
据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术中需要切除部分胃、胆囊、十二指肠、肝外胆管、胰头,由于切除范围大,消化道重建复杂,并发症多,是普外科最大、最难的手术之一,被视为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
更为棘手的是,患者还有门脉高压,严重的糖尿病和近似恶液质的消瘦等其他疾病,手术风险很大。凭借近百例手术零失败的经验积累,谭友春仍然是信心满满。专业团队经过讨论,为患者制定了科学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手术中谭友春发现,患者的情况远比预期更加糟糕。“门静脉因长期的慢性炎症无法解剖,他的下腔静脉也与胰头后方有严重的大块粘连,无法正常分离。”谭友春说,患者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上方的血管都已硬化成一块,就是用最细的蚊氏钳也无法分离,这给手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向“胆大心细”的谭友春,即使遇到这样的困难,也毫不退缩。为防万一,在术中超声引导下,谭友春使用电刀、超声刀,并采用了非常规方法进行解剖及分离,最终将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胃、胆总管、胆囊及空肠完整切除,同时取出胰管结石。
“患者的胰管非常细,像头发丝一样,仅仅是正常人胰管的十分之一,这种情况下采用常规吻合,术后胰漏的可能性很大。”谭友春采用独特的吻合技术,综合国内所有名家长处、近百例的胰十二指肠的手术经验之上进行创新,给患者吻合到位,减少痛苦,减短了患者的出院时间,并发症更少,愈合更快。
术后没有胰漏、胆漏或胃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患者第3天就可以下床行走,检查各方面指标已很想理后拔出所有引流管,同时病人开始进食,第5天再次复查血及腹部彩超等都很正常后,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此时,病人离开手术室仅5天零15小时。据国内很多大的胰腺中心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般是10到14天或更长才能出院。
“我们医院希望疗效更快、更好、费用更低,让病人更加优惠,做到降低病人的花费也让病人恢复更好。我认为快速康复的理念,把手术做好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术后的管理,例如术后的营养要保证到位。”把手术做好放在的一位的谭友春团队,上个月为一位来自临沂来的74岁胆总管癌症病人进行了彻底的根治手术,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也只住了6天多就出院了。
山东省立三院谭友春主任团队连续2例均能达到5-6天左右出院。一个普通外科(肝胆)中最大的手术比普通的胃大部分切除术恢复还快,所需要的住院时间还短,而且不用任何快速康复方法,这种“疗效”堪称国内外少有先进。这项技术标志医院在该领域又向国内外先进技术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