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连镇镇的运河往事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往来的大动脉,承载着行旅客商、物流货贸的周流通达,而且还是流经地区的“母亲河”。沿岸无数村庄、市镇曾因运河次第兴起,并蓬勃发展,沧州连镇镇就是其中一个。
今日我们听闻连镇镇,多是因为位于镇上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谢家坝。其实,连镇镇是南运河沧州段沿岸的一座古镇,得益于临靠运河的地利,自古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在动荡的年代,连镇镇运河两岸亦曾刀光剑影。
尽管现在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早已不胜往昔,但仍无私馈赠着小镇发展所需的文化底蕴与动力。可以说,在日复一日与运河相伴中,连镇镇拥有了阔达厚重的别样风情。
兴起于明繁华于清
图片
连镇镇,位于东光县西南端,是三县(东光县、景县、吴桥县)两地区(沧州市、衡水市)交界之地,南与吴桥县接壤,当年京杭大运河纵穿镇子逶迤而去。
整座古镇以河为界被一分为二,东岸连镇镇属于东光县,称为东光县连镇镇;西岸连镇镇则归景县,称为景县连镇乡。当地土人没有县域门户之分,只是俗称为河东、河西。
连镇镇人口密集,除汉族外亦有回族,回族多居住河东。河东连镇镇相对富足,交通也发达些,104国道和京沪铁路都自镇上穿过,是南北人员和物资往来的必经之地。
连镇镇又名连窝镇,土人呼之“连儿窝”,有宋家圈、小郭庄、曹家厢房、肥城、东光口等六个村落联合发展而成。早年,因人口居住地都处于运河大坝两侧,坝高村低,每逢大雨或运河泄洪溃水,总是水淹成泽,窝塘连片,因此便有了这名副其实的“连儿窝”之名。
连镇镇成为市镇兴起于明代,繁华于清,至今兴盛。它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从此而过的运河。明清时,由于连镇镇处于畿辅辐射区,运河又自此经过,交通发达、通联四方,北达津京、南通齐鲁、东去沧海、西至衡水,可谓水陆要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优越。当时的朝廷在此设立了驿站和渡口,站曰“连窝驿”,渡名“连镇渡”,并备有船只和驿夫,有驿丞专人管理。同时,河陆之上均有码头,大大便捷了人员往来和货运中转,有力地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成为方圆百里的粮棉油集散中心和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发货地。
清代文学家吴名凤在《北吴歌》中就以纪事诗的形式描述了这一繁华场景,诗中写道:“有明驰驿置连窝,一片粮帆接卫河。雨少怕闻船搁浅,截流又唱纥那歌。”
清末民初津浦铁路开通后,传统水路和新兴陆路交通在连镇镇融汇交织,更是将连镇镇这一商业市镇和贸易中转枢纽的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时人赞曰:“商贾云集,八方通衢”,连镇镇的繁荣可见一斑。
运输的便利和贩运贸易的繁荣,刺激了连镇镇经济的长足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集,从而使连镇镇街头愈加热闹非凡。
连镇镇大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面,西至运河岸边的老龙头,和顺河街连成一片;东至三义庙(供奉有刘关张三兄弟之塑像)。三义庙旁右侧有一古井,井水清冽,井口上修有巨大的井台,人们赶集上庙会休憩时多在此周围聚集。大街(含顺河街)上商户林立攘,不仅有本地的回汉商户,许多外地的行商譬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京津的商人等都纷至沓来,在此开作坊、设货栈、立商铺,经济营生。
根据现存世的清晋商会馆残碑记载,单是乾隆一朝,当地晋商商号就多达十八家,有永盛号、天合号、元和号、尚清号、玉祥号、仁昌号等。商贾辐辏间,应运而生的是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诸如米粮店、油坊、茶肆酒馆、铁匠铺、绸庄布行、骡马脚行等,五行八作,林林总总,坐贾行商,摆摊设点,既充斥着农副大宗日用品,又有待价而售形如金银首饰类的奢侈品,一派数不尽的繁华景象。
抽运河水为火车提供补给
图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开埠通商、汲水灌溉、打鱼采莲,凡此种种,连镇镇百姓日常的生活生产无不仰仗着运河。尤其在铁路这种新式交通方式尚未盛行的年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载客运货最快捷、最安全、最便宜的出行方式还是水运,长途行走更是如此。哪怕在蒸汽火车出现的年代,运河依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初,京沪铁路的前身津浦铁路开通,铁路途经沧州地区的许多城镇,当然也途经连镇镇。由于当时设计的铁路为单轨线,影响了运输能力,尽管人们对这种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但体验过后,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觉得走河运更习惯。因此,连镇镇虽然通了火车,但河运依旧兴旺。
而且,在铁路到来的“蒸汽机车时代”,运河依然以别样姿态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以说,连镇镇火车站昼夜繁忙、灯火通明的热闹里有着运河慷慨的影子。
当时在铁路开行的是蒸汽火车,行驶一定距离就要驻车补水储煤,并轮换车次和卸装货物等,这就需要在沿线设给水所。自泊头至德州之间的线路上只在连镇镇车站设了给水所。“北京铁路局连镇给水所”几个大字书写在高高的水塔上,水塔及字号至今犹存。
车站在正西二里地外前进大桥东侧偏北处建了供水楼,通过水泵和管道,把从运河抽上来的水送到给水所,以供应火车换水。
修筑谢家坝抗击洪水
图片
平日里运河河水波光潋滟,人们从中领略到的是满满豪放的侠义,得到的是无尽丰厚的馈赠,因此人们感谢它,赞美它,并在水乳交融中沉醉其美,不能自拔。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运河亦是如此。
常言道:“水火无情。”运河并不总是驯服如绵羊,一旦水患到来,轻则水涨船停,重则溃堤决坝,洪水四溢。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记载沧州地区运河暴涨之状况:“是夕卫河(指南运河)暴涨,舟不能渡”“时卫河暴涨,洪波直泻,汹涌有声”“时水暴涨,疑河决”, 读来如临其境,危险至极。民国《景县新志》中关于连镇镇处运河水患也有如下记载:“同治一年七月,河决连窝镇,大水。”“每逢夏秋之交,大雨如注,连阴不止,河水暴涨,遂至河决,其后平地成江河,陆地可行舟,沿岸受灾无数。”
面对滔天洪水,连镇镇百姓和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抗灾。政府层面先后由河道部门在沿岸专设河浅夫、河兵等负责抗汛抢险及疏浚河道等事务,后改为由地方政府承担负责,再后又改由民众联动负责。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是直接的受害者,因此防范、抗击水灾也最为积极。无论是汛期来临时的抢修堤坝,还是日常的河道“小挑浅”,以及物资供应、人夫饭食,百姓都积极行动。连镇镇的商户士绅更是身先士卒、未雨绸缪,谢家坝的修筑就是他们善举的最好证明。
当时,为抬高水位,降低流速,方便行船,人们在运河上运用减缓河道纵比降的办法,设置了大量弯道,俗称“三弯顶一闸”。此法在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弊端,“曲折愈多,流势愈缓,则沙停愈多,河床淤浅之所由来也。向水之岸多被冲刷,背水之岸易于沉淀,冲刷愈多则沉淀愈甚”,年代越久远越有着严重隐患,如同定时炸弹般危险,谢家坝段处就是这样一处险工地段。
谢家坝位于东连镇老龙头附近略南的运河东岸,由于是向水处,受长年冲击,堤坝险情不断,甚至多次决口,严重威胁着东连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虽经常维护亦不能绝此患。
清光绪年间,连镇镇乡绅谢氏联合众乡民进行筹划,并独出大资,其他富户大家亦纷纷慷慨解囊,在雄厚资金支撑下,运用“灌浆治漏”法筑坝。他们把从南方购买并通过运河运来的大量糯米熬制成浆,用石灰掺杂明矾和上糯米浆汁灌制夯筑成坝体,其下承重处为毛石,最下基础则为原土打入柏木桩。这种利用糯米浆汁制成的三合土坚固无比,不怕水泡和强流冲击,愈是遇水愈是耐用。
堤坝全长218米、厚3.6米、高5米,夯土层单格厚约18到22厘米不等。这道堤坝修筑成功后此段再无出过堤溃或管涌现象,即使大雨漫天之际仍安然无恙,对于保护东连镇的安全真是功不可没,被老百姓称之为“护身符”。“ 吃水不忘挖井”,为感念做出义举的乡绅谢氏,当地百姓亲切地将这段大坝叫作“谢家坝”。
谢家坝是连镇镇人民集体智慧的劳动结晶,充分彰显了近代中国人在水利防范工程设计与建设方面的先进性。2006年, 谢家坝被国务院将之批准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当中国京杭大运河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谢家坝也被列为运河河北段仅有的两个遗产点之一。
如今,虽然连镇镇段的运河早已断航多年,但依托运河所遗留下来的巨大遗产,作为运河古镇的连镇镇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积极打造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带,用全新方式让因枯水而失去运输功能的运河再次“活”起来,变成了可参观领略普通百姓风土人情之河,可学习交流漕运历史发展演变之河,可体验欣赏平民伟大智慧和非凡劳动之河。
唯如此,运河方能继续流淌在人们心中,连镇镇亦能在新的大发展中尽显人文魅力。
特色美食数不胜数
图片
清朝,伴随着舟楫往来的频繁,商贾、做苦力者运贩货物劳累歇脚间、达官贵人停舟驻足流连际,大都会在码头摊点或街店招饮用餐,于是,连镇镇以小吃肴点为特色的饮食业渐成气候。连镇镇的餐饮店主们一般四更天就已开始营生,灶膛通红、烟火萦绕,预示着一天的忙碌和生意的兴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连镇镇风味饮食中,烧鸡和烧饼在人们日复一日的品尝中蜚声鹊起,成为当地名牌特色小吃,广受赞誉。
连镇镇烧鸡,又名五香脱骨扒鸡,有“中华第一鸡”的美誉。据说闻名中外的德州扒鸡实际上就是从连镇镇走出去的,只不过早先爱在德州火车站兜售,穿梭往来的外地游客以为是德州特产而被冠上德州扒鸡的名号了。
历史上,连镇镇烧鸡制作传人在明清两代曾入御膳房,服务于宫廷。现在连镇镇烧鸡正宗的店家是李家,因此又名“李家烧鸡”。后因李氏后人分家,烧鸡品牌也被冠以李氏后人的名字,如“李文焕烧鸡”“李丑烧鸡”等。连镇镇烧鸡选取上等土鸡,以秘法酱料熬制,造型别致、色泽光亮、味道醇美,吃一口肉烂骨酥、口留鲜香,着实让人味蕾大开,忍不住大快朵颐。
一只烧鸡,也许对于户饶之家而言无非是打打牙祭,但对于贫苦之人来说,却是解馋的难得之物,但经常购买又承受不起,倒不如烧饼来的便宜实惠,所以烧饼也是当地深受欢迎的一道传统面点食品。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烧饼,连镇镇烧饼采取古法手工制作,无论在和面还是配料上都十分讲究,并且采用吊炉以干柴为燃料进行烤制。出炉的烧饼外脆里软、香酥可口。
连镇镇烧饼种类繁多,主要有油酥、盘丝、麻酱、芝麻、糖等。原来制作烧饼的作坊或地摊不下数十家,但名声在外的主要被三大家族的师傅把持着——温家、雷家和赵家。三家各有特色,雷家注重创新,以花色多而传世;温家侧重守成,以地道著称;赵家则在用餐搭配上下功夫,除烧饼外的丸子汤、小咸菜等都可圈可点。
食罢烧鸡与烧饼,口福满足,腹欲得解,客商们精神饱满,做苦力的则浑身添了气力。他们纷纷走向运河岸边的码头,或迎来送往,或上搬下卸,或操船弄浆,在忙忙碌碌中让运河充满了生机。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王立成
责编:尹宇龙
责编:洪波
重点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