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青:“城市地图”独角兽

图片
  乐居财经 林振兴 发自上海
  8月26日,以“浪奔”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乐居财经年度论坛在上海举办,200余位地产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论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战略和布局。我们有幸专访到脉策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可青,听他分享大数据赋能地产业务的新路径。
  地产行业是物理世界的运营者与美好生活的服务商,脉策科技则是来自数字世界的赋能者,国内数据智能领域中具有引领性的科技公司,双方的融合将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链接,共同激发地产行业的新动能,同时满足行业的转型需求。
  几年间与脉策科技同赛道的咨询公司、数据公司、软件公司等各类单项选手,绝大部分或原地踏步,或掉头转型,或消失在上半场。
  为什么是脉策科技?它拥有怎样的成长路径,在短短五年间从7人规模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准独角兽?又如何填补数据资源与地产业务场景之间的市场空白?未来,脉策科技围绕房地产、政府及新零售三个方向,有怎样的新战略?
图片
  从7人壮大到200人
  乐居财经:您曾在IBM、TalkingData等科技巨头任职,为什么从大公司去小公司,为何选择创业?大公司的工作经历又给了你哪些创业经验?
  王可青:在加入IBM之前,我曾经作为一家西雅图科技公司在华的0几号员工一起建立中国office和运营团队,那段感受非常难忘,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当然,脉策的创业是理性的。
  首先是机会,科技巨头已经搭建并开放了成熟的基础设施,但在赋能传统行业时业务上抢流量,技术上不落地,这实则是跨行业务解构和产品抽象的乏力,所以传统行业一直是有场景但缺真正的赋能业务的数据应用!身处数据架构与业务场景之间的行业数据SaaS层存在市场空白!今天的情况是脉策已经构建了丰富的SaaS产品矩阵以及快速生产SaaS的中台能力。
  其次是能力差异或说势能差,运用多领域知识,多维数据构建孪生城市,洞察价值分布和发展规律解决地产领域问题,是有降维快感的,而且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高素质的地产从业者却相对缺乏城市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论模型工具。
  乐居财经:创业之初公司规模如何?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化解 ?
  王可青:起步时团队仅有7人。
  “人本”数据质量的黑洞,以及业务效果归因难等落地障碍带来的方向迷失等等。
  创始人战略保持清醒,团队尊重客观,不夸大,不怕重来,做能解决业务问题的产品。幸运的是,脉策从未陷入资金困局,这里需要感谢客户和投资人的信任。
  乐居财经:在您眼中,脉策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目前,您给脉策打几分?
  王可青:具有“学院派”标签,硕博、海归、党员比例非常高。在连续3年3倍增长的同时,管理和文化没掉队,团队人数马上200人,但创始人依旧没有独立办公室,大家很平等。
  我给公司打98分,扣一分因为我们几个合伙人还不完美,再扣一分因为还没实现全员财富自由。
  乐居财经:脉策成立五年,分为几个成长阶段阶段?每一个阶段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或者人又是什么?
  王可青:从人才角度划分看,第一阶段是创始人高路拓带队从大学研究室出来,上海最早一批用大数据研究城市问题的;第二阶段是请进Google、腾讯等技术朋友,早期就有了顶尖的技术堆栈和产品1.0;第三阶段是有了行业垂直解决方案团队,构建了满建制的数科团队。
  乐居财经:可以披露下脉策目前的发展路线图,布局城市?服务多少家企业客户?
  王可青:政府业务深度参与上海、杭州的城市大脑项目。企业业务覆盖100城市,产品注册加部署企业近300家。
  乐居财经:盈利情况如何,盈利渠道主要来自几方面?
  王可青:脉策一直是盈利的,盈利渠道来自于政府和企业服务,每年扩大研发投入前提下保持正向现金流。
图片
  用大数据给地产插上理性的翅膀
  乐居财经:为何切入开发商领域?在地产领域,大数据如何助力房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地产客户具体情况如何?
  王可青:进入地产领域机缘上是万科找到我们,定义了一款面向城市、客户、市场研究的行业数据产品“城市地图”。
  空间分析是我们的核心源生能力,其实发改委、地产金融、零售、安防、部队都有与地产投资拿地类似的场景,当然敏感指标、约束条件、目标策略有些不同,互相之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目前我们已帮数十家品牌房企构建了投资分析、评价、测算模型,并数据化支撑了客研、产品定位、营销分析等业务。另外,我们的数据和平台能力已经帮助到商业运营商,例如8月25日开业的南翔印象城。
  自脉策科技发布了行业首款大数据分析平台后,以“城市地图”命名的数据分析决策产品逐渐成为了行业标配,用户包括万科、龙湖、金地、金茂、金科、融创、旭辉、招商、越秀、时代、GIC、平安不动产等集团和地方客户。
  乐居财经:可以介绍下“城市地图”这款产品?当时推出这个新项目的原因是什么?
  王可青:技术上说是带有地图引擎的,支持空间与业务模型的多维大数据计算与交互平台,业务上则蕴含了对话工具、权力工具、提效工具多重属性,看掌握在谁手里。
  万科提的需求,“城市地图”本身是万科的一套研究框架,万科提供地产业务解读,我们做业务的产品化解构并提供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算法服务,打造为系统。
  乐居财经:大数据给了地产行业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一方面在公开数据之外,如何获取对决策更有价值的数据?
  王可青:数据大,一定意味着噪音很多。所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相关性研究,明晰跟客户核心指标更接近的数据究竟是什么,比如表征消费力的数据是哪些;其二是数据探索,不断的寻源整合加工建模,提高可用性。
  乐居财经:针对不同客户,如何做到定制化?
  王可青:脉策科技深深体会到开发商们在组织管理体制,开发经营策略,产品线与溢价力,区域投资布局,资源优势甚至经理人风格上的深深不同,而客群、市场、土地机会与此形成各自的适配,这好比“城市地图”叠加一套“房企字典”。
  所以需要在业务逻辑、入模指标、交互界面、组织体系等方面做到定制化,但底层技术组件是标准化的,最终甲乙双方受益。例如,脉策科技帮助金茂60个城市上线“城市地图”,量化投资评价模型,规范指标体系。
图片
  构筑“三位一体”的护城河
  乐居财经:脉策有竞争对手么?区别在哪里?最大竞争优势是什么?如何深挖企业自身的护城河?
  王可青:有,赛道显现后就有了。区别首先在于基因和认知决定的不同价值观和产品观,开局都有各自的优势,跑到今年我们领先比较多。
  五年下来,脉策实现了“三位一体”——集研究力、产品力和研发力于一身作为企业的护城河。研究力指的是脉策拥有产业、城市、消费和地产四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的带头人都是领域专家;产品力指的是脉策可以把传统业务解构并与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设计结合起来做创新;研发力指的是脉策有完整建制的软件研发、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团队,可将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做透,完成数据价值变现。
  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和鼓励开放生态,脉策的数据应用优势得益于可以快速生产SaaS的中台能力,通过中台能力的开放,广大的咨询、数据合作伙伴可以加速自身应用开发进而加速自身转型,脉策也乐意贡献模型工具和数据服务来共建联合产品,应用和数据两端的繁荣将带来很大用户价值,这也是房地产这个重线下行业急缺的动能。
  乐居财经:现在团队规模是多少?有怎样的管理之术,如何保持组织人才的稳定性?
  王可青:团队已接近200人,脉策科技采用OKR管理。此外,我们相信人才要素可以数据化,类似大家在NBA手游里看到的,我们搭建了能力矩阵发展模型,把部门员工的能力抽象为八个维度,从入职到转正再到晋升全程做能力扫描,并且将每个岗位也数据化,实现人与岗位之间的良性匹配。
  另一方面,脉策科技重视职业化加学术带头人,企业既有教授、博士等学术带头人,也有从大厂过来的职业经理人,院校文化和职场文化有很好的融合,形成专业和学术协同发展的管理体系。
  乐居财经:今年初的疫情,是否影响脉策业务开展?如何做到破局?
  王可青:疫情对于脉策政府业务中的旅游行业线影响最大,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也有进程拖延的现象。它助推了城市治理提升的重视度,这是我们的行业机会,脉策会跟客户一起奋起直追。
  乐居财经:2020年,脉策业务发展有哪些动作,进度如何?今年发展目标和战略是怎样的?
  王可青:仍旧是老客户的续费和标杆客户的拓展;爆发不在今年,但是能力侧夯实我们每年都有严格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包括城市多维数据供应链的寻源整合,产品升级,交付与客户服务体系完善。
  乐居财经:创业五年来,脉策完成了多轮融资,获得资本亲睐的原因是什么?今年是否有新的融资动向?接下来,脉策是否有上市计划?
  王可青:持续的创新力,穿透行业的科技产品力和业绩增速,正是资本亲睐我们的原因。
  今年已完成了一轮,未来2-3年筹备上市。
  乐居财经:接下来的三年有目标吗?比如说多大的规模体量什么的?
  王可青:实现3-5个亿的收入,赛道够大,业务发展需要我们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的同步成长,成长的过程欢迎多提建议,欢迎人才加盟
  乐居财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还十分有限,您如何看待?
  王可青:难点在于线下业务的不连续性,资源获取的不完全市场化,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甲乙双方的人才梯队和组织问题。
  火车刚出来也很尴尬,但这是趋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我们处于大数据、新基建的星光璀璨时代。地产可能是最后一个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运营业务的行业,但是不会例外,城市和军队更复杂,也已经逐渐数据化了,接下来我相信房企经理人有这个动力,人才和技术也开始涌进来了。
  乐居财经: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力么?
  王可青:与脚(一线)提效,与手(管理)协作,与脑(决策)启发,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未来相当长时间是友好共进的。
文章来源:乐居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