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在深圳南山 做好垃圾分类最高可获30万元奖励

9月1日起,《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深圳由“倡议分类”正式进入“强制分类”,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最高处200元罚款。
图片
做得不好要处罚,做得好也有奖励。近日,记者从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获悉,《深圳市南山区垃圾分类激励工作实施细则》(简称《细则》)近日已正式印发,自2020年起,南山区将连续3年每年按940.5万元(其中,市财政给予50%经费补贴)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小区最高补助30万元,“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给予补助资金1000元/人。根据细则,南山区每年对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给予激励,名额为单位108个、住宅区80 个、家庭570个、个人115个。具体分类和激励措施如下:
一、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单位:名额108个,认定的学校可优先参评“绿色学校”
“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单位”方面,各初审单位负责范围内先进单位名额分配如下:区机关事务管理局4个、区卫生健康局3个、区政府公共物业管理中心6个、区教育局15个、各街道办各8个(共64个,另加6个机动名额,根据各街道单位数量和分类工作情况分配),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10个(由各街道办负责初审)。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单位,可以获得通报表扬激励。“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经办人分别认定为“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不占用各单位积极个人名额),给予补助资金 1000 元/人。认定为“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单位”的学校(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可优先推荐参评“绿色学校”。
二、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名额80个,小区最高补助30万元
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获得如下激励:通报表扬并按照10万元/1000户的标准补助,不足1000户的,每减少100户,补助资金减少5%,超过1000户的,每增加100户,补助资金增加 5%,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
“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优先申报深圳市级绿色物业管理评价标识,通过市住房建设部门审核后获得绿色物业管理评价补助资金。需要注意的是,小区获得的补助资金仅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设施采购、宣传培训以及劳务补贴等。
三、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名额570个,补助2000元/户
每年“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70%的名额(399个)按各街道上报的辖区总户数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南头街道66个、南山街道87个、西丽街道56个、沙河街道48个、蛇口街道26个、招商街道25个、粤海街道44个、桃源街道47个。15%的名额(86个)按上一年度各街道垃圾分类绩效考核排名进行分配,排名前四名的街道分别增加33、26、17、10个名额。10%的名额(57个)由区妇联根据平时掌握的家庭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进行分配。5%的名额(28个)作为机动,由垃圾分类主管部门根据平时检查考核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配,由各街道办负责初审。
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获得激励包括通报表扬,并补助资金2000元/户;优先推荐申报参评“深圳市文明家庭”和“深圳市最美家庭”。
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名额115个,补助1000元
“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名额分配:团区委和区教育局各10名(共20名)、各街道办各8名(共64名)、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31名。市或区“蒲公英志愿讲师”优先参评。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获得通报表扬并补助资金1000元;相关信息纳入市民文明诚信分采集目录。
据悉,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对象评选周期为上一年的11月1日至当年的10月31日。在《细则》中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绿色单位、绿色学校设置了明确的标准,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工作内容、评分细则等。如绿色小区,考核指标包括:管理台账、宣传引导、定时督导、设施建设、分类成效、回收利用,每部分又按照时长、调查问卷发放、知晓率、参与率、回收率等细化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
此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每年对上年度激励对象中的个人和家庭按5%~10%、单位和小区按10%~2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审,发现有隐瞒情况违规骗取激励资金的,责令归还激励资金,并在全区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纳入相关部门的不诚信黑名单。对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不按承诺违规使用激励资金的行为,除全额追回激励资金外,取消下一年的评选资格。
目前南山区九大分类分流处理体系已全面完成;全区600多个分类小区、35个垃圾分类城中村,全面实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厨余垃圾收运”;完成84所学校、217所幼儿园、23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创建工作;南山区垃圾处理的全链条体系已基本到位。全区每日产生垃圾将近3000吨,经过社会再生资源体系回收与垃圾分类后,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约2100吨/日。
公众宣教方面,南山在西丽生态公园内建成了全区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包括垃圾分类馆接待服务中心和三个科普体验区。同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首期50名蒲公英志愿者顺利结业,进社区、企业、学校,向居民群众开展宣教。(总台央视记者 赵菁 刘帆 邓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