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比与他的集成电路 1958年9月12日

图片
1947 年晶体管的诞生,给世界带来强烈的震撼,人类从此步入了电子技术发展的时代,但在那个时期,这项发明不仅意味着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所学的真空管技术全部作废,还面临着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挑战。当一些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为生不逢时感到懊丧时,基尔比却丝毫没有改变对电子技术的热情。
1958 年初,就在这股热潮中,34 岁的杰克·基尔比来到了德州仪器公司。那时,他一心想借着晶体管实现电子器件的微型化的梦想,恰恰这家公司给予了他特许,可以把几乎全部时间花在他想要做的事情上。
在实际工业制造中,虽然可以用个头小的晶体管代替真空管,电子设备依旧笨重,仅一只电子线路的接线就得上千米长,加上成百上千个焊接点,组装的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这一情况,基尔比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认为,如果设法把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安置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就有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1958年9月12日,就在基尔比进入公司的当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款集成电路,这是一个相位转换器,它的体积大大缩小,工艺流程也简单了很多。
基尔比以集成电路取代单个的晶体管,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使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2000 年,基尔比因为发明集成电路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对这项发明的评价很简单:“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