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的蟋蟀何以名扬天下,引得客商云集?这里有答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常学艺 通讯员 孙久生
图片
9月20日,首届宁津县非遗文化节暨第八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博览会开幕。
开幕式后,来自全国的24支代表队齐聚宁津,参加第九届斗蟋比赛,比赛现场紧张激烈,热闹非凡。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被誉为蟋蟀王国的齐鲁大地上,宁津蟋蟀堪称为蟋蟀王国的王冠,自古就被誉为“天下斗蟋第一虫”,历代被奉为皇宫贡品。宁津县具有适宜蟋蟀生长繁衍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水质、土壤等条件,兼具南北虫的特点于一身。宁津斗蟋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蟋蟀王国难得之精品,更是斗蟋文化繁荣之源泉。宁津斗蟋既有南方蟋蟀个大、头大、顶大、腿大、皮色好的优点,同时又有北方干旱区虫顽强的斗性、耐力和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晚出早斗、牙坚皮厚”,后劲足,斗性顽强,不仅体魄强壮、力量超群,而且勇猛善斗,品质最佳,天下知名,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独占鳌头,屡屡夺魁。
图片
宁津蟋蟀文化源远流长,宁津是第一个出版蟋蟀志的县,第一个蟋蟀罐生产基地县,第一个打出“蟋蟀搭台、经贸唱戏”品牌的县。1990年,“宁津县蟋蟀研究会”正式成立;1991年8月16日,举办了首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节”,1992 年、1993 年、2009年、2011年、2012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2009年被中国蟋蟀协会命名为“中华蟋蟀第一县”;2011年,宁津蟋蟀文博馆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命名为“中国最大的蟋蟀主题展示馆—中华蟋蟀文化第一馆”;2012年10月5日,举办了首届全国蟋蟀邀请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全国斗蟋比赛。2015年,宁津蟋蟀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2019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博览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片
宁津也自古就有“蟋蟀之乡”的美誉,其发源于南北朝末期,发展于唐宋,在明清则达到顶峰,是历代帝王斗蟋的进贡名产地。作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捕、养、斗蟋在宁津由来已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民间斗蟋在这里逐渐发展开来。在以往全国及国际大赛中,宁津蟋蟀多次力挫群雄,夺得冠军,独特风姿、体键力足、勇猛善战的宁津蟋蟀深受众多爱好者的青睐。每逢秋季,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宾客和蟋蟀爱好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每年的8、9月份,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甚至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许许多多蟋蟀行家和爱好者到宁津“淘宝”,四面八方人,东西南北腔,宁津县每年接待蟋蟀爱好者三万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蟋蟀交易市场的日交易额能达到3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3亿元左右。
图片
宁津县的蟋蟀何以名扬天下、引得众客商云集于此呢?这还要从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美丽传说说起:相传,北宋徽钦二帝酷爱蟋蟀,集天下名贵蟋蟀为己有。后来金兵大破东京汴梁,活捉了徽钦二帝,宫中之物也被抢掠一空,一同车装船载运往幽州。一日行至宁津境内时,天气突变,乌云滚滚、雷声隆隆,一声霹雳,车裂盆碎,收藏的蟋蟀跳了出来,振翅高歌。钦宗见状,潸然泪下,哀叹:“尔等早早逃亡,待到天朝盛世,再让你们拜帅称王。”果然,八百年后的今天,宁津蟋蟀在数次斗蟋比赛中屡屡夺魁,称霸赛场,宁津蟋蟀一举成名。
利用小蟋蟀,做活大市场,打响文化品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传统蟋蟀文化,需要我们去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蟋蟀资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保护,让小小的蟋蟀在延续极具民族特色的“蟋蟀文化”的同时,闯出了不同凡响的大市场,使“中华蟋蟀第一县”焕发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