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龙门社区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社区建设组合拳

交城县天宁镇龙门社区是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共涉及5个乡镇33个行政村的76个自然村,搬迁人口892户2611人,流动人口在3000人以上。这些群众来自不同的乡村,人员结构复杂,相对整建制村级来说,在社区治理方面是一个新的难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龙门社区设立以来,坚持一切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党建融合、服务融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创建自治共治新模式。建设幸福社区,离不开党的领导;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要建设到哪里。龙门社区共有党员128名,其中125名为搬迁群众中的流动党员,如何加强对这些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社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和“三零”创建工作的根本。社区党支部结合社区居民实际,通过党员“1带N”形式来带动搬迁贫困户,扶志又扶智,帮助解决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社区监督、矛盾调解、民生建设、扶贫帮困各个岗位上,都有党员的身影,有效推进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区域共治的治理新模式。
多方共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一个和谐幸福的社区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社会治理。龙门社区的安定与否,关乎着全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如何,如何建设一个幸福祥和、文明亲和、安定平和的和谐社区?交城县委、县政府引入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实现了智能监控全覆盖,智慧门禁、智能卡口系统全部投入使用。成立交城县第一个枫桥式警务室,打造集心理辅导、司法调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标准化社区居民综治中心。为便于管理,按照居民原地域属性,在网格划分上,依托乡镇联络站,共划分社区服务网格5个,网格除了实时掌握社情民意、上服矛盾纠纷外,还汇聚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力量,对搬迁群众实时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家家户户小诉求,汇聚成了帮扶治理的大能量。
创新体系,贴心服务普惠民生。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院。龙门社区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更新管理模式,先行设立“一中心五站点”,即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志愿服务站、就业培训站、乡镇联络站、卫生健康站等。此后又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延伸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一室一站三部”,即社区综合办公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治理部、产业发展部、居民服务部等,服务机构在社区遍地开花,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同时,“党群服务中心+联络站+网格长+楼长+单元长”的管理模式也日趋完善,中心下设乡镇移民联络站5个、社区服务网格5个、楼长17名、单元长54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提升境。
文化惠民,营造友善人文氛围。邻里关系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门社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过送戏下乡、放映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引导居民“品德、孝行、正义、公平”等方面的内涵素质建设,传播传导正能量。扶贫先扶智,社区先后组织开展技能培训3期,涉及电商、美容、手工编织等内容,培训人数达250人。对社区内4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义务暑期支教。褐小美志愿者开辟“公益一亩田”,满足上楼农民“耕者有其田”的传统意愿,居民互帮互助,在高楼林立的城区享受着耕作的乐趣。
社区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以党建为引领,以“塑造新市民,增强幸福感”为社区工作理念,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新型社区,不断提升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孙宝忠 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