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村: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变与不变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位于秦安县王铺镇东南部7.5公里处的张嘴村共有4个自然村,其中行政村所在地的张家嘴自然村,处于东边的一个山嘴上,鸳鸯、平山、庄洼三个自然村处于西边的山坳里,中间隔着一条深达数百米的石沟。两边村民鸡犬之声相闻,隔沟可以喊话。但是,若到对面办事,要么步行几公里跨过V字形的深沟,要么骑摩托车绕过甘谷县的一个村庄,沿着山梁绕行十多公里才能到达。

张嘴村党群服务中心

张嘴村全村114户497人散落在两山对峙的四个小自然村里,其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村仅有五六户人家。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张嘴村发展的主要瓶颈。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户246人,贫困发生率46.88%,属深度贫困村。

面对贫穷落后,率先“穷则思变”的,是村支部书记王代虎。“我在外地参观学习过程中,觉得种植经济作物效益好,就尝试着种植了几亩苹果和花椒,结果成功了。”目前,王代虎有11亩苹果,12亩花椒,仅挂果部分年收入就达10万元。

村民在广场上健身

王代虎成功发展林果经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许多村民跟他栽植苹果和花椒。村民张润田属于“因学致贫”的贫困户,供三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很紧巴,现在他不仅在自家责任田里种植了果树,2019年又流转了十亩地,全部栽植了苹果和花椒。目前,张嘴村果园面积达到了1300亩,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从传统种植业转向林果业,是张嘴村的一大巨变。此外,张嘴村抓住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村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近两年,依托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动员群众参与拆除危旧房、“空心院”13户,牛栏、猪圈、旱厕106座,实施视觉危房改造38户、危房改造16户;2019年又完成“双翁式”无害化改厕106户;修建鸳鸯、庄洼、平山组通组硬化道路7.5公里,实施小巷道硬化3200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在行政村所在地修建了1处2000平方米的广场,配备了篮球场等健身设施。修建了1所乡村记忆馆,留下了村庄的历史遗存。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张嘴村变成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示范村。2019年底剩余未脱贫户两户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1%,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村民在凉亭内休息

不过,在外地人眼里,张嘴村没有鲜亮的新居,没有高大的楼房,只有传统的瓦房和狭窄的巷道,似乎没有呈现大家心目中的“山乡巨变”。

张嘴村村民对教育的重视闻名遐迩。仅张家嘴自然村,恢复高考以来,考出去的师专生(含以前的师范生)11名,高职生17名,本科生40名,其中有6名考取硕士研究生。一个31户人家的小山村,户均两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如此高的升学率,在当地非常罕见。

张嘴村卫生室。

“村里人把精力和财力全部用于供给学生上学,对住宿条件并不在乎。”张润田的说法基本上代表了张嘴村广大村民的心声。

“恢复高考以来,全村考上中师、大专、本科的学生共有120多个,差不多户均1人以上,是周边村庄比例最高的。”王代虎粗略统计后告诉记者,“张嘴人互相攀比的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从不攀比谁家的房子建得好不好。”

“我们小时候,家长就很重视教育,经常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三十多年前考上师范,毕业后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的张新喜,也以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他的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于三峡新能源公司,一个正在上大学。他哥哥和兄弟的孩子,要么大学毕业或者正在上大学,要么正在考取大学的路上。如今,张嘴村毕业的学生遍及省内外,他们刻苦努力,求学上进,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改变了家庭生活状况。

以教育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是张嘴村人多年唯一不变的初心和梦想,也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