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哄抢榴莲食用后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罪魁祸首到底是啥?

8月26日,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万尾金滩海域一艘榴莲货船侧翻,海面漂浮着大量榴莲,当地村民见状纷纷下海打捞并拿回家食用。据报道,8月26日晚上开始,东兴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了一批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症状的群众,经初步临床诊断为食物中毒。经了解,这些群众均食用了8月26日早上从江平镇万尾海域捡来的榴莲。
截至8月27日10时,东兴市各医疗机构报告因食用万尾海域捡来榴莲出现不适症状人员523人次。经医学排查,大部分就诊人员只是稍感不适,其中有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者101人。
图片
9月1日,导致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元凶”被找到。广西疾控通报:经检测,此次事件是因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芽孢。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副溶血性弧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
图片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畏酸,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此外,它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因此需要将海产品煮熟煮透之后再进食。
据了解,吞服10万个以上活菌即可发病,个别可呈败血症表现。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潜伏期为1小时-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起病急骤,初期有腹部不适,全身寒战,有阵发性加剧且部位不定的腹痛,伴恶心、呕吐,继之发热、腹泻,为水样便、糊状便、洗肉水样便或脓血便。患者体质、免疫力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多型性。
6-10月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多发期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因此,海产品大量上市的6-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时间的多发期。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此外,从地区分布上看,日本及我国沿海地区为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发病率的高发区。但近年来随着海产食品的市场流通,内地也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散在发生。
图片
今年7月,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报告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病48例,无死亡。患者多出现肚痛、发烧、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有医生表示,患者疑进食未彻底煮熟的海鲜,细菌未完全杀死,从而引起感染,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并非不能预防。据了解,加工海产品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87.9%。因此,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避免交叉感染。烹调和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
易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元凶”还有哪些?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动物的肠道中,为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食用遭受污染的食物导致。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平均致死率为4.1%。
据外媒8月8日报道,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之际,由沙门氏菌引发的感染范围也正在扩大。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消息,截至8日,已有来自43个州的640人感染。据了解,沙门氏菌的来源或与洋葱有关。
图片
之后,沙门氏菌疫情又在9个州再次暴发,据悉,此次沙门氏菌疫情的“罪魁祸首”疑是桃子。美国疾控中心(CDC)21日在发布的食品安全警告中指出,有问题的桃子由来自加州的瓦沃纳包装公司进行包装或是供应。疾控中心警告民众不要食用这些桃子。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两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物品上;人和动物的鼻腔、皮肤、咽喉和肠道的带菌率较高。此菌一经污染食物,则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食入含大量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则引起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5小时。突出的症状是呕吐特别严重,呕吐物中可含有胆汁、血液及粘液。中毒者还有头痛、腹痛、脱水等症状,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也较严重。
图片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为能活泼运动而又极为多形性的一群肠道菌,有球形和丝状形,具有鞭毛、无荚膜、无芽胞、革兰氏阴性,运动活泼。变形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变形杆菌一般不致病。夏、秋季节温度高,变形杆菌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如食用前未彻底加热,其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中毒。中毒食品主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
图片
变形杆菌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为2小时,最长30小时,一般为10-12小时。病人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体温37.8-40℃,一般多在39℃以下,伴全身无力。腹痛为绞痛,腹泻物为稀便和水样便,腹泻物有特殊臭味,一日可多达10余次。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肉毒杆菌菌存在于土壤、淤泥、尘土和动物粪便中,它在无氧环境中可产生外毒素,称为肉毒毒素。肉毒毒素对人和动物均有高度致病力,不分年龄和性别,当人们摄入了含一定量肉毒毒素的食物时,就会发生肉毒中毒。
图片
根据中毒途径和对象不同,临床上有食源性肉毒中毒(food-bornebotulism)、婴儿肉毒中毒(infantbotulism)和伤口肉毒中毒(woundbotulism)三种主要形式。
食源性肉毒中毒最早出现在18世纪初,因食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食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不发热,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临床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等眼麻痹症状,以及张口、伸舌、吞咽困难等肌肉麻痹症状,后期出现膈肌麻痹、肌肉松弛,直至呼吸困难死亡。
1976年美国首先报道婴儿肉毒中毒病例。当婴儿食入肉毒梭菌芽孢或被芽孢污染的食品后,芽孢会在婴儿肠道内发芽、繁殖并产生神经毒素被吸收导致中毒,典型症状是便秘、吸乳无力、食欲下降和发育停滞,严重者因呼吸停止死亡。
伤口肉毒中毒最早发现于1943年。多因手、脚等出现外伤而感染环境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在伤口深处的厌氧环境中芽孢发芽繁殖成菌体并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后,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1999年底,美国发生了历史上因食用带有李斯特菌的食品而引发的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资料显示,在美国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在另外22个州97人患此病,6名妇女流产。
图片
对我们来说,培养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意识十分重要。首先,不吃变质、腐烂的食物,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其次,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此外,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食物的加工器皿也应该在充分清洗后再使用。
(图片据网络)
封面新闻 张鑫
综合自和讯网、健康时报、中国青年网、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