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小时之内,给教育做乘法

全文共4275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学习一直在,但教育变了。
作为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共需上13000节课,语文占总课时的21%以上,有足够的理由稳踞教学首端,但也因同样的条件,在教辅市场上沉入谷底,直到“大语文”作为一个充满想象和空间的“新大陆”被发现。
随之而来的,有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有一群人坚定梦想、传递真诚,有越来越多的热情和价值被释放,被展现。
大语文赛道刚度过起跑阶段,选手们的排位已经出现差别。
2019年1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联合《南方周末》发布了《2019中国中小学普惠型在线教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学而思网校是最受学生/家长认可的品牌。
这是学而思网校成立的第11年。白皮书显示,普惠型在线教育覆盖已经相当广泛。在综合网校中,学而思网校份额已达到65%。全国范围内,70%以上中小学生的使用年限集中在1-3年,其中,学生/家长对学而思网校的推荐度超过60%,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乡村地区推荐度超70%。
步入大语文赛道以来,立足“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使命,学而思网校携手浙江卫视共同打造的《同一堂课》第二季在近期热播。孙杨、惠英红、阿来、陈晓卿、蔡国庆等名人先后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场景,同期,由学而思网校老师们组成的“XES教师天团”作为助教共同参与节目录制,让“名师 名篇 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碰撞出更大的能量。
正如大语文教育不局限于“语文”二字,《同一堂课》可以跨越不同人生经历的边界,学而思网校布局“大语文”的实力不止一个标签。
1读懂学生
两小时的直播课,超时15分钟,可算作“拖堂”,石雪峰总能将这个时间点卡在3分钟以内。
在开课之初,石雪峰和学生约定“按时下课”。于是,这多出来的3分钟便成为和学生们充分互动的“黄金时间”。有的学生会在临近时刻发倒计时提醒,精确到秒;有的直接发弹幕“下课啦”;有的会假装委婉“已经习惯啦”。也因此,雪峰老师有了外号——“雪拖”。
图片
2016年,石雪峰加入学而思网校任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此前,他在公立学校已有10年教龄,主要负责高三,直面高考语文的应试功能,熟研解题方法和教育政策。伴随学而思网校内部架构的调整,5个月前,他作为文科产品部教研部负责人,开始承担初一语文的授课工作,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继续寻求突破。
即便每节课的讲义都会多准备一些,但石雪峰有意强化学生们对“拖堂”行为的反应,引导他们关注时间、关注效率,集中精神快速学习,最终将这种意识逐渐固成习惯。
“交流不仅仅包含文字,还会有表情,和整体的场域。”从传统课堂到在线直播,少了“面对面”的条件,石雪峰也曾犯难,如何了解学生?
隔着屏幕,文字成为建立共识的入口。石雪峰花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孩子们,从混杂着网络热词的留言和评论里,理解他们真实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和认识。同时,石雪峰变得在意自己“看起来如何”,面对镜头会调节表情,“不能太严肃,要柔和一点”。
显然,教龄6年的年轻教师达吾力江,在直播间更为活跃。他带学而思网校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却要求自己“不能按照‘语文老师’的方式去讲”。
图片
学生时代,达吾力江主修历史,对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留有正襟危坐的刻板印象,不喜欢死记硬背。他的课堂,读音、笔顺不能有错,但不掩饰情绪,“完全放开自己,沉浸进去”,和孩子们产生共情,形成强互动。
“我不想讲重复的内容。”同一个年级的在线大班,会分成小班形式进行线上授课。同样是学苏轼,在学习人物生平及作品的同时,关注点可以放在与苏轼相关的美食,或者苏轼被贬谪后的生活。达吾力江担心重复让自己变得懒惰,“这可能会加大我的工作量,但有新的尝试是一件好事”,他主动避免陷入职业倦怠。
一次内部教师风采大赛上,他想到了同样面对直播镜头的美妆博主李佳琦,于是将自己扮成来自古代的美妆博主,告诉学生们唐朝的粉饼、胭脂如何用、美人可以有几种眉型。进入决赛阶段,他又扮成HR,把文学常识编成简历,把面试问题设为“如何接受挑战”,讲述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
创新由热爱驱动,达吾力江不曾停留在课程设计本身的新鲜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之外,他更倾向于启发孩子们更宏大的梦想,提升孩子们的大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是学而思网校大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2“直播是最有生命力的”
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带来可持续的教学效果。
专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陈双,曾在讲《蒹葭》时,身着汉服脚步翩跹,把诗句中的意象和生活串联,用吟诵引导孩子们进入一个优美的诗词空间。课后提交的随堂测中,她发现孩子们除了可以轻松吟诵古诗外,还加入了很有意境美的绘画创作。讲解诸子文言时,她还邀请了两位学生在北大拍摄了“国学应该怎么学”的小短片,告诉他们学习国学如何做到“读问行记”四个方面。
经历了线下小班面授,学而思网校录播、直播,陈双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尝试新事物。“当网校老师最开心的是,原来在线下教学,一个学期最多上7个班,已经是非常辛苦了,但能教的不过是200人,而互联网的教育便捷得多,通过互联网技术,我能教更多的学生。”陈双觉得自己在向理想一步一步靠近,影响更多的孩子,影响一个个家庭。
陈双善于将整块的难点,分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然后以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吸纳进自己的知识框架中;通过“思维导图”配合“传统吟诵”,利用好孩子们左右脑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了解古诗。课堂里还会掺杂笑话,用幽默好笑的语言把干巴巴的知识讲出来。
当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学习难免会感到疲惫。陈双往往会用自己的故事和他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们,激励他们继续加油。曾有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家长在感恩节这天拿着长沙四所名初重点班的录取通知书来向她报喜,“一直记着陈双老师有节课说的做人要先‘立志’,拿到‘四炸’就是我小升初立的志”。好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做老师就是这样的,不经意间的小事,对孩子来说是大事。
慢慢地,陈双老师所带学生越来越多,感触也越来越深。“直播课里,更多的是启迪,给孩子点燃一些东西,给他无限的可能性。这个孩子他最终会选择什么?其实谁也不知道,但我们愿意让这种无限的东西,或者说这种潜力化的东西对他形成吸引力。”
屏幕上的直播间,实际面积往往不足10平方米。在线主讲老师需要直视摄影机,连续说话两到三个小时。
1万多字的逐字稿教案撰写、120分钟左右的集体备课、10次以上的自行练课磨课,是每一位在线主讲老师的常态。镜头会放大情绪和反应,也会暴露刻意和造作,“最自然的才是最适合的”,他们需要找准自己的状态。
回忆前两年,学生逐渐变多,课程量增加,达吾力江遇到了自己教学路上的“极点”。医生拿到他的体检报告,会直接问“是当老师的吧”,诊断为咽喉炎。
2015年,学而思网校开始试水双师教学模式,开展小范围试水。“学”“习”被细化为两部分。
开课前,在线辅导老师们会挨个电访每一位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然后把各个年级的家长聚集在微信群里,针对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上的普遍问题,进行答疑指导。过程中,辅导老师会去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不打击学习的自信心,建立孩子们的学习成就感。
直播课上,授课老师负责讲演,每个学生配有答题器进行抢答,还有抢红包、语音弹幕、光荣榜等更有趣的互动体验,辅导老师则在课下对讲题进行点对点互动。在达吾力江看来,这种模式可以减轻很多的负担和压力,让自己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本身。
智能化的课堂,使教育具备更广泛的生命力。学而思网校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AI老师”,包括AI老师语言学习系统、AI老师英语一对一、AI老师智能批改以及VR 教学体验,可以识别学生的专注度、内在情绪,还可以对发音、笔迹、语义等表现进行智能评测和纠正。
过去的一年以来,学而思网校通过双师直播 、AI老师等手段,让4个省8个贫困县的14000名学生、4000名老师受益。让大山里的孩子们能享受到一线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而且他们的老师也会获得远程教研、教学指导,助力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3真实的“大语文”
教育是一项需要时间的工程,改变也是。
早在2008年,学而思网校语文学科就已经诞生。按照传统学习思路,语文培训是“哪里丢分补哪里”,因此学而思网校语文的第一代产品主要是针对考点提供答题思路和技巧的阅读、写作体系。
然而,这套偏实用的方法论很难帮助那些自小偏科、语言能力较弱、阅读量落后于同龄水平的学生有效提升语文成绩,因此2014年4月,主旨为“回归阅读,五大能力”的第二代语文产品发布。
2016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语文学习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2017年,部编本教材在全国落地,回归语文学习人文性、加强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新方向。
学而思网校的第三代语文产品——大语文,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教研团队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编写大语文讲义之前,为了寻找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清楚题目的难易点和孩子们的易错点、明确课程目标,教研老师们需要做遍18个城市近5年上百套的考试卷和查阅大量的资料。
学而思网校大语文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中国文学史,从先秦两汉到三国、魏晋南北朝,再到大唐、明清,从诗经、唐诗宋词到明清时代的四大名著,还有现代文学中的作者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另一条是外国文学史,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日本文学,以及很多获奖作品或者经典名篇。其中,中国文学占三分之二,外国文学占三分之一。
据陈双老师介绍,研发大语文产品的第一步是要做产品体系,就像下棋,落子前要谋全局。比如一到五年级的全年目标、每一讲要讲什么。第二步由教研团队收集资料和做文档,把每一讲的内容框架做出来,然后交给教学产品组进行后续的课程设计。最后一步交由研发团队,规范课件,教研团队再反复磨讲、反复修改。整个研发过程,一讲课件需要两个星期。
在石雪峰看来,“我们重新塑造了大语文的概念,重新塑造了大语文的体系。相对来说,在这个维度之上的大语文才是非常落地的一种真实的大语文。”
4两小时之外的价值
“小朋友会在无意中模仿老师。”
细致到写的字体、说话的方式,甚至老师做了什么事,孩子们有的也想要跟风。达吾力江所带的小学四年级,有一部分课程专讲法国文学。于是,在巴黎期间,他追着时间乘车来回近6个小时,把福楼拜的故居拍成vlog,将跨世纪的文学知识赋予现实感,鼓励孩子们“用语文探索世界”。
除却知识本身,达吾力江的求学历程也受到家长们的关注。有连续三年续课的家长们,商量着定制了一款T恤,正面印有口号“跟着小达上北大”,作为对孩子的一种激励,“长大后跟小达老师当校友”。
伴随在线教育大浪淘沙般的市场沉浮,对于学而思网校大语文的老师们来说,不变的是以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将知识和方法比较灵活、感性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乐于接受,且容易接受。
石雪峰经观察后发现,教龄超过10年甚至超过20年的老师,正在努力地向“年轻”这个维度上进化;而教龄在5年以内的老师,正努力地向“系统”维度上进化。“大家基本上都向一个内核在聚焦”,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更好的培养大语文综合素养。
0到1,到100,再到无限。以好产品打动受应试思维所困的学生和家长,是教培领域不懈创新的动力之一。对学而思网校而言,“我们一直在不停的进步,我们不会停在某一个产品上,更多的开拓,看到大语文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