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皆神俊,维也敛衽无间言

苏东坡的诗文在宋朝是一座高峰,众人只有仰慕的份儿,学是学不来的,如他自己所说: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连自己都不清楚这些文字是如何出现的,“如万斛泉源”自然涌现,从笔端生长出来的,像永和九年王羲之的那一场醉,酒醒后再也写不出酒后的《兰亭集序》,“我”是被老天爷借用的肉体,只有天晓得,不自知。
苏大学士想表达的是宋代美学的理念:平淡,去制造自然。这里的平淡不是无味,而是在简单中寻到一种韵味,并且回味无穷,好似经过一丛看似普通的花,等你走过后,风中飘来花香,让人驻足,品味到花的不同之处。
宋人平淡的美学理念,影响到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诗、书、画、瓷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再难超越,苏东坡是大宋文人中的佼佼者,林语堂先生形容的好,快乐的天才。苏东坡的“吾文如万斛泉源”是老天爷赏饭吃,只有天才才经得住这份gift。
林语堂先生之所以称苏东坡为天才,是在千年后对他整个人生最精准的概括,苏东坡不仅仅在诗文上有天才之处,在中国书画史上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齐白石、张大千的绘画风格,叫做“文人画”,文人画的开创者,就是苏东坡。他在那首著名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文人画最重要的特点,就像唐人写诗一样,一幅画表现出来的品质是由创作者个人的修养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来决定的。从此为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画,即文人画。
在宋代以前,作画主要是宫廷画师的责任,不但文以载道,画也要载道,诗和画还没有同台。尽管王羲之酒后吐真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依然是书法占了上风,顾恺之还是要画教化女子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画佛像壁画是讨生活,好容易入了宫当了官却“非诏不能画”,痛苦不已。直到唐朝大诗人王维开启了简淡、平实又韵味无穷打动人心的诗歌之风,才将诗与画完全相融了。
王维跟苏东坡很像,从艺术层面来说,苏东坡就是宋朝版的王维,他们都是天才艺术家,如今只有诗文传世,书画都已失传了。王维的诗特别适合入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明明知道有写诗之人,却在诗中丝毫感觉不到人的踪影,只有无穷的自然。“行”、“坐”两个起始字把人物动作交代明白,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连贯的空间,在山中行走,顺着山间小河逆流而上,突然河水消失了,尽头出现一片开阔之地,那就坐下看看云吧,非常适合入画。王维就是这样,事无巨细的把他所看所想用最简单的技巧写下来,待你进入到他的幻境中去后,才猛然反应过来,是啊,一直顺着水走,水若穷尽了,莫慌,还可以抬头望云啊。
在大唐绚烂的色彩和喧嚣的艺术中,王维的安安静静十分难得,他是灿烂到极致的一种回归,不再迷恋庙堂之上的权力,选择一块无人之地隐居,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苏东坡观赏过王维隐居时的画作《辋川图》,两人经历有颇多相似,他懂王维,所以才能极其准确的抓住王维诗画的精华。可惜《辋川图》早已失传了,流传至今最忠实原版的是宋人郭忠恕的《临王维辋川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东坡写过多首关于王维书画的诗,他还是幸运的,只隔了几百年,还能欣赏到王维的画,今人只能靠苏诗去想象。苏东坡为了弘扬他的偶像王维诗画精神,喋喋不休孜孜不倦,写了多首亦诗亦评的诗文,比如这首《王维吴道子画》: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这首诗作于嘉祐六年,是宋仁宗在位期间最后一个年号,这一年,苏轼出仕,正是欣欣向荣准备大展宏图的年轻人模样,诗也写得干脆,说书画艺术品真切不真切有个术语叫做“大开门”,这首诗也这样形容也可以,大开门。没有一句铺垫,直奔主题。
诗中提到了两位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和王维。普门和开元指是今陕西凤翔县的普门寺和开元寺,分别留有吴道子、王维的壁画。“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全是夸赞的话,先说吴道子笔力雄浑,气势撼人,再说王维佛心佛笔,如他的诗一般的平静醇美,万籁俱寂。后面这一句是整首诗的诗眼,也是苏轼极力想表达的观点: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吴道子和王维,真是不好拿来相提并论的。王维的出身大家都清楚,他的母亲崔氏出身于大家族,王维小小年纪就靠诗文在长安名声大噪也有家人助力,他的朋友圈便是长安城中最核心的人物。唐朝虽然已有了科举制度,但像李白那样不停的写应酬诗求介绍,想靠诗文做官的诗人不在少数。王维具有天生的优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苏轼的“文人画”最重要的那个字是“文”字,画家要有文化,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来看看吴道子。
吴道子其人,在史书上并没有过多记载。中国历史上有几位传奇人物,爱喝酒的诗仙李白,爱喝酒的书圣王羲之,爱喝酒的画圣就是吴道子。听名字是不是很像个道士,据说呢,他母亲把他生在了半道上,所以就取名吴道子,就是在道路上得子的意思。吴妈妈这个做事方式也是很随意,不讲究,吴道子家境贫寒,唐代《历代名画记》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苏轼更是赞他“盖古今一人而已。”这样一个穷小子,是怎样逆袭成为一代画圣的呢?
吴道子一生,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他自小在外流浪,走到河北定州北定州城外的柏林寺,从大殿门缝往过去,看到一个老和尚在殿墙上画画,吴道子好奇就走了进去,看老和尚画画。老和尚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这么入神地看他画壁画,十分喜欢,便问他,你喜欢这幅画么?吴道子点点头,老和尚说,你要是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吧。寺庙里还有很多负责雕刻的匠人和粉饰壁画的画工,这一众民间高手,都是少年吴道子最初的老师。
不要小看这些“野路子”民间画师,敦煌壁画就是这些无名艺术家的杰作,他们的风格自然与庙堂之上的大画家展子虔、李昭道不同,没有富贵气,只有老老实实的朴素劲儿,画画是为了生计,透露着乡野的气息,把祖传手艺都教给吴道子之后,已经满足不了这个孩子的艺术天赋,于是他们说:你走吧,去更远的地方,找更好的老师,不拘陈法,另辟蹊径。
于是吴道子又开始流浪,他突发奇想,既然让我另辟蹊径,那我就不找画画的老师了,我去找个书法老师。一千年后,赵孟頫写下:书画本同源,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源头,书画同法。这个道理,吴道子冥冥中早已悟到了。
吴道子找的书法老师可不是普通人,是唐代最有名的书法家张旭和贺知章。
贺知章在《长安十二时辰》里火了一把,阴险可爱的幕后大boss老头形象,剧中那首诗《咏柳》非常有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在唐代也是顶尖的,后人评他的字“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可惜流传下来的很少,他有一幅书法《孝经》卷藏于日本,有晋人之狂,又有唐人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盛唐代有三绝,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还有裴旻的剑舞。与李白的诗并列,可想张旭当时的地位,去年颜真卿展的时候,展出了一幅张旭书法,名为《肚痛帖》,他肚子痛,于是给自己开了个药方,并记录了下来,末尾还加了一句“非临床”,特别可爱,张旭也是《长安十二时辰》里贺知章的喝酒小组“饮中八仙”的成员。
图片
有了这两位大师的加持,特别是张旭的狂草启发了吴道子,咱们先不说看不看得懂草书到底在写什么,单就线条来讲,是所有书法中最飘逸、最潇洒,最有仙气的,吴道子之前的基本功是壁画,画神佛,画神佛就是画天上世界,与人间不同,要有仙气,吴道子由此独创了一种技法叫做“兰叶描”。徐悲鸿先生收藏的国宝《八十七神仙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根据这一点来判定是吴道子作品的。
图片
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吴道子当然称得上一代画圣,在苏东坡眼里,与王维同台技艺,未免还只是画工而已,无论是“兰叶描”还是“吴家样”,都是胜在技法,不在气韵。而王维早已“如仙翮谢笼樊”,不在同一层次了。
吴道子画神仙佛像,画之逼真冠绝大唐,这是唐朝的审美。到了宋朝,逼真,也就是形似已经被士大夫们摒弃,要追求画中诗意,王维“得之以象外”,超越了形似的绘画风格,才是宋朝士大夫们追求的。“神”与“”,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好比天与地,神是天赐的,形是地赋予的,天地要合为一体才够圆融,也就是形神兼备,画中精彩的部分一定是来源于“神”,形不是不重要,境界不够高罢了
这首诗中,吴道子笔下的佛祖,如太阳般耀眼,信徒们无不如遇甘霖般渴望,连恶鬼都要挤进去听一听佛祖说法。这样一幅场景,符合大众对佛祖的想象和佛祖的无上法力,是呼唤信徒的范文。再看王维的佛教壁画,佛教徒一个个瘦弱、面如枯槁,但瘦如仙鹤,枯寂的面庞给人一种超越生死、安静的力量,佛教在这里是诗意的,是人间天堂。
吴道子和王维的画随着大唐寺庙的消失而一同湮灭了,我们无法隔空和苏东坡一起站在他们的壁画前欣赏。好在有诗文流传,苏东坡用他的文字画下了他心中的王维、吴道子画。
关于马菁菁
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马菁菁国学功底深厚,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绘画风格天真率性,古拙风趣,笔力随性大气,画风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参加公益慈善拍卖及国际交流,推出跨界艺术衍生品。 出版《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魏晋-两宋以及元明清卷等畅销书籍。
图片
关于《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魏晋到两宋、元明清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