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斑斑点点”不好看?医生揭秘3个抗斑方法,助你更美丽!

作者: 戴维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女性在爱美这件事上,仿佛有天生的魔力,使不完的力气,只为追求更美。
而脸上一旦长斑,往往令颜值大打折扣。
很多“斑女郎”想尽了各种办法祛斑,但有些患者感叹“斑是越祛越厉害”,究竟是什么原因?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祛斑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脸上常见的“斑斑点点”有哪几种。
1、雀斑
雀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褐色点状色素斑,通常只有针尖到米粒的大小,圆形、椭圆形的斑点,女孩子多见,主要发生在鼻子两侧的脸颊上,一般在 3~5 岁左右、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雀斑具有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日晒是雀斑形成的必要因素——过度接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雀斑斑点会加深、变大。
如果说,遗传是无法避免的因素,日晒就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雀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晒、涂抹防晒产品,这样可以预防雀斑的形成、减轻雀斑皮损。
雀斑的治疗方法有化学剥脱法及激光疗法。
其中,化学剥脱是局部涂抹化学剥脱剂,看起来色斑一搽就掉,治疗方法简便,但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局部色素减退等不良后果。
目前雀斑的首选治疗方式还是激光治疗。激光祛除雀斑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像调 Q 激光、光子、皮秒激光等都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
建议有雀斑的小仙女们先到医院皮肤科面诊,确定后再做治疗。
2、黄褐斑
黄褐斑又叫做“蝴蝶斑”“肝斑”“妊娠斑”,名字花样多,但都是指同一种疾病。
它的表现是面部对称性出现的褐色色素斑片,主要长在脸颊、额头、颧骨突出的地方,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长满整张脸,在下颌和脖子的部位形成明显界限。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黄褐斑在孕妇、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中多见,不少女性是怀孕后才长的斑,所以又叫“妊娠斑”。
这是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加速黑色素的扩散。
不过好消息是,生完孩子或停止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后,黄褐斑通常会在几个月后自行消失[2]。
至于黄褐斑和其他疾病的相关性,目前并没有得到确证[3]。所以“肝斑”的叫法,还缺乏科学证据。
日晒也是导致黄褐斑的重要因素,阳光中的紫外线会触发黑色素细胞分裂增殖。
尤其是夏天,紫外线是最强烈的,所以夏季黄褐斑的症状更容易加重,哪怕黄褐斑已经淡化了,太阳一晒又容易“卷土重来”。
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最近的研究发现,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反应也是黄褐斑发病的重要原因[4]。
很多人以为黄褐斑只有女性会得,但其实,男性中也有不少黄褐斑患者!
男性的黄褐斑与女性表现类似,也是长在脸颊上的对称性褐色斑片。
但扎心的是,由于男士们不太注意防晒,黄褐斑皮损的颜色往往比较深,跟周围正常皮肤形成鲜明对比
(注:颧褐青色痣是在颧骨部位对称出现的黑灰色斑点,有些患者脸上可能同时长有两种斑,不易与黄褐斑区分。)
黄褐斑的治疗首先要排除其他原发疾病,有部分患者在原发疾病控制后,黄褐斑皮损会得到一定改善。
其次,防晒是治疗的基础,不强调防晒的治疗都是徒劳的。像维生素 C、氨甲环酸、谷胱甘肽等都是很好的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药物,可以用于黄褐斑的治疗。
不过这里要注意,氨甲环酸是一种止血药物,容易形成血栓,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很多人都以为激光治疗效果好,殊不知激光也有不良后果,不恰当的治疗会产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反流,导致皮损加重。
所以,黄褐斑的治疗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法。建议“斑女郎”们不要病急乱投医,应该到正规医院面诊。
3、老年斑
老年斑是一个俗称,医学上的学名叫“脂溢性角化症”。
早期的表现是淡褐色斑片,粗糙、无光泽,偶尔会有瘙痒。
后期可出现增大、肥厚、表面会覆盖一层油腻性厚痂,颜色加深,呈黑褐色、黑色。
大多数都是长在老年人的脸上和手背,有些患者呈泛发性,全身从头皮、身体躯干、四肢都长有褐色斑片。
不过,即使是全身泛发的患者也不用太担心,老年斑是皮肤上的良性肿物,恶变发生率低,一般不需要处理,当然还是要注意不要总是搔抓、刺激。
部分患者有美容需求,强烈要求切除的,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或者手术切除。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需要注意的是,长在脸上的老年斑,需要和日光性角化病鉴别,日光性角化病可能发展成鳞状细胞癌。
部分老年斑长得很像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建议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总的来说,脸上长了色斑,到医院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区分到底是哪种类型的斑,是不是存在多种斑混合的情况。
必要时,可以联合皮肤镜、皮肤 CT 等来帮助诊断,同时可以判断黑色素的层次,采用不同波长、不同机型的激光进行治疗。激光治疗后立即冰敷,减少热损伤
治疗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晒,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出门时注意采取戴帽子、打伞等物理防晒方式,但皮肤愈合前,不建议用防晒霜,要适当选用帮助皮肤恢复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英;汪倩;鲜燕;文翔;李咏.翠绿宝石皮秒激光与Q开关翠绿宝石纳秒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2019,v.28;No.274,76-78.
[2] 美国皮肤病学会:https://www.aad.org/diseases/a-z/melasma-treatment
[3] Ogbechie-Godec O A, Elbuluk N. Melasma: an up-to-date comprehensive review[J]. Dermatology and therapy, 2017, 7(3): 305-318.
[4] 王银娟.黄褐斑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C].昆明医科大学,2014.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