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玉壶春瓶:乾隆皇帝甄选 成就举世孤品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堪称一朵奇葩。天津博物馆就有这么一件“镇馆之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

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介绍,珐琅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宫廷御用瓷。创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时期制作日趋精美,乾隆时期更加工巧精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

“这件玉壶春瓶,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如一幅展开的画卷。”陈卓说。

这件小小的珐琅彩瓷为何会成为国宝?“这是乾隆皇帝在一批同款中亲自挑选而出,其他没看中的全都砸掉了,是举世孤品。”陈卓解释说。

珐琅彩瓷珍贵,还源于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景德镇的御窑厂烧出一百件白瓷薄胎的瓶体,从中挑选出十件无瑕疵的送入宫中,经皇帝亲自选定花样和诗文,由造办处聘请宫廷中的西洋画师,使用进口的珐琅彩料,按照西洋技法画出芍药雉鸡图,然后入窑低温烘烤而成。皇帝最后从中选出一件最有眼缘的留下。”陈卓说,“为了保证珐琅彩瓷的御用属性,当时,不仅是珐琅彩瓷成品,就连被砸碎的瓷片也不能有一片外流至民间。”

那么,这件国宝级文物又是如何被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呢?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陈卓说,在清朝灭亡之际,从宫中流出了大批文物,其中就包括这件玉壶春瓶。或许是苍天眷顾,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竟然奇迹般地留存下来。几经辗转和易手,最终被原北洋政府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所收藏。20世纪60年代,因生活所迫,潘芝翘想变卖这件玉壶春瓶,便找到了旧日同僚,当时身为曹锟副官的耿朝珍。在耿朝珍的牵线下,潘芝翘准备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琉璃厂的韵古斋。

天津文物部门了解到情况后,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天津市政府。出于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天津市政府最终以1.32万元的价格回收了这件稀世珍品,并永久收藏在天津博物馆。

记者: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