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上神坛到被众人打垮,罗翔究竟为什么这么“招人恨”?

“被国宝大熊猫追杀,你能不能反击?”
“女生雇凶去侵害别人,自己反倒被侵犯了,去报警会被抓吗?”
初次看到这些话题,有人会以为这是搞笑段子,实则不然,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法律问题。
至于是哪路神仙提出这些匪夷所思的问题的,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罗翔。
他出身中国政法大学,就任教授,还是厚大法考刑法主讲官,在学术界鼎鼎有名。
只不过在互联网,他最重要的一层身份居然是段子手。
罗翔,凭借着在课堂上讲段子出了名,后经网友大量剪辑转发后成了网红。
但老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前不久他摊上事了,还被迫因此退了圈。
1、汹涌的民意
前一段时间,想必影响和讨论最广泛的就是法学教授罗翔宣布退出微博的事。
没错,那个在小破站普及法律,常常把案例讲成段子的男人。
图片
这件事的起因很普通,但过程却异常离奇,或者说可笑。
9月8日那天下午,罗翔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微博发布了读书笔记。
在这条微博中,他劝勉大家要珍惜德行,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看起来满满的正能量。
图片
但也就是这么一条微博,却成了他退圈的“罪魁祸首”。
熟悉罗翔的人都知道,这位人民教师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在微博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从柏拉图到歌德,从孟德斯鸠到西奥多。
虽然看起来颇有点“不接地气”,但每一条都是实打实的勉励和告诫。
图片
问题出在那条微博发布的时间迎上了抗疫表彰大会。
而在另一边,罗翔却发的是“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
太巧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
许多人开始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给罗翔“定了罪”。
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涌向网络,攻陷了罗翔的微博:
“你要说一个每天追时事热点发视频的人没看新闻,谁信?”
“呵呵,又一个知识分子跳反了,忍不住了。”
“明知道今天是这种节日,还阴阳怪气假装发读书感悟,骗谁呢?”
...
罗翔是个知识分子,按他自己的话来说,还从没见过这等阵仗。
网友的一言一行,似乎已经将罗翔打入大牢,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只不过面对莫名其妙却又汹涌而至的舆论攻击,罗翔不得不对之进行回应。
在整个事件中,几乎只有身为当事人的他保持了最大的理智和克制。
他解释自己今天并没有看新闻,而是在家中看书所得的感悟。
图片
在舆论场上,最怕的就是这种回应。
你一旦回复舆论,那就是心里有鬼,如果没事的话还怕什么?
但不回复,便无法回应质疑,长此以往便成了他人调侃的黑料。
当然,罗翔这个回应同样迎来了这种下场。
网友学着罗翔的表述方式,公开在评论区讽刺他:
“哪天你家里办喜事,我拿个大喇叭吹丧曲,你也别想太多。”
“将心比心,你家孩子吃满月酒,我送个骨灰盒,你就开心了?”
...
还有网友有理有据地搬出另一个“网红”媒体作比较:
图片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恐怕这是罗翔当时最大的感慨吧。
就事论事,从这条文摘的内容来看,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褒贬?不存在。
讽刺?谈不上。
阴阳怪气?不像是罗翔会做的事。
换一个角度来想,在那个节点发布类似内容的可能有十多甚至上百人,他们也是故意的吗?
实际上有问题的不是罗翔,而是那些充满恶意,过度联想的人。
图片
只不过事已至此,对于罗翔而言,事态的发展已然走向了一堵无形的墙。
如果他说这条笔记只是一个意外巧合,那么他们会找千百种证据让把解释打回去。
如果他承认看到过这条新闻,但和文摘无关,那么在别人眼里,这不亚于等同于狡辩。
换言之,你说啥都没用,站直挨批就好了。
悲哉,法律的一条根本原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 在舆论场上,却要逼人自证清白。
这件事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罗翔退出微博,宣布不再更博。
图片
一个科普博主、法学教授,就这样在毫无逻辑的舆论攻势之下黯然退出。
这又是键盘侠的再一次胜利。
2、造神与毁神
其实罗翔早该被“封杀”了,或者说被赶下神坛只是迟早的事。
这并不是什么预言,而是历史的往复。
papi酱生子,一夜从“毒舌女王”成了被打压的对象。
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张文宏医生号召大家多吃牛奶和鸡蛋,却被打成崇洋媚外。
唱出那首《贝加尔湖畔》的李健也深谙此道:“中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
图片
图片
这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无非在于红得太快,红得让人仇视。
互联网走红的逻辑也在于此,你承载的美誉和跌落时背负的骂名是完全等同的。
任你是娱乐大咖还是社会名流,即便是法学教授也无法逃离这个怪圈。
今年3月9日,罗翔应邀正式成为一名B站up主。
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他迅速圈粉,直到现在已经坐拥948万的粉丝数量。
图片
这是多少人渴求的速度,这是多少人能为之嫉妒、为之攻击的速度?
只不过罗翔太独特了,他制作的每一期视频生动有趣,能让人为之发笑。
在他讲述中的案子,视角新颖,就连网友都笑道:“这可能不是人间会有的问题。”
比如那个最为著名的问题,“熊猫要把你吃了,能不能把国宝杀了?”
许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国宝杀不得。但是为了保命,往往只能坐以待毙。
怎么办?罗翔给出了他的回答:人永远高于动物。
图片
在另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女生为了报复室友雇了一个大汉去玷污她,最后自己反倒被xx了。
问题来了,如果这个女生去派出所报案,会怎么样?
图片
除了这些搞笑段子之外,罗翔难得可贵的一点在于他能根据社会热点对事件做解读。
比如无罪释放的张玉环,他要起诉那些过去刑讯逼供他的人,可能吗?
一个在猥亵女孩子的男生被他人见义勇为踢到骨折,那个人属于故意伤害吗?
腾讯状告老干妈事件中伪造文书的人又该如何认定罪责?
...
图片
这些事真实,因为发生在我们的世界,这些事在罗翔这引发了讨论,因为他专业又通俗的解读。
即便是专业程度不同,年龄跨度很大,却没人能够逃离罗翔生动有趣的讲述。
这才是罗翔真正走红的根本,他激发了普通人对于法律的喜爱和热情。
图片
只不过对于常年在书斋钻研学问的读书人来说,走红可能是件坏事。
成为名人,自己的一言一行会被曝光在聚光灯下,名利双收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自由。
况且随着而来的诱惑往往使人难以抵抗,有多少网红因此迷失,已经数不清了。
但是罗翔一直很清醒,他早就知道了造神与毁神的道理。
图片
只不过罗翔在舆论场上只能独自饮醉,网友并不能以他为师,并步行走。
罗翔从被抬上神坛再被踢下神坛,仅仅花了半年。
3、理解与宽容
罗翔事件至此也已经平复了,但这件事引发的讨论却还在持续。
但更多的还是对如今一些舆论平台言论的反思。
当A与B意见相左的时候,A可能做不到理解与宽容,更别谈什么心平气和。
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劈头盖脸地进行诋毁和辱骂,势要你名声败坏。
由于互联网的隐秘性,使得这些人更加肆无忌惮:
“反正又算不到我的头上”
“关我什么事,说你你还当真,玻璃心?”
“我又没造谣,有本事你反驳我呀。”
...
你可以选择不回应,那就是你心虚。选择反驳解释,他们可以找出其他过往黑料去抨击你。
从现实情况来看,互联网生存的生存空间和发言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人人自危,想说的不能说,发个言还要选好良辰吉日。
没有人会希望未来的互联网最终会变成一个相互厮杀的战场。
也许从罗翔退圈事件我们唯一能够得到的教训就是:若想自己自由,先给他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