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静享剑川!来浦东走入云南这个“木雕之乡”

“雕刻时光 静享剑川”沪滇协作决战脱贫艺术作品展今天在浦东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两地艺术家赴云南采风期间创作的一批反映大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等所取得重要成就的艺术作品,让广大市民走进大理、了解大理。

剑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剑川白族工匠在一锤一斧,一刨一凿间孕育了一批批能工巧匠,创造了丰富多彩且独具魅力的木雕、石雕、土陶等优秀传统技艺,创作出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精美绝伦的传世佳作。特别是剑川木雕技艺,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了跨越式发展,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举世闻名的建筑均饰有剑川木雕。1996年,原文化部命名剑川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08年,剑川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年,石宝山歌会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剑川木雕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剑川白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剑川县有5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16项、县级32项;有国家、省、州、县代表性传承人391名,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30人。

在脱贫攻坚东西对口帮扶的背景下,上海和剑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沪滇扶贫协作以来,浦东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帮扶,给剑川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变化。今年5月16日,剑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8月,“沪滇情深·醉美大理”沪滇协作决战脱贫攻坚摄影、写生采风活动,在大理剑川县、洱源县和南涧县举行。在剑川,浦东采风团深入脱贫攻坚和生产生活一线,感受白族原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深入了解剑川木雕、黑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具特色的艺术视角,用真情记录下了剑川县脱贫攻坚的历程,并集中创作了反映剑川县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重要成就的文艺作品。

本次展览为期十天,共计有来自云南的40件美术作品、50件摄影作品、来自上海的15件美术作品、6件摄影作品,和来自云南的传统工艺:83件木雕、16件黑陶、35件布扎、6件石雕。

作者:唐玮婕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