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小康之路 同样的幸福生活

小康之路从来不是单一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正在进行中,农民日报记者走进光伏“田”、人工智能计算机处理中心、陶瓷小镇等地,看看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农民,看看我们的小康生活!
图片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青海有个光伏“田”】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年日照时间2500—3650小时,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产业发展优势。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一望无际的不是农田或者草原,而是连片的光伏板。据了解,园区中光伏园区规划面积609平方公里,已有光伏发电企业46家。其中,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运营着园区内271.5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占整个园区超过60%的装机容量,是园区最大的光伏基地。
目前,海南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6606兆瓦,其中光伏、光热、风电装机容量11109兆瓦,突破千万千瓦级,占全省比重52%,清洁能源示范省海南主力基地已初具规模。
北京市海淀区
【依靠这个大脑,海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科技为城市治理插上翅膀,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如今,北京市海淀区依靠城市大脑实现了城市运行态势进行全感知、全互联、全分析、全响应、全应用,有效解决城市生活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最代表海淀城市大脑特点的,是“海淀区人工智能计算机处理中心”。8月17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北京地区)农民日报采访组走进该中心,了解城市大脑在渣土车治理、智慧工地监管、疫情防控、接诉即办智能派单等多个场景,如何为城市治理提供支撑。
——聚焦城市管理痛点难点。以渣土车治理场景为例,海淀区成立了7个部门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集结14家高科技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融合城市大脑天眼、电子眼、AI、时空一张图,打破了业务、流程、数据、系统的烟囱、壁垒,重构全链条全量即时多维数据治理,执法部门在新平台上联动协同,形成了更精准更高效的执法新模式。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以智慧社区治理场景为例,政府部门下沉社区一线,实现18个场景应需动态部署,使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构建了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社区生活环境。
——聚焦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以新冠疫情防控场景为例,发挥国企担当,接入整合了城市大脑产业联盟单位的数据资源,搭建了海淀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主要包括社区管理、企业管理、楼宇管理、工地管理、疫情舆情监测分析、信令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疫情分析报告等功能,完成了海淀区390多个社区共7163个人员上报信息的录入及密接人员(社区+海淀企业)共267条数据的展示,经受了实战检验。
图片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
【来平川“陶瓷小镇”感受陶瓷之美】
甘肃是西部重要的煤炭产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陶瓷生产基地——白银市平川区。
平川区的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上世纪90年代是西北最大的日用陶瓷工业基地。近年来,平川区充分挖掘陶瓷文化,依托古瓷窑,老陶瓷厂等工业遗存,打造集陶瓷研发生产、旅游观光、艺术传承、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陶瓷小镇,大力推动陶瓷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陶瓷+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
欣赏“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一无二,了解陶瓷的悠远历史和烧制技艺,亲手参与陶瓷的制作……陶瓷小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陶瓷之美。
图片
青海省
【仁青加一家的幸福生活】
“爸爸妈妈做裁缝。我在共和县第三小学上学。”在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11岁的华旦扎西替不会说汉语的爸爸介绍着家里的情况。
2017年廿地乡切扎村易地搬迁启动,包括仁青加在内的101户农牧民从过去的山沟沟搬迁到恰卜恰镇城北新区,从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仁青加的新家有八十多平米,包含客厅、厨房、厕所、两间卧室,还有一个小房间被用作工作室。过去,他家靠太阳能发电,遇到阴天下雨经常断电。在新家,供电稳定不说,还有自来水,无线网,集中供暖。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也多了起来。
通过自己的裁缝手艺和村里保洁员的工作,仁青加一家不用出去务工每年就能收入近6万元。儿子在3公里外的县城读寄宿制小学,回来也很方便。一家人经常可以其乐融融。华旦扎西用熟练的汉语给翻译着爸爸的话:“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兰州有家虚拟养老院,让13万老人在家安享养老服务】
随着老年人口逐年递增,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这家虚拟养老院,又称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它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通过一部热线电、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一套管理机制让全区超过13万名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享受专业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
需要服务的老人只需拨打965885服务热线申请,调度指挥中心就会向服务企业派发工单,服务人员就可以上门进行服务。其中,重病、重残和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城市“三无”、特困老人和农村“五保户”老人由政府兜底保障免费提供服务。依托医养融合系统,可以为全区“三无”老人和其他特困老人现场或上门免费开展健康保健服务,协调医院建立困难老人就诊“绿色通道”。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行10年来,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建成6个街道社区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可以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类150余项服务项目。目前全区已有超13万名老人注册入院,服务老年人总次数1375.45万人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海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采访组
监制:杜兰萍;编辑:李沅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