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0000例,印度经历了什么?

独家供稿腾讯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侯佳欣】“印度新冠病例目前已经超过100万。这意味着什么?这个国家是如何到了今天的地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19日以此为题刊发分析文章,聚焦印度。
图片
是啊,印度到底发生了什么?
CNN提出的这个问题,国际上很多媒体也在找寻答案。1月30日,印度发现首例新冠病例,到4月份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疫情看上去还波澜不惊,一些人认为印度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然而,从5月开始,该国确诊病例急剧上升,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冲破100万,升至全球第三。
时间线——从0到1000000例
图片
(印度新冠感染情况时间表。图源:CNN)
看一下CNN的这张图,就能大致了解印度疫情发展的轨迹。
从零星确诊到如今突破100万大关,从个别地区到几乎全境“沦陷”,近6个月时间,印度成为继美国与巴西之后全球第三个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
印度官方数据显示,印度1月30日发现首例新冠病例;3月13日报告首例死亡病例;5月19日累计确诊病例超10万;6月3日累计确诊病例超20万例;6月27日累计确诊病例超50万;7月17日累计确诊病例超100万......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实时疫情数据,截至北京时间7月20日13时34分,印度新冠确诊病例达1118206例,死亡病例增至27497例。
印度总理莫迪17日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视频会议上表示,印度政府与民间正全力抗疫,印度基层卫生系统帮助确保该国成为“全世界新冠康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印度还向超过150个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及其他物资援助。
莫迪的这一表态在国内舆论引起争议,一些民众批评总理的发言“相当魔幻”,指责其试图掩盖政府在抗疫活动中的政策不力。
CNN报道说,在应对疫情方面,值得印度人感到“安慰”的一点是,至少数据显示的死亡率仍然较低。在百万人口因新冠死亡人数方面,印度为19人,远低于俄罗斯的84人、巴西的362人、美国的416人和英国的687人,但高于中国的3人。
但亦有批评者称,受限于印度基层机构的检测能力及统计方法(比如将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死亡者不计入新冠死亡者),这一死亡人数未必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8日也发表了题为“印度新冠感染数破百万,死亡人数成谜”的报道。报道提到,印度相对较低的死亡率——不管是确诊病例死亡率,还是每百万人口死亡率,多少有些神秘。
是什么在加剧印度疫情恶化?
图片
(新德里一处病毒检测中心。)
印度疫情为何一步步“失控”?
•医疗体系能力不足
印度医疗用品短缺是印度防疫工作的一大短板。疫情之初,半岛电视台的一篇报道就曾提到,印度平均每10万人仅拥有0.7张病床,呼吸机也面临严重短缺。尽管随后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行动改善这一问题,但是医疗用品短缺仍然是摆在印度面前的一大挑战。
此外,尽管印度政府极力强调自身努力与成效,但对确诊者的统计及管理方面,印度的做法存在争议,比如一些轻中度症状者在症状缓解10天后即被认为康复,确诊者在症状消除后无须再经过病毒检测即被确认康复等。
医学专家认为,这些做法不仅导致其疫情动态统计出现问题,也不利于其限制切断传染链,特别是防止无症状感染者与“复阳”患者再度引发病毒传播。
不仅如此,疫情日益严峻之际,早已不堪重负的印度医疗体系还频频罢工。特伦甘纳邦一所医院的近千名职工7月连续举行罢工活动,要求改善医疗设施并得到更高的薪酬。
•解封过早导致反弹
从CNN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份,印度疫情尚且处于低速增长。而那时,印度已经实施了“封城”举措。严格的“封锁”措施之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封锁期间,滞留在多个城市中的成千上万的印度工人开始了步行返回家乡的旅程。
当地时间5月8日早些时候,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的铁轨上睡觉时,至少15名工人遭到一列货运列车的撞击和碾压后死亡。
5月下旬,迫于经济等多重压力,印度宣布“解封”。
CNN回溯印度“封城”措施时称,3月25日印度开始实施大规模封城,当时确诊数仅有519例,但5月30日印度政府解除封城时,确诊数已超过18万例。此后至今一个半月,印度确诊病例数可谓直线上升。目前,印度国内疫情指标持续走高,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与死亡人数不断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印度在6月3日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0万例,此后的一个半月内增加了80万例。鉴于当前各地确诊病例不断攀升,特别是大部分地区解封后疫情开始向规模稍小的城市蔓延,印度国内相继有10多个邦或地区宣布再次进入封锁状态。
不难发现,解封过早与病例激增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国《卫报》19日称,三四个月前,印度原本被认为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后来发现这只是一个幻想。根据印度卫生部官员的说法,大规模封城“有效地延迟了疫情高峰的到来时间,但未能避免它的到来”。
•多重社会矛盾并存
印度贫富悬殊较大,民众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这也给印度抗疫工作带来一些困扰。
印度暴发疫情以来,除政府实施的抗疫举措外,民间也掀起了各式各样的抗疫活动。然而,这些活动似乎与科学抗疫背道而驰,其中包括牛尿疗法、瑜伽祛病、宗教神道的驱魔送鬼等。
此外,印度贫困人口较多。“封城”之后,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了生活来源,原本贫穷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联合国难民署7月初曾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印度境内4万多名在该机构登记注册的难民面临严重生存困境。难民署官员说,虽然印度从本月初开始逐步解除封锁措施,但由于过去几天的新增病例数量大幅上升,主要在非正规行业就业,依赖日薪生活的难民仍然难以找到工作和获得收入。
出于各种原因,不少民众无法真正有效地约束自身行为,从而遏制病毒传播,也是印度病例急剧增长的一大原因。摆在印度面前的,不仅仅是疫情这一道考题,还有经济、社会等多重矛盾。
“拐点”,什么时候来?
图片
(疫情期间的印度街头。)
19日,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38902例,单日新增再创新高,累计死亡人数也已超过2.6万。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何时迎来拐点不仅是印度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通讯社(PTI)报道,印度公共卫生基金会主席雷迪(KSrinathReddy)18日表示,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采取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并且实施到位,民众也能以负责任的方式对待新冠,印度的新冠疫情最早可能在9月中旬达到顶峰。
不过,更多的专家及媒体却没有这么乐观。
《印度斯坦时报》坦承,到目前为止,印度的疫情仍不容乐观。在疫情传播持续的情况下,大规模感染的风险始终较大。关于印度疫情何时迎来拐点,印度国内及国际上的医学专家均表示“难以具体预测”。
一些印度专家表示,很显然印度的疫情高峰“还没有到来”。还有人给出了一个相当宽泛的时间预测,即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考虑到巴西的疫情增长相对平缓,印度很可能超越巴西,成为全球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
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称,当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国和拉美的疫情危机时,南亚“正在迅速出现一场人类悲剧”。而且让人不乐观的是,印度已在动员全国力量,采取了封城等隔离措施,但依然无法遏制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