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杜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集作品展播——大山里的小康生活

最初接触到“小康”这个词,是在初中的政治教材上。当时只知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要实现的一个目标,至于什么是小康,小康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并不理解。
早在西周时候,小康一词即已出现。《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后来,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礼记·礼运》上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描绘的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再后来,“小康”开始有了家庭经济宽裕的含义。
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就有“(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到了现代社会,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用小康这个词,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未来我国将要出现的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家庭经济生活比较富足的喜人景象。
作为九零后,我生活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物质丰富的城市里长大,从未尝过贫苦的滋味,也不知山区生活是什么样子。当我成功考上特岗教师时,才第一次对山区有了真正的接触。原本以为偏僻的山区会很贫困,但当我看到一幢幢漂亮的小楼错落在苍翠的群山之间时,我忽然明白自己对山区的了解是多么浅薄。
闲暇时,我常与本校的老师聊天。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总是对我流露羡慕之意,羡慕我们这些年轻一代没吃过贫苦的苦。据他们说,从前,通往学校的路是一条曲折的土路。春天大风时节,路上常常飞沙走石。而到了雨季,道路则会泥泞不堪。最要命的是隆冬季节,路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一脚踩下去,雪便越过小腿肚。骑自行车上班,一路上不知会摔多少个跟头。路远的老师,上班的途中需要越过样子岭。样子岭上有一大段九曲连环的盘山道,一到雨雪天气,岭上的山风便夹杂雪花冰屑向着人们的脸颊呼啸而来。老师们不得不推着车,顶风冒雪地爬过这座山,一步步走到学校。盘山道不仅弯道多、弯度大,坡度也很陡峭,来往的车辆随时都有发生侧翻的危险。我们的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每天坚持上班,为学生们讲课的。好容易挨到学校,还要在教室里生火取暖。那个时候煤太贵,只能用秸秆当做燃料,而这样的取暖方式会使整间教室飞满烟灰,也不会产生多少的热量。老师和学生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学习,每个人的脸都冻得通红。
后来,政府给学校规划筹建了新的校舍,老师和同学们搬进了一栋红色的四层小楼。新校舍宽敞明亮,地面铺着干净的浅色瓷砖,墙面上粉刷着洁白的墙灰,每间教室都安装了暖气,师生们再也不怕凛冽的寒冬了。就在2018年,国家推广异校均衡,把原本的教学楼再次翻新,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又一次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令人望而生畏的样子岭开凿了隧道,甜水的人们想要出去,再也不用胆战心惊了。
图片
甜水中学旧校址
图片
甜水中学新校址
图片
甜水乡样子岭(百度图库)
图片
样子岭隧道(百度图库)
而这些改变得益于祖国的强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大山深处的人们也过上了小康生活。甜水作为一个山间小镇,街道里也是商铺林立,经营范围覆盖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生活小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学校的老师开始开私家车上班,不用再忍受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学生们除了坐校车上学外,也有很多家长选择用自家的小轿车送孩子上学。
小康生活的到来,是祖国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每个人都真正享受到的实惠。如今,我们正不断努力,力争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 者:姜杉(教师)
辽阳县甜水满族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