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伊坎,美国商界最令人恐惧的企业掠夺者

腾讯证券9月18日讯,卡尔·伊坎(Carl Icahn),有人称他为“激进投资人”、“维权投资者”,也有人称他为“吸血鬼”。1985年,卡尔·伊坎因对环球航空公司漂亮的恶意收购,让自己一举成为“企业掠夺者”一词的代言人。
图片
一直以来,伊坎都以凶狠的收购作风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硬风格而闻名华尔街,人送外号“华尔街之狼”,但他自己更愿意被称作“激进投资者”。据媒体统计,虽然目前已年逾80,但这位华尔街“老司机”目前身价仍然高达145亿美元。
同时,出生于1936年的伊坎与唐纳德·特朗普是多年的好友,他在特朗普竞选时曾提供超百万美元的竞选资金。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过去几十年里,华尔街上最让各大公司CEO胆战心惊的名字就是卡尔·伊坎。
“华尔街之狼”生平
1936年出生的卡尔来自纽约皇后区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的犹太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为人正直,但思想略显保守的医生。在父母的压力下,卡尔20多岁开始学习医学知识,但伊坎像太多没常性的年轻人一样对医学毫无兴趣,然后没多久就辍学参军去了。
在军营里,年轻的大兵伊坎以自己特有的投机才能迅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扑克牌高手。入伍六个月后,伊坎选择了退伍,从此浪迹华尔街做了一名股票经纪人。
起初,他在期货市场上做套利活动并能够快速地赚钱,这凸显了他在这一行的天赋。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他开始在股票市场上大显身手。他发现了一个规律:美国市场上有大量的CEO拿着高额的薪水,却没有积极整顿公司资产和资源,而是维持现状,让公司价值却常年被低估
直到1968年,伊坎用自己几年来打拼股市的积蓄购买了一个在证券交易所中办公的席位,并成立了一家名为Icahn & Co.的小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是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之类。
1980年,伊坎把办公室搬到了曼哈顿,具备了一定资金储备的他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现在,他急于寻找一个可以让资本快速增值的途径。恰巧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那就是在他眼中“公司基本面和股价严重背离”的投资对象——菲力浦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伊坎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按照当时每桶30美元的石油价格来分析,菲力浦石油公司以其超过10亿桶的库存却才拥有区区125亿美元市值。
事实上,当时的伊坎并不具备足以吃下整个菲力浦石油公司的资金储备,但有“垃圾债券大王”之称的投机金融家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帮了伊坎的大忙。伊坎通过从垃圾债券大王处募集来的资金杀退了几乎所有参与竞购的对手们,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伊坎就在即将入主菲力浦石油公司的时候突然宣布放弃收购,同时抛出了所持有的股票套现,狠狠地赚了一票。
伊坎事后曾说,他所需要的并不是一家石油企业,而是让自己的股票赚钱。
TWA恶意收购一战成名
当然,让伊坎真正成名的一战还是恶意收购环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Airlines, Inc.简称TWA )一战。
图片
环球航空公司曾经是美国知名航空公司之一。1925年成立(当时名称Western Air Express),1950年之前称为“跨大陆及西部航空公司”(Transcontinental and Western Air)。环球航空公司航线曾遍布美国境内及通往欧洲、加勒比海与中东等地区,曾与泛美航空公司瓜分了美国的国际航线。
1979年美国废除航空管制法案,放松航空管制,对环球航空产生较大冲击。忽略了有利可图的跨太平洋航运市场(环球航空的亚洲航线权被售予了美国航空),及货运服务是环球航空日后陷入财务窘境的原因之一
1985年,伊坎发现刚刚完成业务拆分的环球航空公司控制权存在漏洞,于是纠集了一批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悄悄抄底该公司股票,此时该公司每股的价格只有10美元。当伊坎的持股量临近5%的披露界限时,他突然开始快速加码,短短数日将持股比例提高至16%。
看到这样的情况,华尔街其他投资人随即跟进,股价飙升至每股19美元。起初,伊坎放出消息称不想控制环球航空公司,只是想用股票换几架环球航空的飞机,然后再把飞机租给公司赚钱,股价开始回落并稳定。随后,当环球航空意识到情况不妙时,便向纽约联邦法院提起诉讼,但伊坎并未就此停手,他一边打官司,一边将持股量提升至52%以上,快速完成了对环球航空的绝对控股。
1988年,伊坎通过环球航空私有化交易,获利4.69亿美元,但却给公司留下了5.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之后他又作价4.45亿美元变卖了TWA最有价值的“美国—伦敦”航线。1992年,环球航空在失去资金和珍贵航线的双重打击下宣布进入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破产保护。1993年,公司在重组后再一次开始运营获利,但远远不够偿还其债务。于是在1995年再次进入第11章破产保护。
1996年7月17日,环球航空800号航班在纽约长岛上空爆炸,机上230人全部遇难。此时,公司正希望能够通过亚特兰大奥运会带来转机,空难的发生无疑给状况不佳的航空公司带来了致命打击。2001年1月,由于无法负担重整资金,环球航空公司第三次提出破产申请。
图片
最终在2001年,成立于1925年的老牌航空公司环球航空被美国航空收购,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经此一役后,伊坎也就背上了“企业掠夺者”的恶名。
投资理念
纵观伊坎所有的投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他下手的80%都是被低估的公司,或者是经历过大幅暴跌的公司。对数字的敏感让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公司资产负债表上与股价不符的资产价值——这就是所有价值投资教给我们的道理。
这种在公司没有好转迹象的买入背后是伊坎的核心投资理念,即80年代的美国企业治理已经很成熟,存在大量被职业经理人运营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因为在长久的市场变换中,没有了强势的股东。这就会造成职业经理人只为自己,或是公司内部着想,而殆于去提升股东价值。他们有些是为一己私利,无视公司的效率资源被浪费,维持现状;有些是更加看重长期利益而绝不对公益支出、员工福利斤斤计较。
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人学到的也许是低价买入、长期持有,而伊坎则选择挑战他们。
伊坎一般会买入目标企业5-10%的股份之后,通过公开管理层发出挑战,指出管理层的不作为,并威胁会进一步收购,进入董事会,踢走他们的利益代表。为了增强自己的气势,伊坎会笼络,有时甚至是装作代表小股东,让他们站在他这一边,共同声讨管理层。
图片
有的管理层会因为害怕被剥夺利益,采取私下妥协,向伊坎溢价收回他持有的股份,并协议要求他多少年内不要来找茬。也有的企业管理层采取硬杠的态度,寻找白衣骑士或大投行阻碍伊坎的进攻,不过很多情况下最终都是这些管理层都被赶走了。
对于伊坎来说,前者只需要虚张声势就可获取一定的回报。后者则需要亲自经营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退休之谜
去年,伊坎宣布将把他的办公室从纽约搬到佛罗里达,并最终将旗下对冲基金移交给他的儿子布雷特(Brett)掌管。
但这位已经84岁的激进对冲基金经理并没有计划退休,但他说他的儿子将是接管他公司的“主要候选人”。
“我不会真的放手,我还在负责,但他(布雷特)也会从中分一杯羹。”伊坎这样说道。
消息称,现年40岁的布雷特可能会在离开三年多之后,于未来几个月重返公司,并管理一只新的小型投资基金。一年多来,伊坎和他的儿子一直在就协议条款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了一份约90页的合同。
图片
事实上,就算是八十多岁高龄的伊坎,如今也依旧和巴菲特一样活跃在我们的视线中。今年早些时候,美国WTI原油一夜暴负,WTI原油5月合约收报-37.63美元/桶,史上首次跌至负值,伊坎精准抄底成为赢家。
伊坎指出,历史上再也不会看到负油价这种机会了,卖方需要向买方贴钱才能卖掉原油,这简直难以置信。
但在疫情之下,哪怕是“华尔街之狼”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伊坎近期割肉出售已申请破产的租车公司赫兹股票。根据其向监管部门申报的文件显示,他在5月26日以每股72美分的价格出售了5534万股赫兹股票,外界估计其投资损失高达16亿美元。(德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