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时代来了!来看哈密博物馆如何实力“圈粉”

图片
图片
7月10日,
市民康平和孩子朱鹏宇
通过机器人“小润”的引导,
兴致盎然地倾听有关翼龙的介绍。
随后,
他们又来到哈密烽燧场景,
通过电子屏幕,
启动烽燧夜间报警模式,
烽火台便逐一呈现出点燃烽火的场景,
母子俩兴奋极了。
如今,走进哈密市博物馆,不论是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科技含量,都真正做到了“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不仅当地人爱去逛,也吸引了众多外地的游客。
而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也将博物馆作为“旅游+”新业态,依托哈密市博物馆、哈密王府、哈密白杨沟遗址等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历史故事为主线,构建起一条百姓喜闻乐见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今年以来,博物馆吸引了4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
旅游、研学 让博物馆“热”起来
“去年4月,哈密市拨付258万元经费,对博物馆展陈项目进行数字智慧展示改造后,智能化体验项目增多,使博物馆成了必游打卡地。” 哈密博物馆馆长马迎霞介绍,全面升级后的哈密市博物馆,馆藏藏品文物丰富,目前有1600件展品,比之前增加了461件。
图片
库尔勒游客李玲参观博物馆。
“跟着旅行社逛博物馆和自己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旅行社安排专业讲解员讲解能够更好地了解哈密历史。”乌鲁木齐游客程峰萍乘坐专列来到哈密博物馆,在旅行社的安排下,她和600多名游客一起来逛博物馆。程峰萍说,行走在哈密博物馆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她最感兴趣的就是馆中的恐龙化石、陶器等出土文物。
“为了更好地将博物馆和旅游联系起来,还将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博物馆合并为文博院,统一管理后,从博物馆了解完哈密历史后,再前往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看歌舞表演,让整个旅游行程更快乐。
图片
甘肃游客马义仁在和机器人互动。
”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晓瑾认为,博物馆充分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从历史入手,把博物馆作为景点纳入旅游线路中来,是目前旅游业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图片
游客合影。
记者还了解到,过去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展示、传播,近几年,随着研学旅游的兴起,博物馆成为了研学新基地。“孩子们很喜欢这里的恐龙展厅,觉得非常有趣。”哈密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丽说,博物馆研学寓教于乐,这种形式非常受家长的欢迎,因此,博物馆每逢节庆也会组织各种“线上线下”趣味活动,传承好中华文化。
文创定制 让博物馆“活”起来
图片
陈煜萱在文创店内购买恐龙手掌玩具。
为了丰富游客行程体验感,哈密博物馆还将文创产品商店搬进了博物馆,小小文创店的入驻,也让博物馆呆板形象愈发鲜活起来。
恐龙布偶、抱枕、北山羊木梳……从博物馆出来,一楼大厅的“丝路疆语”文创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顾客刘秀峰在文创店内转一圈后,立即给外孙女陈煜萱买下了两个萌宠恐龙蛋和一个恐龙手掌玩具。
图片
图片
图片
钥匙扣和茶具。
甘肃游客马义仁说,来哈密旅游除了土特产之外,不知道带什么纪念品回去,现在又多了一种选择。价格从两三元到四五百元,也容易让人接受。文创商店内,小到耳钉、冰箱贴、布偶,大到蒸汽火车模型、茶具、玉石摆件,都成了店内的特色商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形象生动,还会讲述哈密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
图片
冰箱贴。
此外,哈密市博物馆定制的一系列专属纪念品同期亮相这家文创商店。其中北山羊造型的木梳和哈密瓜造型的茶具就颇受顾客青睐。“造型独特的羊形柄铜镜是哈密博物馆的馆标,以北山羊造型的文化衍生品,很有本土特色,我非常喜欢。”库尔勒游客李玲说,博物馆内的这家文创店很有特色, 让人看到很多眼前一亮的“礼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图:记者 叶翠
编辑:张晓芳
微信号:HaMi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