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版权分发平台的成熟,版权环境也会越来越好,数字音乐的使用场景将得到持续拓展,「用音乐」市场也将快速扩张。
撰文 / 胖爷
编辑 / 胖爷
2020腾讯全球数字化生态大会云上召开,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数字优先”将是构建未来经济,从事产业发展的必选道路。
其实,在当下多个传统领域,产业互联网已经出现这样的变革——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供给、云服务平台来提升效率,在未来创造更大受益。
“未来经济”已不是未来。当下发生的一切,都是未来的基础。
产业互联网蓝海已现
2017年,深耕B端音乐整合服务领域多年的爱听卓乐正式加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同年,多家数字音乐商用版权交易平台相继成立,国内数字音乐正式进入商业化起步期。
经过长达三年的探索,市场雏形初现,问题也接踵而至,原有的服务形态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此次爱听卓乐推出云端数字化音乐整合服务品牌卓乐云,是音乐产业数字化的升级,也是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过去20年里,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已完成了对C端用户生活的深度改造,给人们的消费习惯带来了巨大改变,那么随着流量红利渐衰,互联网迫切需要一片能够持续增长的蓝海。
自2018年腾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宣布成立以后,人们看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风口,无数互联网巨头将目光投向这片领域,纷纷将发展的重点从C端转移到B端。百度ALL IN AI,阿里布局新零售,京东发布京东智联云,美团也开启了B计划。
随着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互联网加速迎来“云时代”。7月29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过去十年间,国内云计算市场从十几亿增长至千亿规模。各类云平台相继出现,将软件、硬件、平台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为企业提升效率、占领市场提供新生动力。
云服务的落地,让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互联网的未来将以供给侧为核心,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云计算应用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医疗等传统行业加速渗透。云服务中依然存在很多颗粒度更细的垂直行业领域,潜藏着亟待开发的红利。
爱听卓乐新此次发布的云端音乐整合服务品牌卓乐云,便是云时代的产物之一,标志着音乐产业数字化的提速,也意味着,版权大战后沉寂许久的音乐行业,即将开启一场新的逐鹿。
音乐需要产业互联网
以卓乐云所服务的音乐产业为例,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音乐版权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8.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240.6亿元。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意味着仍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B端音乐产业存在着巨大商机。
从上游版权方看,国内版权管理较复杂,虽然有相关法律出台,但因发展迅速行业环境整体难称完善。前两年,从业者高喊“看得见的IP和看不见的钱”,直指音乐市场版权混乱、音乐人难以盈利;同时,部分版权方缺乏规模效应,与企业沟通不足,也难以打通版权销售通道。
从下游“用音乐”的企业侧看,企业有需求,也有意识和意愿为版权付费,但由于商用音乐的版权过于分散,他们不知道应该去向谁沟通与支付。音乐不同的使用场景,可能会归属于不同的版权方,企业的音乐版权采购,是一个较繁琐费时的过程。
同时,现有ToB音乐授权的方式还不够灵活,很多时候为一次性买断,企业要为一首歌曲的版权买断支付高昂的费用,这样等于将风险全都集中在企业一侧,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合作。
隔行如隔山。越来越多企业诞生「用音乐」需求,但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发力。
在B端需求下,音乐整合服务品牌顺势而生。类似的模式在国外很常见,版权方会将版权授权给分发平台,分发平台再将音乐版权授权给下游B端企业使用,版权所有方和分发平台都能从中获取一笔费用。
例如美国知名的版权交易平台Audio Jungle,一年前的销售额便已超过5亿美元,而全球最大的音乐授权平台Songtradr,价值也获得资本认可,在去年3月宣布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并收购音乐授权代理公司Big Sync Music进行跑马圈地。
而在国内市场中,音乐整合服务品牌也得到进一步升级。在爱听卓乐新发布的子品牌卓乐云里,针对IoT智能硬件、汽车、手机等B端企业有了更成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云端音乐整合服务,提高企业使用版权音乐的效率。
此前,爱听卓乐一直致力于深耕IoT智能终端场景,今年五月,与当贝、酷狗音乐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音乐整合服务,共同推出专为智能大屏电视定制的音乐app—当贝酷狗音乐。
如今,这一服务成功上“云”,意味着有「用音乐」需求的企业,可获得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标准化的音乐授权流程及专业的内容运维服务。这场音乐领域的产业变革,有望弥补数字音乐版权在B端专业服务上的空白。
从「听音乐」到「用音乐」
纵观音乐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实则是音乐需求从「听音乐」到「用音乐」的转变。推出卓乐云,是TME与爱听卓乐共同加码「用音乐」市场的决心,和数字音乐市场发展规律相符。
2015年,国家监管部门首次将音乐作为重点治理领域,音乐版权概念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人们发现播放器里能听的歌越来也少,有时要碾转好几个平台。
行业端的反映则更强烈,TME、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开启了长达三年的版权战,直到国家下场劝架,TME和网易云音乐达成互授版权的共识,版权战才稍稍降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的竞争让版权采买费用水涨船高,原本数千万的代理权被炒至上亿,钱全进了几大唱片公司口袋里。
与高额的版权采买费用不匹配的,是国内用户极低的付费意愿。
2020 Q1财报显示,国外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月活2.86亿,付费用户数为1.3亿,45%的付费率,相比之下,腾讯音乐的订阅付费用户率仅为6.5%。这样的营收模式并不算理想与完美,但提升用户的付费率,仍需要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与其在产业链下游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成为上游,向ToB市场发力。
「听音乐」竞争激烈,而「用音乐」的市场却仍然广阔。开展B端音乐整合业务,能够进一步发挥内容长尾价值,提高营收能力。如今,爱听卓乐打造卓乐云,继续发力B端音乐产业,足以看出TME加码数字音乐领域B端布局的决心。此外,爱听卓乐还宣布了2020年下半年将以IoT智能硬件为重要战略方向,与更多的B端企业共同满足C端用户的音娱需求。
目前看来,用户侧格局基本已定,再竞争下去,恐怕收益不一定高于成本。因此,互联网音乐巨头都在加紧脚步,从上游狙击,占据版权分发的优势站位。一旦成功,整个数字音乐领域很可能会江山易主,不再完全由传统唱片公司主导。
长远来看,随着版权分发平台的成熟,版权环境也会越来越好,数字音乐的使用场景将得到持续拓展,「用音乐」市场也将快速扩张。可预见的是,这片市场很快就不再是“宁静平和”之地。
END
主理人 | Alter
前媒体人、公关,现专职科技自媒体
钛媒体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商业评论2017、2018年度作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8年度作者
领英2019年优秀内容贡献者
虎嗅、钛媒体、36kr、创业邦、福布斯中国等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