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风味的运河美食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增祥 孙云英 刘萍萍
图片
主持人:沧州大运河畔有很多名吃、小吃,请列举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风味,说说它们的特色和渊源。
刘增祥:沧州是沿运河城市,一些食物食材自然与运河有关。比如百姓的家常菜熬鱼贴饼子、著名的羊肠汤。羊肠汤在淮河以北的沿运河城市都有,不过名称不同。从济宁到沧州、通州,形成大运河北段羊肠饮食带,以兴济羊肠汤最富代表性。运河通航时期,物流便利,形成很多菜品,延至现在很多美味仍保留着原有风味,如家做酥糖、冬菜、糕点等。我曾几次到京拜访罗哲文、刘庆柱、舒乙等先生,他们品尝我捎去的酥糖后赞不绝口,直说这才是几十年前的味道,很地道。而当地市面卖的酥糖味道不足。冬菜也是沧州腌制小菜的代表之一。全国做冬菜的地域有二,一是胶东冬菜,二是沧州冬菜。胶东称素冬菜,沧州的叫荤冬菜,区别是沧州的加蒜,胶东的无蒜。蒜归五荤,因而称荤冬菜。
当代,沧州地方小吃也博采了外地一些特色菜肴并发扬光大,名声甚至超过原产地,最明显的就是火锅鸡。沧州人把源自四川的一道普通菜品,用自己的特殊烹调手法实现了华丽转身,与羊肠汤一起成为大运河畔“饮食地标”。火锅也是沧州传统吃法,源自蒙古。约在康熙时期,由满族贵族带到沧州来。沧州人丁德山到北京打拼,创办了“东来顺”,沧州特色的火锅成为华夏名吃。丁德山还将沧州的家常菜麻豆腐带进北京,成了京城清真菜的代表之一。总之,大运河畔食材丰富低廉,百姓购来多为裹腹,而靠自己劳动获得的乐趣,可留下甜美的记忆,这是食文化的具体展现。
刘萍萍:历史上,兴济名店、名厨、名菜、名点难以计数,并影响到京津。如兴济拉面、董记烩饼、红英烧鸡、兴济烧烤、煎饼果子、回氏铁板烧等。兴济美食以常见食材为主料,以扒、烩、炒、煎为主要形式,讲究浓汁大味,最具代表性的是兴济羊肠汤。
主持人点评:大运河的美味离不开水,丰富的水产品是百姓就地取材的原料。比如炒田螺、炸水蝎子(蜻蜓蛹)、炖鱼、熬泥鳅。水畔丰富的物产也是百姓特有的食材,比如蝉蛹、蝉,有烧、炒、腌等多种方法。香油麻汁拌黄菜、马齿苋、婆婆丁等特色野菜,茅窝蒸包子、榆钱贴饼子等,都是沧州百姓爱吃的美味。冬菜、糖蒜、大酱、小咸菜等更是百姓不可缺的下饭佐味品。还有原来过年过节走亲串友才能吃得上的烧鸡、槽子糕、江米钉子等。采集食材和制作的过程,就是人们从小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过程,还学会了辨识物名、甄选材质、捕捞、腌渍、烹调等方法,长了见识,锻炼了依靠自然生存的能力。每种大运河美味,都承载了方言、野趣、童年记忆、地方风俗、民族融合等特色的历史文化,是一代代沧州人的乡愁。对每一个大运河边长起来的娃娃来说,每种美食都是触动乡土情感的引发点,引出一串串挥之不去宛在眼前的成长故事。
图片
主持人:兴济借助古镇、羊肠汤的名气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建起了“运河小吃街”,开始了美食与文化、旅游与经济融合的新探索。这一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
刘萍萍:兴济羊肠汤是大运河漕运文化的一部分,是普通百姓的饭食。当年运河拉纤搬运之类,都是苦力活,不吃点高热量的食物不顶呛。羊肠汤好吃又便宜,纤工们吃上一大碗,顶上大半天,运河号子就喊得山响。兴济运河小吃街主要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将沿线绿化景观与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寻求地方特色美食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使运河小吃街成为沧州段运河文化及饮食文化展示区。取河北段大运河全长530公里之义,小吃街全长530米;取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之义,小吃街以1797盏红灯笼为装饰,寓意两岸人民生活红红火火。在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主持人点评:兴济小吃街是沧州大运河畔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举措。以运河美食为切入点,集纳运河特色文化风情,融入当代文化和经济建设,是可贵的尝试。
主持人:名吃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能否选取代表性的运河美食,集中在市区专门地带展示、经营,满足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需求?
刘增祥:小吃一条街、餐饮街,很多旅游城市都做,做得好的不少,也有不甚了了者。其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多寡。旅游城市外来游人多,到了一条街即可遍尝当地特色菜肴小吃,还可品尝引入的外地名吃,顺便观瞻城市风貌、建筑风格等。但游人少的城市,本地消费者倘有在外就餐需要,往往要选择本地最有特色风格的餐厅,而绝少到那种菜品风味不足、混杂之地去。旅游业较弱的小城市,不可动辄就打造这种不太切合实际的街区,以免造成资源浪费,费力不讨好。人多少是关键。许多“鬼城”的建筑可谓美观现代,但缺人入住,成了空壳。类似设施要做好调研,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案,先做出小巧精致的试点,成功了再扩展,脚踏实地,方可稳步发展不砸牌子。好产品做成功往往需要多年积累,倒掉则是一夜间。若一个创意刚出笼不久就黄了,再改做会难上加难。
孙云英:小吃街要集中凸显吃的特色和实惠,不仅当地美食,南运河、北运河,从北京到杭州的名吃都可适当引入,使沧州百姓不出家门就可吃到正宗的外地名吃。引进来必然会产生融合,根据百姓的口味来调整,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沧州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引进外地名吃,是一种丰富,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外地客流量。这是海纳百川的姿态,可以营造出到沧州就可以吃遍南北运河美味的氛围。集中展示要搞好论证、设计、管理,饮食业专业人才的意见不可少。有时学院派专家的设计看起来很美,一到现实就行不通,原因就是不接沧州地气,不能讲沧州特色的运河故事。集中展示小吃,推销和设计方面要有层次感,给顾客提供想吃什么就能吃上什么的环境和引导,而不是大杂烩。前几天有人推出了一个70多岁老大爷烙大饼的故事,让人感慨给人启发,这就是说要讲好美食背后的故事。
刘萍萍:兴济镇瞄准“运河+”新业态,以兴济运河美食小镇为中心,向南北拓展打造“多彩运河”,向东西延伸做大宋官屯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做美南堤现代农业园、建强“党建+集体经济”示范带,构建“赏多彩运河、品兴济美食、游美丽乡村”的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释放发展新动能。这些尝试,为专门展示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主持人点评:运河特色美食的集中,当有可行性的调研,内容为王。既要充分考虑沧州本地特色,而不是高大上赶时髦。有充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再谨慎丰富其内容,把握住接地气这个根本性原则。通过美食及配套设施,多视角讲生动故事,让老百姓重温记忆,生出对乡土眷恋的温情,凝聚沧州百姓繁荣本土文化的向心力。
图片
主持人:沧州境外大运河畔如天津、通州、扬州等地,有哪些闻名全国的特色小吃?其宣传运营、提高质量、扩大影响方面有哪些得失可供借鉴?
刘增祥:比如离沧州最近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都是举世闻名的特色小吃。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些特色美食兴起之初,都是接地气的,对着老百姓的消费水准和口味,再加上制作手法独特,味道醇美,终成名品。成为名品之后,再加上人们口口相传和媒体宣传,如央视春晚冯巩那段著名小品对狗不理包子的唱词。冯巩是沧州人,但在天津长大,生于天津再加上天津口音、器乐、文艺模式,通过春晚这一超级平台,对狗不理风味就是极大的渲染和宣传。这都是沧州打造运河特色美味应该借鉴的。
目前,沧州的一些小吃菜品已开始向外走出,据朋友说,澳大利亚的商场己有沧州的麻汁、冬菜销售,火锅鸡也开了一家。这虽是一小步,却是可贵的、大步迈向世界的开始,让我们为之祝福。
孙云英:外地名吃太多了。比如西湖醋鱼、临清八大碗等,有的适宜普通消费,有的适于高级消费。每种名吃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如能把南、北运河沿岸特色美食集中起来就好了。集中引进来,可以促进沧州饮食业发展,丰富民众生活,吸引外地游客,丰富旅游资源。名吃承载了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千姿百味,好吃的背后,是文化支撑。沧州运河畔名吃的着力点就在于“讲好沧州人自己的运河故事”。
一些名吃包装很好,宣传到位,但一吃不是那个味。美食,首先得好吃,得能平衡多地、多层次消费者的口味。其次要亲民,物美价廉。再有就是区别原汁原味和“美味”的不同,有原汁原味的,也有求新求变适应当下消费者的。
学习外地经验,一是推出运河美食地图,可扫码,可打卡,可互动。把南至杭州、北到北京的代表性美食做一个较完整的介绍。二是按图在沧州运河沿岸设立若干实体店,把运河沿线市镇美食搬到家门口,采用半文化半商、半官方半民间的运作模式。三是店名要讲究百姓的认可度。四是融入百姓节日饮食的习惯和需求。有此基础,可以做“运河饮食文化”,“运河美食赏鉴”等大题目。依托运河美食文化,把沧州打造成大运河美食天堂。
主持人点评:百年名吃和老店的兴起兴盛,无不与乡土风情、城市风情相互融合,充分考量了老百姓的情感和寻常消费需求。反之,一些百年名吃,如狗不理最近黯然退市,遭遇百姓口水,就是因为脱离了这一根本而直奔利益,褪化成高档消费场所,疏离了百姓,让普通人产生了隔膜,没有了亲切和实在感。现在来看,前些年流行的高级包装、高定价礼品,名实不副,追求短期暴利,远离了诚信,兜售虚假,必然遭到百姓鄙弃,肯定短命。沧州大运河畔有很多百年名吃,可贵的是,多数依然是百姓本色,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运河美食要做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都不能越过为“大众”而不是为“小众”服务这条底线。
主持人:食品安全、原生态、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沧州大运河畔的美味名吃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些人文理念?
刘增祥:蔬菜、肉类、水产品都是造物主对自然的恩赐,都有别物难以替代的营养价值。人就需要多种营养,偏及任何一类都不会很健康,所以营养学家提倡摄取营养要全面。青县司马庄的实践对绿色饮食是另一个角度的诠释。如忘了事业的宗旨,转为捞金,那就势必走向没落。百年老店能百年不衰,就是不忘初心而致远。
孙云英:现在有很多吃法不好,比如让顾客观看现场宰杀、活吃、活煮等。仅为了口腹之欲的过度吃喝对饮食文化也是一种戕害。绿色、环保、健康是一体的,在中国文化里,单纯绿色远远不够,还要考虑人的体质,这就涉及到健康。这种健康安全绿色饮食观念,要在饭店的菜品搭配和设计中体现出来,由专业人士对员工进行培训,给顾客以指导。要调制适合当代人体质、口味的美食。还应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检测、监督方法,来保证人文理念的落实。
刘萍萍:沧州城区的羊肠汤粗犷豪放,兴济羊肠汤则精致细腻,盘肠、苦肠,都洗得细致、煮得白嫩;血肠,用新鲜的羊血灌制,煮成酱红色,入口细香软嫩。血肠肠衣外有一层网状的羊脂,颇似挂霜,亦有人称“霜肠”,在清淡与肥腴之间张驰有度,收放自如。这是大运河畔两种羊肠汤不同的文化特点。大运河文化,造就了沧州包括兴济饮食文化的大众性与开放性。劳动人民的勤劳、朴素和独创性,是运河美食吸引南来北往食客的神秘配方,也是运河美食的文化内涵之一,不能脱离这一本色。
主持人点评:绿色环保健康文化等观念,本是运河美食题中之义,此前不必特殊提出。但随着工业化资本化带来的问题,这些观念开始凸显。有时有的所谓新理念未必就新,反而是返古的。绿色环保健康文化等观念,本来就是原始的自然而然的东西。但既然在饮食方面已经凸显一些问题,就应在要保持传统底色基础上,充分研究重视,用合理有价值的新方式,来有序置换而不是彻底代替旧方式。在形式和内容上,消除人们的担心,引导人们带着情感自然地融入和消费。
◆总策划: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 刘增祥 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孙云英 沧州师范学院教授
刘萍萍 沧县兴济镇党委副书记
◆主 持:祁凌霄
◆执 行:刘 伟 高海涛
◆摄 影:沈瑞霞 孙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