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游戏为了不让你玩它,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没有游戏。所以不要东捣弄西捣弄,到处点点点的。你不想被踢出你的视频游戏世界,对吧?当然不想!”
写在前面
之前沉迷于漫威漫画,尤爱话痨加贱贱的死侍。在观看其电影的时候,瑞恩雷诺兹常与观众互动,令人捧腹。而这一设定在漫画《死侍屠杀漫威宇宙》中就存在了。
图片
▲《死侍屠杀漫威宇宙》
这里就有一个定义:突破第四面墙。在传统戏剧中一般场景只有三面墙,而第四面“墙”就是观众,所以突破第四面墙的意思是某个角色发现自己是存在于漫画,动画,游戏或电影中的人物。
突破第四面墙是ACG作品中的一种特殊能力。同时引出一个词:meta-game。
元游戏(meta-game)的概念近年来在独立游戏圈逐渐流行。meta这一前缀在metagame之前,曾经被用于修饰诸多事物。
在元小说(metafiction)中,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苏菲的世界》。在这部作品中,女主角苏菲经过一系列离奇事件,最终发现了自己只是一个故事中的虚拟人物,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始向创造这个世界的作者艾伯特少校抗争,最终来到了艾伯特上校所处的世界。纸片人老婆三次元化有待成真。
而漫画中,更是数不胜数了:齐木楠雄经常吐槽作者设定的剧情bug以及作者试图炫耀自己的行为;《十万个冷笑话》中绝大部分人物知道自己处在动画之中……
图片
同样很多metagame中都会有角色具有突破第四面墙的能力。与元小说或元电影不同的是,游戏是一种互动艺术,因此metagame为玩家带来的真实感也更加强烈。其实这类游戏玩家也是屡见不鲜了,不管是《Ever17》、《心跳文学部》,还是游戏本身就是在捉弄玩家的《史丹利的寓言》,甚至是在《风暴英雄》中,都能听到希尔瓦娜斯的吐槽。
图片
普通的游戏把你往屏幕里拽,元游戏则总是试图从屏幕里爬出来。
前世今生
《这里没有游戏:错误维度(There Is No Game : Wrong Dimension)》以下简称《这里没有游戏》,这部作品如果你要让笔者一两句话完成概括说出这游戏的玩法,那还真的有些难度……
这是一款集点击式解谜、日式角色扮演RPG、互动解密于一体的类FC时代2D像素风趣味游戏,它甚至还能玩扫雷、剪刀石头布和三维弹球。
来看看这些评论吧:
图片
图片
《这里没有游戏:错误维度》目前steam评价高达98%好评如潮。
图片
▲98%的好评率想必不用笔者多说什么
《这里没有游戏》最初诞生于2015年的 Construct Deception Jam 比赛,作者通过脑洞大开的玩法成为了获胜者。
图片
图片
最初版现在仍在steam上免费发售,尽管不像《这里没有游戏:错误维度》一样有中文翻译,但仍不失为一款好游戏。
不过本作的诞生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游戏中多次提到众筹失败,笔者对此非常感兴趣,在经过一番查阅后发现众筹失败确有其事,本作曾一度面临夭折。
错误维度最初于2016年11月在 kickstarter 发起众筹,结果却非常令人沮丧,只有区区189名支持者,众筹金额仅仅只达到了目标的10%,作者也于一个月后宣布众筹失败。
图片
▲作者在游戏中也多次调侃此事
图片
这部精彩的作品差点与玩家们失之交臂,好在一切并没有这样结束。原定于2017年12月的游戏,又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磨砺,《这里没有游戏:错误维度》于2020年8月7日正式发行了。
图片
笔者很遗憾本作能够成功发行背后的故事没能了解到,但从当初的众筹页面看到的及如今玩到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正式发行的游戏内容和当初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是一个游戏开发者的倔强和坚持。
《这里没有游戏》真的没有游戏吗
《这里没有游戏》难道真的没有游戏吗?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它本身就是个游戏。
在第一章开始,为了开启游戏,玩家就要做好和话痨Game对抗的准备。“这里没有游戏”是Game阻止你游玩的说辞罢了。玩家需要找寻Game所说的游戏。
Game会千方百计地阻挠玩家一切开始游戏的行为。比如用下面这个保险箱。显而易见你需要找到丢失的两个齿轮。那么齿轮在哪里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个出现在系统崩溃,等待页面,另一个竟然夹在你认为没啥用的游戏首页的书籍里。
寻找游戏的过程中,不止会有重重障碍,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游戏在等着你。
图片
图片
图片
玩家进行的或许不是Game所说的游戏本身,但寻找它口中的游戏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游戏。所以,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这里没有游戏》它仍然是个游戏,并且是一座由脑洞构成的游戏性迷宫。公孙龙用来忽悠门卫的“白马非马”理论运用到这个游戏里,希望玩家不要被Game忽悠了。
图片
在第一章末尾,玩家会遇到所谓的“bug”——Mr.Glitch,之后的所有章节都是由“故障先生”引起的。游玩过程中玩家会遇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游戏,能够发现许多惊喜。
令人遗憾的是,第一章里令人惊艳的操着各式口音的“ Game们”在之后的章节没有过多表现,只在结尾以彩蛋形式出现。
图片
▲一股咖喱味的印度英语
图片
▲Game也被吐槽是俄国口音
图片
跳出定式思维——我们都爱深井冰
在游玩这款没有游戏的游戏时,笔者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侮辱”。
你能想象没有信号的电视雪花屏竟然能变成雪吗?把血量hp条形UI拆下来当圣剑——生命之剑,印有齿轮的邮票替代真实的邮票,游戏主板竟然穿比基尼?
图片
游戏简介下方已经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跳出盒子”来思考问题。如果你不这么做,那恐怕会在游戏里寸步难行。
图片
如果说,第一章《镜中镜》只是简单地领略了这个游戏的脑洞,那么第二章《幕后之事》——福尔摩斯篇,绝对绝对需要“蹦出盒子”才行。
图片
当玩家需要帮助福尔摩斯把月亮装置修复好时,可以看到又缺少一个齿轮。如果说第一章的齿轮还能在与Game的对话中有迹可循,那这次绝对要有发散性思维了。
图片
玩家要用玻璃刀取下粘在信封上的旧邮票,任谁也不敢相信,纸做的齿轮竟然真的可以充当真的齿轮进行修复。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邮票重新贴回机器呢?看看前一页伸出的舌头,想到了吗?
图片
是的,玩家需要用这个舌头把邮票浸湿贴在机器上。你敢说不用帮助可以找到这个方法吗?
不仅如此,在消灭被Mr.Glitch附体的威廉先生时,寻找要用到的雪和樱桃时,创作者的脑洞让我敬服,同时让我想到星爷《国产凌凌漆》里的“要你命三千”。
图片
▲你以为我是刮胡刀,其实我是吹风机
图片
图片
是的,你没看错——没有信号的电视雪花屏竟然能变成雪,被装在冰淇淋蛋筒中;而樱桃的获取更是让笔者大跌眼镜,它竟然是那颗眼球染成红色的,好一个多汁的樱桃。
然而,但笔者回过头再看这个游戏,再回味这段旅程,我发现这和之前纯脑洞游戏又有很多大差别。《这里没有游戏》的解谜设计并没有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相反,所有答案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谜底始终被放在了谜面之上。
“跳出定式思维”在成功学和管理学上渐渐成了枯燥的陈词滥调,用在这款游戏上却倒也非常合适。游戏中的一切与我们的生活有诸多相似(笔者确实做过用硬币拧螺丝的事情),只要不被定性思维所束缚,其游戏过程可谓酣畅淋漓,足以让玩家们为这部作品的创新性拍案叫绝。
如果硬要说一个缺点的话,那就是游戏的帮助按钮做得过于显眼了,没有点儿自制力的人还真忍不住。
Happyending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
玩到结局,或许可以这样概括这款游戏了:这是一款帮助分离的两个AI重逢的感人游戏。
游戏进行到一半,就变成了Game与吉吉(GiGi)的爱情故事。
▲Game对GiGi的深情告白
在前几章里面我们已经渐渐了解了Game的经历,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位有点儿可爱的Game了。它不止是一道程序、一个游戏,它有情感、会认怂、有着小小的恶趣味,有着对过去强烈的怀念,Game给笔者的感觉是有血有肉的。
但是,在吉吉唱歌的时候,我和Game就是“情敌”。
图片
打到这里的时候着实惊艳到笔者了,首先吉吉的歌声太好听了,以至于我又多了很多情敌——steam里上架了这款游戏的音乐碟,评论里清一色的“为了GiGi”。
图片
歌词完全是代码的风格,用音乐给提示来解密甚至有种迪士尼电影里音乐插入的感觉,直接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Game与吉吉片刻的相遇后又分离,当我们知道为什么一开始Game就不停赶我们走的原因时,当一切回到最开始,整部作品情感的高潮真正爆发,在那短短几十秒,短短十几句对白里,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Game在讲述的不仅仅只是男女(男程序女程序)之间的爱情,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当游戏回到最初,不要着急,玩家在游戏里拼出“LOVE GAME”方可继续,正是玩家与Game产生了强烈的“共情”,这剧情才变得有深度起来。
图片
在第六章,Game与玩家,和创作者、Mr.Glitch这四个游戏的参与者齐聚一室,讨论的不是科幻电影中那些关于价值观、关于人性、关于未来的宏伟话题,而是上演了一出联手拯救世界的荒诞喜剧。
图片
而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法却是"老套"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来阻止世界毁灭。创作者把Game与吉吉最终整合在了一个源代码中,这不正是传统的真爱战胜一切的套路吗?
笔者未曾描述的其他章节,每一章都同样精彩,如第三章传统日风RGP游戏,第五章对卓别林的致敬等等。这场游戏世界的奇妙冒险,它带来的欢乐与感动足以让人感悟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