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打造“三香一链”经济带:稻香茶香果香 这边风景独好

图为群山环绕、云雾升腾的拉贡茶场。 记者 王珊 张猛 通讯员 杨立韵 摄

图为墨脱县德兴乡种植水稻的村落和梯田美景。记者 王珊 张猛 通讯员 杨立韵 摄

图为在墨脱县德兴乡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果果塘观景台改造工程正在施工。记者 王珊 张猛 通讯员 杨立韵 摄

雪峰、冰川、瀑布、林海,美得让人窒息的“莲花秘境”,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足以让外界对墨脱充满向往。

但长期以来,这片美丽的藏地秘境并没有给当地群众带来丰盈的收入,反而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成为贫穷落后地区。穷,得从根上拔。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

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以推动茶产业提质增量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按照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三香一链”(稻香、茶香、果香旅游经济带和雅江特色农业产品珍珠链)发展思路,助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

今天墨脱的茶园、稻田、果园,遍布高山深谷。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是村民手中的“金叶子”,一垄垄整齐的果园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它们撑起了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脱贫攻坚的一方天地。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墨脱全域旅游开启新篇章,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茶叶成了致富“金叶子”

7月31日清早,在墨脱镇数公里外的拉贡茶场,群山包围着小城,云雾萦绕着群山,连片茶田早已长出新芽,在清晨的雨后分外鲜绿。

15岁的门巴族女孩桑杰玉珍腰挎小背篓,与家人一起在过腰高的茶田里仔细挑选刚长出的细芽。桑杰玉珍捏起一根刚采摘的叶芽给母亲细嗅,鼻尖满是淡淡的茶香。

“这是我们家种茶的第八年,去年爸爸妈妈给我新买了平板电脑。”桑杰玉珍说,这几年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新建了厨房,还新买了一辆大卡车。

桑杰玉珍的母亲桑杰顿珠是墨脱县最早的茶农之一。2012年开始,墨脱县大力推广茶叶种植,桑杰顿珠成为一名职业茶农。她指着面前这片茶田说:“这片茶田是我们今年新承包的,预计一年能赚1万多元;我们家还有一亩茶田在果果塘,每年也有1万多元收入。”

桑杰顿珠预计,今年光靠采茶就能有接近3万元的收入。而在过去,一家人种水稻种玉米,早出晚归也只能勉强糊口。茶叶成了桑杰顿珠眼里的“金叶子”,给他们一家带来希望和信心。

“以前种水稻种玉米仅能自给自足,现在种茶叶可是真金白银挣到钱了。”村民李英说,2014年她家也开始种茶,2016年,3亩茶田迎来丰收期,家里也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亩茶田大概有5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茶树的采茶量一年比一年多,采摘的茶叶直接卖到茶厂,种多少卖多少,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向记者说起这本“茶经”,李英笑逐颜开。

2019年,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联系引进种植广东优良品种凤凰单枞茶近2000亩,丰富墨脱茶叶品种和产品结构,该品种有望于2021年初实现产茶;同时,逐步优化提升现有茶园管理水平和成茶品质,配套建立墨脱县茶产业研发中心,邀请华南农业大学7位专家组成墨脱县茶产业智力援助工作组,今年6月初到墨脱进行科研式指导,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墨脱县建立华南农业大学(墨脱)茶叶科研基地、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墨脱县扶贫办、茶叶办副主任央宗介绍,目前,墨脱县茶叶种植面积16926亩,可采摘面积5080亩,2019年产茶青约12.5万公斤,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606万元;今年1月至6月共采摘茶青6.415万公斤,促进农牧民增收393万余元。在茶叶采摘季节,预计每天采摘茶青1000至1500公斤,给当地农牧民带来的收入每天约6至10万元。随着丰产期茶叶逐年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心两翼”升级改造网红景点

雅鲁藏布江从米林县派镇一跃而下,落差达3000多米,形成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大峡谷。大江在墨脱拐了个弯,犹如一条绿色长龙盘踞在苍翠茂盛的雨林之间,蔚为壮观,那就是著名的果果塘大拐弯景区,是墨脱旅游的必到打卡点。

尽管墨脱拥有果果塘大拐弯景区这个“网红打卡点”,但工作组经过多次调研,发现游客几乎都是拍完照就走了,用时不到半小时,并没有为当地旅游业形成有效流量。

要吃旅游饭,首先得开门把客人留下来。于是,工作组规划了“一心带两翼、串联大环线”的景区发展思路,以果果塘雅鲁藏布江蛇形大拐弯核心景区为“一心”,以景区入口的综合服务区、德兴民俗文化村为“两翼”,建设“大环线”,串联起方圆约5公里内的旅游景区,通过旅游换线串联起“一心两翼”,打造集旅游、观光、科普、民俗文化体验及高端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按照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组长、墨脱县委常务副书记叶敏坚的设想,以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核心景区为“一心”,对原有观景台进行改造,建设悬挑景观栈道、亲江步道及二期工程,届时将呈现一个“莲花+莲叶”状的地标性观景平台。

“两翼”则建设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动植物科普馆的综合服务区,满足游客集散、科普教育和高端度假等需求,打造展现民俗文化、颐养休闲、旅游团体接待的德兴民俗文化村。

“大环线”设定方圆约5公里的旅游景区,建设古驿道、观光茶田、藤网桥等具有墨脱特色的旅游体验节点,通过旅游环线串联起“一心两翼”。

从四川慕名而来的游客黄志韬切换小车、摩托车、徒步3种出行模式,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果果塘大拐弯。站在景观台,他禁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墨脱真的太美了,真的不虚此行。”黄志韬由衷赞美道。

得知果果塘大拐弯将打造综合景区,黄志韬连连点赞:“经过长时间的山路跋涉,游客进入墨脱已经十分疲劳,如果能停留两天歇下脚,又能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岂不快哉?”

“三香一链”带旺旅游业

茶树成了群众致富的“摇钱树”,茶园则是游客眼中的“风景线”。茶旅融合成为佛山援藏工作组产业援藏方向之一。

以推动茶产业提质增量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工作组按照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三香一链”发展思路,助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三香”即稻香、茶香、果香旅游经济带,“一链”即雅江特色农业产品珍珠链。

墨脱大部分属亚热带气候,降雨充沛,是西藏为数不多可以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县共种植水稻5151.35亩。在墨脱县小康示范村的拉贡栈道上,新建了观景平台,预计今年年底可以竣工,明年游客可以置身茶田中,远眺雅鲁藏布江及德兴村近300亩水稻梯田景观,近观墨脱村800亩水稻梯田景观。

工作组发挥墨脱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在墨脱镇、德兴乡、背崩乡、达木乡、帮辛乡5个乡镇18个行政村建成总面积达2252亩的特色林果经济基地30个,种植枇杷、柑橘、香蕉、香橼、草莓等水果,同时引进脆柿、菠萝蜜、夏威夷果等新品种,2020年上半年各基地累计产出水果252吨,实现经济收入28万元,带动781人增收。

“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有不同的采摘体验,让观光采摘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从而打造‘家庭旅馆+庭院水果’的果香旅游经济带。”叶敏坚说。

去年底,华南农业大学专家组的一项调研结果将墨脱乃至西藏的种茶历史往前推了近千年。专家组在易贡白村的高山上发现了一棵古茶树,树高近10米,树幅超过16米,通过与国内已鉴定的古茶树对比树幅、树高、一级分枝直径,估计墨脱“茶树王”树龄超过800年。此外,文朗村、德果村也有数棵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加上墨脱与茶马古道咫尺之遥,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种茶的传统,古茶树群的发现,印证了墨脱悠久的种茶历史。

工作组乘势而上,以古茶树为契机,在墨脱打造一张可以代表林芝茶文化乃至西藏茶文化的名片。如今,墨脱茶有了网店,通过网络直播,消费者可以直观了解墨脱茶叶生产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茶叶营销还发生了裂变——从四川来的商人黄诗凯已经有了自己的淘宝店,独立营销墨脱茶。“随着墨脱茶声名日盛,墨脱圣茶的销路越来越好,今年高峰时每月有60万元的销售收入。”黄诗凯说。(记者 王珊 张猛 通讯员 杨立韵)

记者手记

把特色做强做靓

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如何确保不返贫、实现群众收入巩固提升?佛山援藏工作组将产业援藏作为主要抓手,提出推动茶产业提质增量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有思路有行动。佛山援藏工作组创新开展茶产业“小组团”模式,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茶叶品质、创新管理模式为抓手,全面实施五项工程,助推墨脱县茶产业发展迎来新篇章,有力地推进了墨脱产业的长足发展。

墨脱的美景名声在外,但如何提升墨脱全域旅游的美誉度?答案在于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做到“人无我有”,才能让更多的游客“欲罢不能、非来不可”。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观景台改造工程将“网红打卡点”变成文化体验场,“三香一链”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旅共融发展,墨脱旅游业发展日益提速。

旅游专家认为,旅游业增加1个人就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1个人就业;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元钱收入。更重要的是,加快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拉动有效需求,还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墨脱茶叶出深山,茶叶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叶子”,一垄垄茶田成了“聚宝盆”;墨脱美景引客来,完善配套吸引游客留下消费,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新路子。围绕“墨脱所需”,倾注“佛山所能”,佛山援藏将促使墨脱实现从巩固脱贫成果到致力奔小康的新跨越。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