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首发】了不起的山西长城!

浩瀚宇宙,蓝色星球,一座古老的建筑从帕米尔山脉一路绵延到太平洋海岸,穿过中国广袤苍茫的大地,蜿蜒2万多千米,穿越中国悠久深邃的历史,持续修建2000多年,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更是人类最为壮观、将战争与和平、民族争斗与融合凝塑成一座丰碑的伟大建筑!这就是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深刻象征!每一块血与火淬炼的砖石上,镌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见证着民族共同体的锻造,书写着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
长城犹如一条不朽的巨龙,穿行在中国大地,总长度约十分之一盘亘在山西的崇山峻岭间,绵延1412.88千米,从战国横跨明清,谱系完整、脉络清晰,时间跨度和形制完备为全国之最,堪称中国长城的博物馆。
山西,太行山和吕梁山东西相夹,黄河环护,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的通道。在这片土地上,写满了历史的沧桑,斑驳的长城砖墙记述着两种文明的战争与和平。
两千三百多年前,赵武灵王在边境修建起了巍峨绵延的赵长城,王国的命运,因它而潮起潮落。两千两百多年前,始皇帝耗费十年修建起的伟大工程,连接起了魏、赵、燕长城,绵延万里。长城,成就了一个统一的中国。
时光流转,朝代更迭,一代代的帝王雄主修建着长城防线,在山西留下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山西长城,一座活着的伟大建筑,828段墙体,364座关堡,3798处单体建筑,散落在山西的8市39县,构成了山西内长城、外长城、黄河边长城、太行边长城四大长城遗址带,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独有。
图片
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在山西留下了形制完备的长城遗址,数量众多的烽、燧、关、城、武、卫,它们存于漫长的长城防线上,镌刻着古老东方的不屈记忆。
雁门关,长城上最古老的关口,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入其间”而得名“雁门”。从赵国大将李牧到北宋杨家将,他们固守着雁门关,叙述了一段流传千年的热血传奇。
宁武关,北抵蒙古铁骑(ji),与偏头关、雁门关共同组成了三关防线,扼守大明帝国的北部边疆。西起白草口河东,东至新广武村的广武长城是雁门关外的第一道防线,全长约6千米。新旧广武城是全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边关军事文化体系构筑群。
明长城是山西现存最多的长城形制,共计约890千米。六百多年前,大明帝国沿长城设九边重镇,守护边境,拱卫京畿。山西、大同两镇落山西,因功能不同,山西明长城分为内外长城。外长城东起天镇县,西至偏关县老牛湾,守卫着边境,内长城北起偏关县,至灵丘县的狼牙口,拱卫京畿。
图片
山西长城,见证着烽火号角,更见证着“兼相爱,交相利”的中国多民族的和谐与包容。沿时光长河,逆流而上,西周唐叔虞开启了民族融合的篇章,“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之音,回荡在三晋大地。战马嘶鸣,百战金甲,汉武帝出兵漠北,大将卫青、霍去病领兵抗击匈奴,一战平定漠北。随之而来的和亲、通商政策,让匈奴人逐渐南迁,融入山西。一千多年前,北魏孝文帝在大同立志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点燃了民族大融合的炭火,奠定了后世的鼎盛隋唐。此后千余年,山西始终是民族的大熔炉,谱写出了民族大融合的辉煌篇章。
当战争远去,商人的驼队越过长城,互市通商,他们所积攒的财富和荣耀,在民族的交融中载入史册。明清之际,崛起于山西的晋商更以其“致利四海”的强大雄心,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辉煌。“草原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独特优势,使山西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绽放出一朵朵璀璨夺目的中西“合璧之花”。
图片
一沙一砾,凝聚古老东方的民族智慧,一砖一石,构建了千年的和平秩序。游一段长城,一步千年,读懂中华文化。在旅游的大时代,山西着力锻造三大旅游版块,其中,长城旅游版块通过保护为主的原则,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将充分挖掘长城的边塞、军事、农牧、贸易等历史文化元素。修建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让游客亲近长城,唤醒民族的共同记忆。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走进山西,犹如翻开一本中华文明的鸿篇巨著,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心灵之旅。
做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山西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监制:上官小鹏
责编 编辑:李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