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雷埃夫斯港的“神话”

希腊雅典西南约10公里,是碧海蓝天的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从地图上看,比港濒临“海上十字路口”的爱琴海,辐射欧洲大陆、中东和非洲,位置十分重要。公元前5世纪,一位名叫希波达穆斯的建筑师设计了这个港口,在当时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比港成为希腊乃至欧洲最繁华的港口之一。
有关比港的故事如灿烂星辰一样繁多。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曾经这样描写比港:“人们朝着船长周围的人群叫喊,纷纷购买皮革、皮带、罐子,或者大蒜和橄榄油、成网的洋葱、花环、凤尾鱼……船首的雅典娜雕像是镀金的。码头下面,充斥着锤子敲打木钉的声音、钻桨孔的声音、芦笛和排箫的声音、水手长的声音以及鸟叫声。”
图片
爱琴海风光
那时候,比港人声鼎沸,商旅不绝,繁华之景,一时无两。
然而,这个“扼守通道之地”的重要港口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黯然失色。直到中远海运参与港口经营后,比港才再度焕发了勃勃生机。
文明融合添活力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由斯基泰人通过海路运到鼎盛时期的比港,再销往希腊各地。在历史悠远漫长的交往合作中,中华文明和希腊文明相映生辉。中远海运能够迅速融入比港运营,文化融合与民心相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比港经历了“至暗时刻”。所有人都在降薪和失业的阴影笼罩下焦虑不安,罢工、堵门、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绝大多数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和保养,使用记录也不知去向;集装箱堆场混乱不堪,靠港船舶压港严重,港区门口卡车堵塞长达5公里;一批批船东弃港而去,客户几乎流失殆尽……
恢复秩序、稳定人心、提振业务……多重考验摆在中远海运面前。
进驻伊始,中远海运就发布《告员工书》,管理层郑重承诺:中国管理团队不会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柱。比港过去属于、现在属于、未来也将永远属于希腊人民。中远海运管理团队不会超过七名中国人,其他所有岗位都属于希腊员工。
管理层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图片
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
接手港口经营后,中远海运与本地员工一起奋力开拓。当地市场有限,管理层就带着大家集中精力拓展国际市场;货源不多,就设法多拉中转货物;设施老化,就亲力亲为带头抢修更换……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疑虑在逐渐消除,人心在迅速凝聚。
员工午餐不方便,公司就提供免费午餐并让员工自主管理餐厅。为弘扬中希文明相近的“家”文化传统,新年时邀请工人们参加聚会,为员工家中学习优秀的孩子们颁发奖学金……如沐春风的管理方式,让信任升级为融合,进而转化成更加强大的发展合力。
“他们不是来抢我们饭碗的,反而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不到半年,比港就开始连续单月盈利了,他们做到了多年来我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已是公司商务经理的塔索斯充满敬意,心悦诚服。他从16岁起就一直在比港工作,亲历了比港的兴旺、衰落和新生,最清楚人们对中国企业从疑虑到信任再到融合的全过程。
看着一天天走向繁荣兴旺的比港,公司索赔部经理尼古劳斯无限感慨,“我们希腊有句谚语,‘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中远海运将东方智慧与希腊文化完美结合,他们用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沟通、踏实的行动,尊重并守护了我们希腊人的千年比港情怀,让比港的未来无限光明。”
图片
比雷埃夫斯港全景
比港的新生
维塔利船长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人,为一家船舶公司服务已经十多年了,他的工作就是往返于地中海一带运送各种物资。他熟悉这条航路上大多数港口,见证了比港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忆起之前停靠比港的经历,维塔利船长认为太糟糕了!当年他满载着一整船的汽车到达比港,等待引导船就耗费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靠岸卸货,车辆却被众多海鸟“折腾”得面目全非。还有漫长的等待,等待拖船,等待出港……这些都让维塔利船长非常头疼。
如今再来比港,情况大不相同。离港还有一段距离,就收到泊位通知,引导船即时迎接入位。靠岸后,大型的转运设备和轻便的运输车辆,加上行动迅速的装卸工人迅速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等待时间。码头设置了智能驱逐海鸟的设备,再也不会发生货物被海鸟污染的情况。离港前1小时,港务部门还会对船舶安全进行仔细检查,引导船早已提前准备就位。
“比港现在的管理非常好,各种服务都在改进,装货、卸货、离港、靠岸、拖船、领航、维修等都井井有条。服务水平和硬件设施在整个欧洲也是一流的。”维塔利船长一边在休息区惬意地喝着咖啡,一边对比港的今非昔比赞叹不已。
图片
滚装船码头
经过十年的辛苦耕耘,中远海运在这个拥有无数古老神话的国度创造了现代版的“比港神话”。二号、三号码头先后得到翻建和扩建;配备世界一流的装卸运输设备,管理服务有了质的飞跃;“集装箱码头”“邮轮码头”“汽车码头”“修造船”“渡轮码头”以及“物流仓储”六大业务板块先后投入运营,形成了覆盖航运、港口、综合物流的整条产业链。
散失的船东重新回到比港。集装箱航运业的三大联盟都已成为比港的长期客户,保证了每月挂靠船舶200艘次的稳定业务量。他们还带来了15条远洋主干航线、51条欧洲地区支线等更多资源。
2018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从中远海运参与经营前的68万标箱提升至491万标箱,在全球港口中的排名由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桥吊装卸速度从每小时15标箱提高到27标箱,位列欧洲港口前茅。比港还可以同时装卸5艘14000标箱以上的超大型船舶,世界最大型的21000标箱船舶挂靠作业也完全没问题。
2018年,比港累计实现收入3.3亿欧元,利润总额7318万欧元。面对比港如此靓丽的成绩单,时任希腊议长武齐斯表示,希腊坚定地认为希中在比港项目上的合作是积极的、平等的,对希腊是重要的帮助。
图片
桥吊正在卸载集装箱
中欧陆海快线联通海陆
长久以来,尽管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又身为希腊最大的港口,比港却只是一个纯粹的本地港,停泊在此的船舶只是以此为终点站。中远海运接手后,不仅让比港扭亏为盈,还有力地支持了希腊以比港为依托,建设区域交通、能源和服务枢纽的目标。
索福克勒斯是出生在比雷埃夫斯市老城区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对家乡的变化感受最深,每次谈起来都神采飞扬。“我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没人比我更熟悉这座城市。不过,这几年,这里的发展实在太快了,连我这样的老司机都得花很长时间才能记得住新站点、新建筑。”
以前,索福克勒斯主要在老城区拉活,乘客不多,车程也不远,每天早早收工。二号、三号码头相继扩建后,来往于城区和码头的乘客越来越多,他越来越忙,收入也噌噌往上涨。“比雷埃夫斯的变化,还得感谢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他们有礼貌、有知识。所有这一切要是来得再早一些就更好了!”
索福克勒斯道出了很多人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心声,而这些变化随着一段铁路的开通,将更加令人振奋。
比港连接着数条海上航线,海上运来的货物,在比港靠岸后,如果通过铁路运送到欧洲内陆国家,运输时间将比其他传统路线大大缩短,费用也大大降低。
为此,中远海运整合海上航线网络与比港枢纽港建设两方面的综合优势,启动中欧陆海快线,将传统西北欧海铁联运的运输周期缩短了7~11天。目前,中欧陆海快线每周运行班列已经达到17班,覆盖了9个国家1500个内陆点,让整个欧洲内陆的连接更加高效、便捷了。
尽管金融危机给希腊的发展带来重重困难,但希腊政府仍通过私有化国家铁路公司提高铁路运营效率,为中欧陆海快线的开通提供了重要支持。
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这样评价比港:“比雷埃夫斯港是从中国和亚洲进入欧洲的重要枢纽,中远海运在比港的投资是双方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一个典范。”
图片
阳光下的比雷埃夫斯市
一样的勤劳勇敢,相近的文化内涵,两个古老文明在数千年前各领风骚,在数千年后共创传奇。在中希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比港正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更加耀眼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