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倚天屠龙,与孔子同时代创立的拜火教为何迅速没落?

拜火教又称祆教,为现存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大约在公元前500多年,一位与孔子同时代的雅利安人琐罗亚斯德,在波斯创立了拜火教,并由一位波斯王子传入了中土,即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出现的明教。
图片
拜火教创始人
琐罗亚斯德(公元前628年-前551年)是拜火教的创始人,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所以对琐罗亚斯德的生平知之甚少。据伊朗古老的传说,琐罗亚斯德大概于公元前628年左右,出生于今日伊朗北方,一个波斯帝国建立前的波斯游牧部落贵族家庭。
传说琐罗亚斯德20岁的时候离家隐居,30岁的时候创立了拜火教,并且留下了拜火教的圣典《火教经》。拜火教自创立之初,就一直受到波斯传统祭司的打压,直到琐罗亚斯德42岁的时候,拜火教才在波斯地区得以传播。
图片
历尽劫难
公元前551年左右,七十七岁的琐罗亚斯德在神庙之中被刺身亡。琐罗亚斯德创立的拜火教在历尽劫难之后,该宗教已存在了两千五百多年,并由一位波斯王子传入了中土,至今仍有信徒。
公元前6世纪中期,拜火教所传播的地区被居鲁士大帝吞并入了波斯帝国,同时,拜火教也为历代波斯王所推崇。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即波希战争之后,波斯帝国最终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崇拜的是希腊诸神,所以源自波斯的拜火教再次受到了打压,拜火教徒遭到了迫害。
在萨珊王朝建立的期间(约226-851),拜火教再次被立为了波斯的国教,历代的萨珊国王都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身兼拜火教的教主。公元七世纪左右,在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萨珊王朝之后,波斯人被迫信奉伊斯兰教,但拜火教却并未彻底消亡。
图片
进入印度
十世纪左右,一些幸存下来的拜火教教徒,逃到了波斯湾的荷莫兹岛。在荷莫兹岛定居了一段时间之后,拜火教的后裔又从荷莫兹岛来到了印度,由于这些拜火教的后裔为波斯血统,所以也被印度人称之为"波斯系拜火教徒"。
如今的印度有十多万波斯系拜火教徒,其中绝大多数的拜火教徒都居住在孟买市附近,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社会团体。
图片
流入中土
在中国,拜火教被称为摩尼教、牟尼教,即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出现的明教。明教的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发源于波斯的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左右(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的波斯人摩尼所创立。
摩尼生于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摩尼承袭了波斯拜火教的教义,以琐罗亚斯德教之善、恶二元论为基础,将一切现象归纳为善与恶,善为光明、恶为黑暗,创立了摩尼教并流入了中土。
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其势力远达西域、波斯等地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摩尼教传入了中国。摩尼教最初是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摩尼教逐渐传入了中土,并于大历三年(768年)在长安建立了大云光明寺。
图片
波斯王子
波斯王子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德格尔德三世,为波斯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于公元651或652年死于阿拉伯人之手。据《旧唐书》的记载,阿拉伯人在入侵波斯时,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德格尔德三世,曾多次向大唐帝国求援,但均被唐太宗拒绝。
公元651年,亚兹德格尔德三世被阿拉伯帝国击败,后被阿拉伯人割下了头颅。王子卑路斯为了躲避阿拉伯人的追杀,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逃,并最终于675年初抵达长安。
卑路斯被唐高宗授予了右威卫将军,还在长安建了胡寺,以作波斯人之集会之所。公元677年,波斯王子卑路斯客死长安。
图片
没落
摩尼教在流入中土之后,因其教义被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故而改称明教,例如明代何乔元所著之《闽书》所载:"其教曰明,衣尚白,朝拜日,夕拜月"。
明教在中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明教的教徒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所以他们敢于造反,也勇于造反。例如五代十国、宋、元、明朝等起义者,就常利用明教的教徒为工具。
当然,造反必定为当权者所不容,必定会遭到当权者之打压,而这也正是为何曾经盛极一时、与孔子同一时代创立的拜火教,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