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传统乡村营造的艺术传播与再生设计

项目以云南省内多个民族和地区的具体村落为基础,进行文化扶贫。这些村落包括:丽江普济村、红河元阳阿者科村、西双版纳曼扁村、石屏符家营村、石屏老旭甸村、玉溪华宁碗窑村、昆明东川汪家箐村、昆明呈贡海晏村、大理凤羽大涧村等。

项目的开展方式主要分为艺术传播和再生设计等两个环节。在艺术传播的环节,项目注重发掘本地人居环境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从建筑和民俗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艺术记录的方式来进行呈现,为贫困村落找寻文化自信。着重从村落格局、传统民居的建造方式、建造仪式、区域民俗活动、宗教乐舞、地方性物产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人类学绘本的方式来记录和描述每一个村落的文化传承。在再生设计环节,项目注重于时代背景下原生性人居环境的自然演化特质,以民生和经济学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强调优先尊重贫困村落的村民意愿,并顺从于扶贫对象的建造意愿,以引导性的身份和姿态来介入再生设计的内容,切实可行的用设计知识和设计技能为乡村服务。

针对于每一个村落所进行的文化扶贫成果,最终都以著作出版的方式进行对外推广,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云南传统村落保护计划系列丛书》(共计6册)、《滇池古渡海晏村》、《苍麓遗珍:大涧古村》《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等13册一系列文化扶贫的书籍成果。此外,项目成果也在国内外众多文化性和扶贫专题的展览以及学术平台中呈现,为这些贫困村落的对外交流和寻求合作机会打开了通道,并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在已经实施文化扶贫的村落里,其中:石屏的老旭甸村和玉溪华宁的碗窑村因为我们的文化扶贫策略和为其编制的保护性发展规划,均顺利通过了市级规委会的立项,如今在村貌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开展方面均成就卓越。昆明东川汪家箐村因为我们的文化扶贫策略和为其编制的国家级申报方案,成功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环境风貌和基础建设均得到了大力的保护与发展,人均收入也因为后续的旅游业进驻而得到提高。

大理凤羽的大涧村因为我们的文化扶贫策略和对外推广而得到了大型文旅企业的关注,并在此大力开展乡村艺术介入与有机农业试点,为本地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以文化和艺术介入为平台,以对外传播和引发社会关注为主要扶贫手段来进行贫困乡村的活态设计。将侧重点落足于“传播学”的范畴。重视文化发掘!重视扶贫对象的形象输出!重视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不仅针对于具体的扶贫实体进行设计,更是针对于整个扶贫过程的传播方式进行设计。有别于常规扶贫项目的具体产品创新设计,我们的设计活动是将乡村原本就有的文化和资源作为素材,从而在传播手段上进行艺术和文化介入,使之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并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创新点在于,我们的设计主要着力于贫困乡村与城市文明的链接之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设计实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