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汉字“鼎”背后的故事,镇国之宝“九鼎”还是个迷?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每一个汉字诞生的背后都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懂汉字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今天我们聊一聊汉字“鼎”的故事。“鼎”字我认为是最有底蕴,最有中国文化厚重的汉字。
图片
汉字“鼎”背后有哪些故事?
一看到“鼎”字,很多人都想起了历史,王权,诚信等关键字。 我们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鼎,是个象形字。何为象形字?说句大白话:就是一看到这个字的模样,就知道它指的是什么。鼎,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见过,尤其是博物馆或者是寺庙里面。“鼎”通常情况下有三条腿的圆鼎和四条腿的方鼎。
图片
四条腿的方鼎
图片
三条腿的圆鼎
而汉字“鼎”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本意是指古代煮食物的器具,后来人们给了这个“鼎”字更深的寓意。
汉字“鼎”结构解析。
“鼎”,上半部分是一个“目”字,“目”字实际上是汉字“月”的变形。我们知道“月”通常表示“肉”的意思。下半部分像人的两只手托着,也像汉字“片”的正反两部分,好似两堆熊熊燃烧的柴火一样在煮东西。词语:鼎沸,就是从这里来的。鼎沸是水涌动翻腾的样子,也表示环境喧闹嘈杂。比如说:人声鼎沸。
图片
汉字“鼎
鼎作为我国重要的青铜器物品,原指煮肉的器具和祭祀用的物品,从商周秦汉2000多年延续下来,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关于“鼎”的故事:大禹铸造“九鼎”,镇国之宝“九鼎”下落,至今是谜
相传夏朝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命令九州贡献青铜器材料,在荆山底下铸造出了九鼎。然后将九州的大好河山,奇异怪物雕刻在九鼎上面。九鼎象征着九州,也象征着整个九州都是夏朝的。最后把九鼎放置在了夏朝的都城。于是九鼎就成了夏朝的镇国之宝。夏朝灭亡后,商朝又把九鼎迁移到了自己的都城。而商朝灭亡后,周朝又把九鼎作为自己国家的镇国之宝。这样一代代的往下传。但是直到现在关于“九鼎”的下落,至今是一个谜,无人知晓。却留给了我们后人一个词语: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
图片
一言九鼎,驷马难追。“鼎”,代表着诚信
 关于“鼎”三条腿的寓意:
而关于“鼎”的三条腿也有很多寓意:三条腿代表天地人。在秦朝时表示三公,三公指的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很有实权的职务,可见它的分量是很重的。谁能拥有它就拥有绝对的权利。举个词语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相互对峙,形成了三足鼎立。是不是很形象的能表达鼎的概念?还有各种势力相互逐鹿,寻求霸权,最后问鼎中原。
图片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
 “鼎”是王权、尊贵、繁荣、盛大的代词。
我们平时只要一看到“鼎”字,就会很自然的想到王权,尊贵,繁荣,盛大等词语,如:鼎鼎大名。可见“鼎”不仅仅是一个器具,而它所代表的文化已经远远不止这些了。在周朝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数量的不同代表身份阶级的不同。
图片
“鼎”也是权利的象征
结束语:一个“鼎”字孕育出了这么多的文化经典,中国的汉字不得不说是中华文化的文化记忆,所以读懂汉字才能看懂历史。
图片
汉字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