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大地,又是一派丰收图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2日,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位列十六的“秋分”

这也是我们一年中

最为宝贵的丰收时节

庆丰收迎小康

中国农民丰收节来啦

在这充满希望与喜悦的丰收节

我们闽西大地又是一派怎样的繁忙景象呢?

快来瞧瞧吧!

新罗:大冬稻喜获丰收

金秋九月丰收季!新罗区万安镇松洋村水稻种植基地,伴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正忙着抢收大冬稻。“今年我们万安镇大冬稻喜获丰收,产量又比去年提高了,今年我们种植的品种是‘中浙优8号’,一亩产量可以达到650公斤。”万安公社粮食基地负责人杨永河告诉记者。

随后,我们又在万安公社粮食基地看到,松洋村村民杨顺昌正在打包烘干好的稻谷,“我家今年种植了10亩大冬稻,大概可以增收12000元。而且公社直接帮我们烘干,帮我们卖,太方便了。”杨顺昌开心地说。

杨永河介绍,过去稻谷都靠晒干,万一碰上连续阴雨天气,浪费很大。现在我们镇的大冬米从收割、烘干、碾米,全部一体化,通过现代化技术进一步保障了稻谷的出米率,确保不会浪费粮食,做到颗粒归仓、应收尽收。而且稻谷收割后由公社统一收购,免去村民销售的麻烦,真正帮助农民增收。

村民杨顺昌在将稻谷铲入干燥机。

据悉,万安镇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大冬稻,大冬稻是由农户古法种植,一年只耕种一季,种植期长达180天。万安镇优质土壤长出的大冬米,米粒饱满,口感绵软,清香四溢,营养丰富,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能,是万安镇著名的特产。“今年我们镇在松洋村、好坑村、竹贯村和西贯村共种植大冬米约1000亩,是去年的两倍,今年产量可以达到65万公斤,预计可帮助我镇农民增收约120万元。”该镇宣传委员张春芳说。

村民杨顺昌正在搬运打包好的稻谷。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丰收来之不易,意义非凡。“接下来,我们镇还会每年试种新品种,继续为农民摸索产量高、米质好的品种,为农民增收助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张春芳表示。

永定:累累红柿染金秋

金气秋分,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一片忙碌丰收景象:山地上随处可见黄灯笼一般饱满的柿子挂满枝头,果农穿行其中,忙着采摘、打包、装箱……

红柿甜香软滑,远销广州、泉州一带,早已成古竹乡大德村特色的农业品牌。村里有1200亩柿子地,今年产值预计超过700万元。“这里红色偏酸性的土壤特别适合水果种植,我嫁过来30多年了,家里一直种植红柿,规模从小发展到大,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农产品,乡里已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今年我们家柿子产值就有10万元。”由于爱人在外打工,55岁的江葵花管理着自家30亩柿子园,家里的小洋楼建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了传统品种,近年来,大德村通过嫁接成功引进甜柿(苹果柿)。“甜柿有着苹果的松脆,又有柿子的香甜多汁,还去除传统柿子的涩味。最重要的是售价高、便于运输。”大德村村书记苏北丰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所经营的万金丰家庭农场,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经过3年时间,我的家庭农场已成功将红柿改良成甜柿,通过电商销售,一斤甜柿售价达到5元。”苏北丰告诉记者,乡里开设了益农信息社,专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农业技术水平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下一步,我们村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烤烟、百香果,推广红柿改良甜柿,探索电商销售新道路,探索柿子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大家腰包鼓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基层,古竹乡大力培植深山生态观光农业,持续巩固与拓宽黄金百香果、黄金蜜柚、冰糖橙等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百香果合作社种植百香果1025亩,产量205万斤,同时带动了68户185人新植百香果635亩,种植黄金蜜柚630亩、红柿、冰糖橙、西瓜等水果15258亩。鼓励发展林下种养、林间养蜂等产业,推动寨下水库周边80亩灵芝种植,135亩省林科所油茶高质优产示范园建设。此外,古竹乡借助土楼旅游辐射,坚持党支部搭桥、群众参与,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南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农家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稳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上杭:蜜柚,让生活甜如蜜

22日下午,上杭县稔田镇蓉湖红肉蜜柚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外,又一辆旅游大巴停靠在此,参观完车间的游客们纷纷提着一袋袋红肉蜜柚准备返程,柚香,顿时在车上弥漫开来。

线上线下的订单老早就发来不少。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抓紧对堆积如山的蜜柚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客户。

左右滑动查看

眼前的景象让蓉湖红肉蜜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启凤忘记了劳累。就在3天前,在中国农民丰收节•龙岩市2020年“红古田”杯柚王大赛中,他从自家果园选取的红肉蜜柚脱颖而出,获得了“柚王”称号。在稔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的颁奖仪式上,他从市政府张朝阳副市长手里接过奖牌时,喜悦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上杭县稔田镇的果农满心欢喜地采摘柚子。

“这样的比赛,柚子的外观如大小、果形、色泽、光洁度和果皮厚度、果汁量、风味、质地等等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能获得‘柚王’的荣誉,这可没办法临时抱佛脚,都得看平时果树修剪、施肥管理的功夫。”37岁的丘启凤是本地楼岗村人,说起柚子就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自己于2008年开始种植了100多亩、3000多株红肉蜜柚,2009年成立公司,如今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已带动100多户农户,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2000多万公斤。

上杭县稔田镇群众自发表演当地特色的“打船灯”,庆祝丰收。

10余年的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干旱减产、红蜘蛛虫害、滞销等困境,但每次都在政府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化险为夷、重振旗鼓。丘启凤举例说,今年投资建设的清洗分级全套设备,政府与公司按1:1的比例出资;为鼓励大家走出去跑市场,政府按照销售量的大小,分别给予补贴……

告别了相对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如今公司里不仅有自动化设备,还建起了大容量冷库,公司的电商部门在天猫、淘宝、拼多多都开设了店铺,蜜饯、精油、果汁等深加工产品正在研发,新品种葡萄柚正在试种,绿标的申报也已进入验收阶段。“柚王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宣传推介的平台,我会倍加珍惜这个荣誉,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投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把蓉湖品牌做大做强,让大家的日子如蜜柚一般,越过越甜蜜!”展望未来,丘启凤信心满满。

怀抱柚子的丘启凤。

武平:“我的致富果丰收了!”

秋天的田野,满是丰收的影子。王平家的百香果今年大丰收了。

22日一大早,王平挎上竹篮,戴上草帽到果园内“巡视”一圈,把成熟的果子采摘了,顺便整理果园的杂草。看着满园挂满枝头的百香果,王平黝黑的脸蛋挤满了笑容。

武平象洞镇东寨村村民王平正在自家果园采摘百香果。

“百香果是咱武平的致富果,我们也幸运的赶上了。这不,我的果还赶不上客户的订单,现在还欠着客户10多箱大果。”王平一边说,一边清理一些被小鸟啄过的果。王平的果园位于武平象洞镇东寨村,2012年以前王平夫妻俩还在广东打工,看到家乡变化大,夫妻俩毅然辞去了工作回乡创业。

多年前,象洞镇是全县有名的养猪大镇,王平夫妇也跟随大流选择了养猪。随着养猪的人越来越多,象洞镇的污染愈发凸显,“我家门前的小溪,水是黑色的,半夜醒来还能闻到猪屎味。”回想当初的场景,王平笑着说想到的都是臭味儿。

武平万安镇五里村贫困户李福荣正在武平优达百香果分拣中心出售自家百香果。

在全镇开始拆除猪栏的时候,虽然养猪的甜头还没尝久,王平夫妇俩还是忍痛拆掉全部猪栏,“赚钱没有环境重要,我现在种的百香果一样赚钱,还不污染环境呢。”2016年,王平开始转产种植百香果。

“种植农作物,要的是勤劳,我们也可以做到。”没想到,种植的第一年,王平就因为没有经验,没有买到合格的百香果苗,种了半年,苗只开花不结果。夫妇俩并不气馁,上网找些种植技术,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培训班,与同行交流,整天泡在果园观察生长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王平夫妇的果也成功了。5年的种植经验,王平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技术,百香果也越种越好,果子从最初的亩产值5000元,发展到如今亩产值1万多元,收入实现了翻番。

“我的致富果丰收了,现在不愁没有销路。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政策。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们很满足。”如今,百香果正是大丰收之时,王平每天忙着线上线下卖果,手机也用的越来越溜。“邮寄百香果政府还有补贴好几块,政策好,果子好,我们收入越来越好!”王平说,百香果是致富果,明年还要继续种百香果。

武平县百香果种植户正忙着采摘百香果,满载着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武平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百香果产业、象洞鸡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扶贫产业、富农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目前,全县种植百香果2.535万亩,预计产量2.5万吨,产值2.5亿,百香果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线上线下脱销;全县象洞鸡存笼350万羽,商品肉鸡全年预计可出笼700万羽,产值突破7亿元。

长汀:往后,年年都是丰收年

22日上午,在长汀县河田镇河田塅,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傅木清正带着社员,用今年研制的氦气球喷药机给晚稻喷洒生态农药,以防治稻飞虱。“晚稻正在出穗扬花期,必须严防虫害,用氦气球喷药机安全性好、防治面积大,防治效果比无人机还好,能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傅木清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长汀县河田镇河田塅的稻田,彩色稻种出了河田鸡的图案和“百姓富,生态美”的字样。

雨后的河田塅,空气清新如洗,水渠流水潺潺,宽广的金色稻田上飘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然而,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贫瘠的景象:重度水土流失导致河田土地沙化严重、缺水灌溉,粮食亩产只有250多公斤,傅木清在18岁时就被迫出门打工。2006年,打工小有积蓄的傅木清回到家乡,与几位乡亲一道连片承包耕地种植水稻,并于2007年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长汀县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前几年只能种单季稻,2010年我发现这里的田可以种植双季稻了。”傅木清说,贫瘠的土地终于变成了“粮仓”,他的信心和底气,随着生态的持续好转而变得越来越足。

新品种示范补助、良种补贴、化肥减量补助、绿色防控补助等惠农政策的加码,也让傅木清的事业不断做大。如今,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已吸纳社员320多户,流转了3200多亩良田。2015年初,傅木清还将多个乡镇的10余个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捆绑在一起,成立长汀县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流转土地6000多亩,接收农户1100余户,分布在河田、三洲、濯田、四都、红山等乡镇。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的持续投入使用,让粮食的产量逐年上升,今年水稻的亩产将达到1030多公斤,全年总产量可达2100多吨,其中交售国家近1000吨。此外,还能轮作烤烟、玉米、槟榔芋等作物。

傅木清手拿颗粒饱满的水稻留影。

虽然终日忙碌在广袤的田间,但傅木清和社员们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傅木清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农机大户、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荣誉。他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往后年年都是丰收年!

连城:瓜藤蔓下忙采摘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记者来到连城县罗坊乡邱赖村无公害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只见阴雨中,丝瓜藤蔓上的朵朵黄花被雨水打湿后更显鲜艳,藤蔓下农户手拿剪刀满脸喜悦的忙着采摘成熟的丝瓜,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好不热闹。

农户在采摘成熟的丝瓜

“今年丝瓜的亩产预计在6000斤左右,按平均市场价1.2元一斤计算,亩产值大概在7000元左右。”刚忙完丝瓜采摘的邱赖村贫困户罗春太笑盈盈地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引进丝瓜等蔬菜种植后,带动了村民和贫困户就业增收,今年预计参与其中的贫困户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能有效的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也带领他们奔向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除帮助村民和贫困户就业增收外,丝瓜等蔬菜的种植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这片种植基地作为村里的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现有规模130余亩,去年帮助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邱赖村委会副主任赖火林说道,该村作为2018年才实现脱贫退出的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一向较为薄弱,直到同年3月引入丝瓜等蔬菜的种植后,这一现象才有所改观。

农户抬着刚采摘下来的丝瓜

据了解,2018年,邱赖村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王长城的推动下,充分利用该村生态环境好、富硒土壤等优势,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丝瓜等蔬菜新品种。同时对接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高优栽培技术,推选有管理经验、能吃苦耐劳的贫困户、村民,参与到蔬菜基地的经营管理中来,共同探索生态立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仅2019年,基地就向参与管理和种植的村民、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60多万元,并引导其中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了10亩生态蔬菜,每户年收入达1.2万元,带领他们脱贫致富。”邱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水太自信地说道,有了强有力的特色产业支撑,邱赖村的脱贫路也走得更加从容,下一步,他们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过上小康生活。

漳平:在茶文化中共庆丰收

漳平市的农民朋友们以各自的方式庆祝丰收节。在永福镇,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和当地民众一同举办“2020两岸农民共庆丰收节”;在南洋镇,省级非遗项目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展现了古法制茶和现代科技结合的艺术......

2020两岸农民共庆丰收节晚会视频

21日晚,在漳平市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举办的第三届两岸农民共庆丰收节上,台商代表献唱《爱拼才会赢》。

22日上午,花农在漳平市永福镇的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内给杜鹃浇水,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永福镇的西洋杜鹃生产和销售占全国市场70%以上份额。

22日中午,漳平市南洋镇的大用有机茶园内,茶农正在进行除草,为中秋时节的秋茶采摘做准备。

22日下午,完成茶叶采摘后,漳平市九鹏茶叶的创始人郑文海在自己茶厂内进行茶叶晒青。

22日下午,漳平市南洋镇的茶农在,展示省级非遗项目——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中的茶叶摇青。

丰收的季节,收获希望,收获喜悦

往后,年年都是丰收年!

闽西日报社出品

策划:闽西日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 : 黄俊 郭亦斌 罗姝 梁熙 章辰汶 连灼森 曾俊钦 王耀辉 罗焕辉

通讯员 : 陈天长 林宇 林斯乾 钟玲芳 温连光 廖阳光 黄水林 赖守铭 陈福星

编辑:黄清花

检查:罗爱萍

审核:蔡添高

监制:林琳

版权归闽西日报社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闽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