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偷外卖:别急着说“我们都有罪”

对很多名牌大学的贫困生而言,自信与自卑并存、动力和压力交替,心理上的起伏也可能会导致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图片
▲视频截图。
文 |叶克飞
这两天,一则名牌大学生偷外卖的新闻格外让人唏嘘,在舆论场上也引发了不同观点的交锋。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南京某小区连续发生外卖被窃事件。民警调取监控找到了偷取外卖的周某。据当地警方表示,周某是某知名大学本科生,正在复习考研,为了供他上学,家中另外兄弟姐妹三人均已辍学。因为涉嫌多次盗窃,目前周某已被刑事拘留。
承载全家希望的高才生,因为区区十几份外卖留下案底,本就不算宽阔的人生道路进一步缩窄,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身处的家庭,恐怕都始料未及。这样的“行差踏错”,置于如今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很容易造成观点上的撕裂。有人会认为即便穷也不能偷,也有人认为他值得同情,应该原谅。在许多公共事件中,我们都能够见到类似的碰撞。
穷当然不是盗窃的理由,这不但是法律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底线。从这一点来说,周某确实触犯了法律,必须承担责任。
如今的大学生并不缺少打工挣钱的门路,无论是做家教、派传单,其实都可以稍稍帮补生活。而周某的生活是否已经“无路可走”、拮据到了必须吃别人外卖才能维生的地步,这点目前也存疑——正如很多人所说的,他还能租房考研,很多外卖小哥境遇比他更差。
而据周某向警方所说,他是觉得偷外卖不容易被发现,还能节省开销,就选择铤而走险了。
就眼下看,说周某偷外卖,是《悲惨世界》里冉阿让故事(为了抚养姐姐的7个孩子而偷窃面包)的翻版,恐怕还为时过早。
而那些急着抛出“穷人被迫偷东西果腹,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论调的人,或许是将“对”的情表在了“错”的案例上。
从周某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他成绩优秀,作为自小缺少资源的寒门子弟,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但期望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周某确实有可能面对我们无法理解的心理艰难。
不过,我们纵然可以换位思考周某的人生处境,却无法认同他的行为。
若认同“穷困便可以偷窃”,那不仅是逻辑上的滑坡,也无助于改变贫困者的处境。贫困者偷取外卖遭刑拘,因小而失大;同样的受害者,还有外卖小哥。
近年来外卖兴起,但偷外卖的事情并不少见,最终买单的都是辛苦奔忙的外卖小哥。周某偷了十几个外卖,不过几百元钱,可背后是当事的外面小哥遭遇责难,最终自掏腰包、自认倒霉。
说到底,对很多名牌大学的贫困生而言,“自信”与“自卑”并存、“动力”和“压力”交替,心理上的起伏也可能会导致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如何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持续的疏解和帮扶,我想还需要包括学校和社会在内的更多介入。
说到底,法律的归法律,法律之外的社会现象也需要被关注。一方面,我们不必见到“穷”+“偷外卖”等字眼,就将其跟“老太太偷面包”的案例关联,也别急着说“我们都有罪”;另一方面,涉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或许也值得关照。
□叶克飞(专栏作家)
编辑:孟然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