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年来“最早”秋分!就在今天!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天21时31分

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

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

这也是我国古代

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秋分者

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秋分之意有二

一为居于秋季之中,平分秋季

二为24小时昼夜均分

这一天

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从秋分以后

阳光的直射点日益偏向南半球

白昼短于黑夜

日甚一日

直到冬至

今年秋分

124年来“最早”

天文专家表示

今年“秋分”时间

是自公元1896年以来

最早的一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自古以来,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

今年进入“秋分”的准确时间是在9月22日21时31分,这也是近124年来最早的一个“秋分”,比这更早的则要追溯到1896年,这一年的“秋分”准确时间是在9月22日21时3分。

今年的“秋分”

为何来得如此之早?

天文专家解释,同一个节气,遇到闰年要在前一年基础上提前24小时。2020年是“闰年”,而庚子鼠年也是“闰年”,加上历年的积累,最终导致今年来得早一些。

秋分并非“平分秋天”

白天比黑夜长约20分钟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秋分的分

取均分、平分之意:

既指平分秋季

又指均分昼夜

但专门从事历书天文学研究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

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

并非准确平分

秋分日这天

“白天”比“黑夜”大约长20分钟

根据现代历书的计算,秋季实际长度并非90天,而是约91.9天。秋分距离秋季开始和结束各约46.5天和45.4天。而因为节气和公历都代表了太阳的周年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都相对固定,本世纪之内,秋分都发生在9月22日或23日。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说,天文学上讲,秋分是指太阳沿黄道自北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位于地心视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昼和黑夜等长。英语中表示秋分的词汇“autumn equinox”,也是“秋天”和“昼夜均分”的组合。

但由于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等原因,实际上秋分日白天会稍长于黑夜。以北京地区为例,秋分日这天,“白天”比“黑夜”大约长20分钟,昼夜长度也出现了些许“偏分”。

秋分·天气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一组大数据告诉你

秋高气爽到底爽在哪儿?

今天,进入秋分节气。秋分至,预示着将进入寒凉的秋季。此时日渐短夜渐长,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滑,我国秋季版图达到鼎盛。预计今年秋分节气前半段南方雨水偏多,气温偏低,江南大部或将加快入秋进程。

秋分:昼夜均寒暑平 江南大部或入秋

《天气预报》节目悠扬的背景音乐,名为《渔舟唱晚》,它的音乐情境,恰恰是云销雨霁的秋分时节。秋分时节,北半球昼短夜长,天气日渐转凉。

据中国天气网分析师王伟跃介绍,常年秋分时节,华北至长江中下游沿线一带秋高气爽、华西秋雨正当时、初霜冻寒露风开始冒头,长江流域基本都是在“秋分”节气完成夏秋的转换。此时越发频繁强盛的冷空气将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水频繁,气温下降,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层棉”。

随着冷空气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波动中逐步下滑,包括南京(9月25日)、合肥(9月26日)、武汉(9月29日)、重庆(9月28日)、长沙(9月28日)、南昌(10月6日)、杭州(9月30日)、上海(10月2日)等省会级大城市常年入秋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秋分时节。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入秋进程图来看,截至9月20日,秋季版图涵盖了西北大部、西南大部、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青海东部、新疆沿天山一带等地甚至已入冬。大城市中,北京、成都、兰州、拉萨、乌鲁木齐已入秋。

而在黄淮、江淮、江南等地目前处于夏秋混战区域中,像是郑州、长沙、武汉、合肥、杭州、南京、上海、南昌等地都将有望在秋分时节入秋;华南大部地区仍是被夏天牢牢控制,但潮湿闷热的天气将会明显减少。

今年秋分节气南方雨水多气温低

王伟跃分析,从目前预报来看,今年秋分节气前半段雨水频繁,像是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9月底前多降雨,主要出现在25至27日、28至30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自西向东先后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预计部分地方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7成,甚至偏多1~2倍。10月上旬,上述大部地区的降水仍偏多。公众需注意防范阴雨天气对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农业的不利影响。

气温方面,今后几天在冷空气和降水的影响下,江南多地气温明显偏低,天气湿凉,秋意明显。预计10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华南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而在华北、东北地区、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低。

王伟跃提醒,秋分期间北方大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但天空通透紫外线指数高且天气干燥,公众需防晒补水,防范“秋燥”;同时昼夜温差拉大,最好采取“洋葱式”的穿衣方式,早晚出行多加一件外套,注意添衣保暖,夜晚睡眠盖好被子,小心腹部及背部受凉;饮食上,注意温和清淡,不要过度“肥甘厚味”,否则易加重或引发脾胃方面的疾病。

另外,在此期间,还有可能会有秋台风袭扰,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以及海南岛的等地。秋分时节,除了华西秋雨,寒露风、初霜冻、大雾等也都可能会给农业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公众需加强防范。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

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之后,阴气日盛

雷声也逐渐销声匿迹

二候蛰虫坯户

天气日渐转凉

昔日蛰居的小虫开始躲入洞穴中

并且用细土封住洞口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

湖泊与河流的水位下降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传统。

吃秋菜

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在广大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放下手中的农活,在家里做汤圆吃。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大人们也参与。

秋分·养生

胃部保暖,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饮食温润,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是凉燥,“燥令伤肺”,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健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愿你这个金秋

收获满满

不负时光

来源丨综合自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天气网、彩练新闻

编辑丨凯邦

审核丨桂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