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改委:禁止员工“带病上岗” 强化风险追踪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7月18日,北京市举行疫情防控第155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表示,优化完善复工复产领域防控措施,动态更新工地、工厂、楼宇、餐饮、美容美发、快递外卖等领域防控指引,织密防控网。
图片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
李素芳表示,进一步细化完善“暂不开放、有条件开放、自主开放”清单,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积极研究、有序推进低风险地区影剧院和演出、娱乐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等场所的有序开放经营活动。抢占疫情防控先机,探索建立复工复产场所环境检测常态化机制。
她强调,继续严格压实“四方责任”,特别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督促企业完善方案,加大培训。明确企业要以行业指引为基础,根据企业特点,“一企一策”“一单位一策”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完善防控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加大宣传培训,确保全员知晓防控要求、履行防控义务。
二是加强员工健康监测。禁止员工“带病上岗”,一旦发现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如实报告、主动就医。三是加强出入登记管理。充分发挥“北京健康宝”技术支撑作用,推动“扫码登记”“凭码通行”在复工复产场所的全面应用,将所有进出工作场所的人员纳入风险管理,强化风险追踪。
四是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戴口罩、“一米线”等要求,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聚集或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不扎堆不聚集。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常态化。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督促各单位将测温、验码、登记、控距、科学戴口罩、空调使用、通风、环境消杀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高风险问题公示力度,确保信息及时公开、整改及时到位,切实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