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何以富九省?大河奔流系列之五

黄河流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1/4,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

黄河流域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黄河“新合唱”需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山西老牛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地位重

黄河流域GDP约占全国1/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黄河流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因此,重新审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势”与“场”,积极探索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赢得新的发展机遇,能更好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平衡南北方,协同东中西”,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的黄河,流域内省份2019年底总人口4.42亿,占全国的31.58%;地区生产总值24.74万亿元,约占全国25%。

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流域内有不少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

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1/3左右。黄河流经区域是我国传统农区,农业发展模式鲜明多样,有青藏高原高寒农牧业系统、甘青陕晋黄土高原/盆地农业系统和山地丘陵农业系统、宁蒙干旱农业系统和牧业系统、豫鲁黄河下游平原农业系统等,在国家粮食安全、优质农畜产品供应与出口生产方面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沿黄九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80%,是我国的“能源流域”。流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稀土、铌、钼等8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32%以上。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多种工业设备制造、特大型与重型设备制造、电气工程设备制造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优势。

▲穿越秦岭的首条高速铁路-西城高铁。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上游七省区高速公路里程、民用机场数量、高铁里程数大幅提升,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3.54%、31.58%和23.73%。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区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

不均衡

玉树和东营人均GDP相差10倍

▲黄河流域夜间灯光图

夜间灯光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一个地区的商业和人口活动状况,也间接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水平。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的灯光较上游更亮、更密集。侧面反映出,流域内上中下游经济空间格局发展不均衡。有学者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呈“上游落后、中游崛起、下游发达”的阶梯状分布形态。

▲沿黄九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变化

2019年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地区生产总值之和(125236.7亿元)比上中游七省区地区生产总值之和(122080.88亿元)还多一些。黄河源头的青海玉树州,其人均生产总值与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相差超过10倍。

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带动区域内城市及城市群加快建设,但目前九省区城镇化水平及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仍有待提升。沿黄九省区仅有内蒙古和山东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中心城市看,流域内郑州和西安的地区生产总值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处在相对较后的位置。西宁、兰州、银川等首位度相对较高的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也有限。

同东部沿海地区、南方省份相比,黄河流域创新竞争压力巨大,创新要素“孔雀东南飞”的趋势严峻。2019年,九省区内只有陕西的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端人才、技术劳动力、产业资本等关键要素外流态势仍在持续,因此黄河流域在新旧动能转换上面临困境。

一些省区社会信息化程度不高,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尚未形成。不少省份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意愿强烈,但流域内仍多以能源重化工为重要支柱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的比重高达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7个百分点,转型动力不足。

此外,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水平与长江经济带差距明显。黄河流域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两成左右,占全国比重的约一成。黄河流域需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看未来

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

量水而行,“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但承担着全国约三成人口及数十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有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高达78%,是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河流。因此,水资源仍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刚性约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黄河流域情况复杂多样,上中下游发展策略不能“依葫芦画瓢”。北京林业大学校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安黎哲认为,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最根本的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黄河上游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不鼓励发展大工业、大农业,同时加强生态补偿力度。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淘汰落后产能,集中精力发展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同时着力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白家沟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生活在偏远山村、灾害多发、不宜人居的1148户群众搬出深山。 图片来源:新华社

促进产业人口集聚,提升经济发展效率。流域内一些地区资源枯竭、自然条件恶劣、没有较完善的生活条件,其人口和产业建议转移到条件更好的地区发展,这样既可以减少生态敏感区的经济活动和环境破坏,缓和流域内的人地矛盾,也可以引导产业集中布局,提高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度,提升经济效率。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黄河流域要走向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有利于打破不同省份之间的壁垒,让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得到更加高效和优化的配置。在经济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在生态和环保方面能够形成协同机制。

▲内蒙古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路子,用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有观点认为,黄河地区要更加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探索适合国家需求和地方特色的新型产业转型发展模式,找准方向、确定位置,有重点、有步骤地构建适合当地特色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借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革命老区、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可着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生活条件,并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增加就业。沿黄农业产业带可以发展注重绿色、品牌和规模的现代农业。部分沿黄地区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缺链短链断链问题较为突出。可通过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上下游延伸和左右链扩优拓新,培育壮大潜力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

▲陕西西安“长安号”货运班列连接中亚、辐射欧洲。图片来源:新华社

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流域内在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中,宜主动拥抱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城市群和都市圈还可以在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配置、技术创新扩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带动周边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流域外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流域内发展动能。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认为,黄河流域在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等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汲取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有益经验,依据国家战略支撑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参考资料:

1.《协同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6月24日

2.《强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和城市支撑》,河南日报,2020年1月15日

3.《陆大道: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与建议》,中国科学报,2019年12月10日

4.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核心策略》[J]. 杨永春, 穆焱杰, 张薇. 资源科学, 2020, 42(3):409-423.

5.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 张可云, 区域经济评论, 2020年第1期.

6. 《以数字化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信息中心,2020年3月10日

7. 《强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和城市支撑》,河南日报,2020年1月15日

8. 《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用水强度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首要任务》,中国新闻网,2020年7月17日

9. 《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日报,2020年7月14日

10. 《(河南)以“五个引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公网,2020年4月9日

往期回顾

联合出品: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汤辉

作者:黄洁心

制图:赵薇

动效:姚远、朱少杰

编辑:宋敏榕

校对:解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