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伍家”他们用“三治融合”夯实乡村治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力打造“向善向美 吾爱吾家”志愿服务品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伍家乡落地生根。
本期特别推出伍家乡“向善向美 吾爱吾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报道之“蓝燕子”篇,报道一批典型,他们以党建为引领,优化环境,夯实发展后劲,为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居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村级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伍家乡创新社会治理亮点纷呈
图片
伍家乡综治中心是伍家乡社会管理的“大脑中枢”,它的高效运营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它是伍家乡创新社会治理的“诊断室”、“指挥部”和“广播站”,为乡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伍家乡各村都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法治+德治+自治的方式,将群众矛盾在村内化解,开拓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无论是经济纠纷,还是家庭、邻里矛盾,伍家乡村民都能想到去找村调解室调解、协调,不满意结果还能到乡里找综治中心,综治中心正在积极发挥乡村两级的矛盾纠纷“诊断室”的作用。
据了解,解决乡村矛盾化解的专业度问题,2014年,伍家乡就落实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培养了一支“三专型”(专职、专业、专家)人民调解队伍,现有人民调解员219人。2019年,伍家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实施方案》。同步在19个村(社区)建立规范的人民调解室、警务室和公共法律服务站,实施“一村一律师”方案,组织村里的村干部、能人、贤人等参与到调解工作中,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图片
伍家乡综治中心自运营以来,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共同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共前村被评为全省法治建设示范村和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20年上半年,中心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批次,同比下降10.9%;调解矛盾纠纷279件,同比上升31.6%。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就地化解矛盾,伍家乡综治中心提高了解决群众诉求的效率和质量,节约了公共资源,受到各级部门及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村民矛盾纠纷的“诊断室”,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治,百姓安。伍家乡综治中心除了矛盾纠纷化解上动脑筋外,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综治中心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平安乡村建设之初,村民老郭发现不法分子的踪迹,赶紧给小区监控室报告。监控室接报后,再去找人,不法分子早已不见踪影。尽管当时社区和街道上都监控遍布,但一旦发生紧急事故,会出现顾东不顾西的状况,缺乏一个核心来统一部署和提前预警。
伍家乡综治中心成立后,将这个盲区重点纳入建设日程,乡村警务室、社区安保人员等随后出现在伍家乡的各个村口、小区大门旁。伍家乡综治办常务副主任陈辉告诉记者,近年来,乡政府将综治日常运转、信息化平台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伍家乡补贴225万元为各村、社区共聘请100名安保人员,加强重点场所的管控,建立密防快反工作站,全乡16个村警务室全覆盖,统一配备巡逻车,同时发动和引导群众、平安志愿者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公共安全防范能力明显提升。此外,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安置帮教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如今的伍家乡,在综治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天上”有监控,“地上”有巡逻,乡村处处有警务室,小区附近“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学校周边“护学岗”……老百姓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平安乡村建设离不开法制宣传。
为将法制宣传深入社区,综治中心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信息研判宣传主题,联动基层,由社区细化分解,再把宣传送到每家每户。中心坚持在辖区内14个村(社区),19个居民小区,248个电梯,91个楼道,安装固定宣传牌452块。
如今,在伍家乡,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有事坐在桌上来“讲道理”,这与伍家乡综治中心常年开展法制宣传分不开。伍家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代明涛说,综治中心是“诊断室”、“指挥部”、“广播站”。
近年来,乡综治中心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聚焦“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今后,综治中心要依托综治“一张网”,走出一条以实干增添平安建设新动能、以创新增强综治核心战斗力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图片
二、共勤村筑牢乡村振兴法治基石
图片
人物档案
姓名:刘耀贵
年龄:52岁
岗位:伍家乡共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位于城区东大门的共勤村伴随城市的东拓,忽然转变为一个高楼林立、人气聚焦、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住宅区,原本仅700户村民的小村庄一下子涌进了1000多户外来人口,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和治安管理事件。让村两委班子忙于应付,无暇顾及村集体发展。“我们要用法治的观念带领乡村发展,用法治的思想引导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一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平安法治之村。”2018年7月,刘耀贵正式担任共勤村党委书记时,掷地有声地郑重承诺道。
有着多年治保工作经验的刘耀贵决定先从打造一支平安创建队伍做起。刘耀贵带领村两委班子、网格员、村安保队员和村民志愿者成立了一支有60多人的义务巡逻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共勤村斥资在全村各小区及路口加装了20个摄像头,配套资金成立了安保队,建起了警务室,配起了巡逻车和小喇叭,打通了法治宣传到基层的最后一百米,让法治法规深入居民心中。
图片
在共勤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到两三百元的车辆刮蹭纠纷,大到十几二十万的经济赔偿事件,村民们第一反应不是吵闹或者拳脚争斗,而是异口同声地说“走,让村调解室做主。”村民对调解室的信任可见一斑。
在建好了队伍后,刘耀贵决定再建一个阵地,这样才能化解村级矛盾,实现综治维稳的目标。刘耀贵建起了先锋调解室,拿着市司法局给自己颁发的“人民调解员”的证书上了岗,带领村里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20余人,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
共勤村的法治宣传渗透全村,不仅仅是普通村民还普及到了特殊人群和少年儿童中。在刘耀贵的抽屉里,已有五六份此类的承诺书,都是村里的特殊人群在村里的帮助下回归社会后主动写下承诺书。
共勤村采取“3+N”的模式,建起了心理咨询室和戒毒室,实现N对1的模式对特殊人群进行关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共勤村还坚持“法治从娃抓起”,组织村里的小朋友用画画的形式宣传法治,开设希望家园普及法治教育,让法治从孩子开始就深入人心。
另外,该村还每季度组织全村50余家商铺召开座谈会,进行普法教育,在商铺前的LED屏进行相关的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和法治法规宣传,潜移默化的带动了周边商户自觉学法、讲法、守法。
“只有大家都依法依规了,两委班子才有更多精力去抓经济发展,民生工程,村集体经济终会提升,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刘耀贵当初对村民的承诺越来越成为现实。如今,共勤村由当初村级年经济收入仅几十万元跃升为收入过800万元。该村推出了村规民约制,将7项200多万元的惠民政策与村民的道德行为、守法守规以及村民公约的行为挂钩,为村民依法守法提供了长效机制。
如今的共勤村,形成了做事讲规矩,对人讲文明,有事讲道理,人人讲法治的氛围。村民龚祥荣等4人被伍家乡评为“绿色达人”,带动了一股全村向达人们学习的环保热潮。另外,近几年村内还出现了见义勇为勇救落水老人的居民罗乔,拾到六千多元现金归还失主的居民周凤兰等好居民先进事迹,展现了良好的乡风文明和综合治理环境。
伍家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代明涛表示,共勤村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法治,让法律秩序、村规民约和乡村道德互为经纬,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力,建设一个利益有保障、纠纷能化解、矛盾能消融的乡村秩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安定有序的社会软环境。
三、旭光村常念“德治经”守护乡村平安
图片
人物档案
姓名:吕伟
年龄:34岁
岗位:伍家乡旭光村党委委员、治保民调委员兼民兵连长
在伍家岗区伍家乡旭光村治保民调委员吕伟办公室电脑里,藏着旭光村的许多宝贝。打开文件夹,一个个文档,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这些年旭光村孝心敬老模范、德高望重前辈、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吕伟给记者讲述了旭光村这些年以德服人、以德化人、以德立人的故事,解开了旭光村的“德治”密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6月27日,一场暴雨突袭宜昌,路面积水严重。吕伟担心路上有村民被困,驾车沿路巡逻。在旭光村十组,他见到有人被困洪水中,赶紧想办法施救,最终让被困人员脱离险境。不顾瓢泼大雨,吕伟又继续驾车冒险巡查。尽管旭光村财务受灾有损失,但在村党支部的指挥下,吕伟和同事的尽心守护,旭光村无一村民受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吕伟除了自己带头做表率,他还不断发掘村里的模范典型。旭光村十组村民位孝心敬老模范赵春玉就是这样被发现的。赵春玉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公公婆。2012年,婆婆因病住院,赵春玉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从未离开过,精心照顾,还宽慰婆婆放心养病,自己却从未叫过苦诉过累。婆婆出院后逢人便道自己有一个好儿媳。
道德力量首先来自道德模范。在旭光村,榜样引领处处彰显,一件件好人好事的发生,激励着旭光村人凝聚起共识,进而转化为行动。这种人人争做“最美”、事事都当榜样的共识,无疑是乡村平安健康发展的最好凝聚力。
图片
走在旭光村,围墙上张贴着村里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还有孝敬父母等成语来历,放学的孩子和路过的村民时不时驻足阅读,这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吕伟介绍说,把这些榜样的故事在村里广为宣传,成为他们“德治”工作的重心之一。越来越多的村民响应号召,积极为村集体添砖加瓦。
2018年3月,村民胡以林和郑光满响应号召,承担编撰旭光村村志工作。虽然因高血压中风残疾,行动不便,但是胡以林没有退却,每天靠着他的残疾代步车走村串户,上门走访,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17万字的旭光村村志。
如今,村民志愿者服务已成为旭光村村民的一种默契,村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人主动作为。2020年初,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旭光村村民赵学峰、刘涛、张永红等百余名志愿者(其中党员33名)挺身而出,迅速集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走村入户,日夜值班排查,确保旭光村无一例确诊病例。疫情期间,村党支部共收到特殊党费10300元旭,光村村民自发捐赠的爱心蔬菜约6吨。
文化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走进村民的生活中,这些精神文化财富将在旭光村一代代传承下去。村里不定期都会有道德模范事例宣讲,“道德模范”的故事等也在村里频频开讲。每每有这样的活动,村民都来得特别齐。无疑,文化讲堂已经成为旭光村的一个大课堂,更成了一个开展道德教育的新载体。
在旭光村,“德”已不光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意识,更是一种扎实的制度行动。在村党支部指导下,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各村组不断规范旭光村《村规民约》,组织村民签字确认后组织实施,不断规范群众行为,并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村规民约》正式实施后,村民赌博打牌的不见了,村民发现有损村集体利益的敢于举报作斗争,全村村民文明道德素养提升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伍家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代明涛说,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旭光村以“德”为基,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风不断发扬光大,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朴素的展现,亦是一个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实践。旭光人正在以实际行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花篮,努力把旭光村打造成城东新区的璀璨明珠。
图片
四、汉宜村以“村民自治”塑乡村文明
图片
人物档案
姓名:吕群
年龄:48岁
岗位:伍家乡汉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伍家岗区伍家乡汉宜村地处宜昌城区核心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923个户,户籍人口2346人,常住人口3547人、暂住人口近2万人。村里地形复杂,流动人口多,管理成了老大难。近年来,在汉宜村党委书记吕群带领下,村班子成员围绕村子特点,摸索出一套“村代表沉下去管事,村民站出来报告”村自治的路子,化解了管理难题,涌现出一批村民志愿者,道德模范等,尽心守护着汉宜村的平安。
“我们村地形太复杂,道路窄,多是老旧房子,光路口就有17个。”吕群说,汉宜村都靠近铁轨,到处都是进村的路口,没办法像小区一样封闭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吕群想了一个看似最笨却最有效的办法,全部村干部走村入户,摸排村民的困难,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信息汇拢后,吕群召集村代表,各自认领“责任田”,一人承包10户家庭,村民走出大门就能找到“管事的人”,村里大小事,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集体的,大家都愿意跟村代表讲讲贴心话。
图片
虽然划分了“责任田”,吕群依然保持了走村入户的习惯。2020年疫情期间,她在村里走访得知,村里一位来自恩施的租户因尿毒症需要及时透析,没有车可以送去医院。她赶紧开自己的车送他去医院安顿好后,又开车回来帮他取换洗衣物。
据了解,汉宜村目前入村网格员有3名,对于汉宜村6个组来说,远远不够。村干部走村入户,村代表划分责任管理,及时补位,让村民的事情有人提、有人管、及时管。
最让吕群感动的是,村民主动志愿者任劳任怨守护汉宜村。2020年疫情期间,村里要封闭管理。面对多个路口,村干部全部顶上去也不够用。汉宜村五组村民文江南第一个找到吕群报到:“差不差人?我来帮忙!”随后,他一直坚持在村里执勤保供到复工复产那一天。像文江南这样主动站出来护村的村民志愿者共有30多名。
一个处处都有奉献精神的地方,一定会英雄模范辈出。汉宜村就是如此。2015年,汉宜村5组年近6旬的村民舒廷明见义勇为,飞身扑倒劫匪,追赶“内衣大盗”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让村民钦佩不已;2018年7月,汉宜村村民高帆在长江边勇救落水母子,一时成为全国美谈;2019年2月,汉宜村四组村民吴安明看到三岁孩子在马路边来回穿梭,险象环生,他一个箭步抱住孩子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汉宜村四组村民朱宏秀孝敬公婆,数十年如一日,成为汉宜村尊老敬老的模范。他们中有英雄的壮举,也有平凡的善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了社会好风尚。
如今的汉宜村,村民人人在为村集体的安全和发展关心,村集体也没忘记为村民着想。移风易俗后,村民家里有老人过世,村干部带着慰问金去慰问;村民家庭里有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大学的,给予1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奖励;重阳节由村集体为老人发放慰问金。村里路窄,自建的老房子多,很多地方大消防车进不来,村集体投资100多万元建立微型消防站、购买小型消防车,为解决消防隐患未雨绸缪。
据了解,汉宜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为解决安全隐患和改善环境,汉宜村还将全村路口装上监控、所有主干道刷黑等项目提上议程。
伍家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代明涛说,汉宜村村干部、村内党员、村代表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三治结合”、多方协同、突出重点的原则,全力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村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与村代表搭起了民意“直通车”,模范榜样不断涌现,这是群众工作的“好抓手”、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这些将是汉宜村建设文明和平安乡村的底气。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