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会】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共建美丽幸福新家园

图片
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人社厅一级巡视员 张力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对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决定》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着力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和引领性创新,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其中,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努力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幸福家园。下面,结合本职工作谈一点学习体会。
第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的新定位、高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地区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决定》指出,要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强化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和普惠共享,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富足的物质生活、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丰厚的文化体验、良好的社会治理、高效的安全管控等,体现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的奋斗目标。在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有利于增强成渝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长远大计,对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历史上,成渝地区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区域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加之民族、人口众多,长期发展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始终没有摆脱欠发达的境地,“蜀道难”、“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是其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慢一些,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领导关心群众期盼,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城市群,推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不断满足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增进各民族团结意义重大,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具有极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高质量发展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和基础,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以人民群众自身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城乡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坚持城乡并举,协调发展,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大基本面。推动建设高品质城市要以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为目标,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展现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公园城市形象,将城市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高品质生活高地;实现美丽宜居乡村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最终建成适合人民群众居住、生活以及工作的城市和乡村,实现城乡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愿景。
第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社会各界一起奋斗。人社部门是政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民生部门之一,提供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公共服务,点多线长,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中地位独特,作用明显。《决定》对公共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四川人社积极行动,与重庆人社签署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对包括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工伤保险待遇发放账户维护申请等在内的86项公共服务事项达成“共享互认”,对低保就业补贴、大学生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申请、零就业家庭认定申请等73项公共服务事项暂时无法统一的,两地将建立协同机制,逐步实现异地可办、全域通办、结果共享互认。下一步,川渝人社将打通川渝两地人社网络和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养老保险待遇方面,畅通两地养老保险待遇协查通道,让川渝两地企业群众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互认互办。在人才信息方面,强化川渝人才流动档案协同办理,实现一次登陆即可查询档案在川渝两地的存放情况。在社保方面,加强川渝两地社保卡卡管系统对接,依托共享平台通道,在年底前实现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密码修改与重置、挂失、解挂等事项就近通办。此外,两地还将推动招聘求职“一点通”。协作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合作,相互开设“川渝合作‘职’等你来”求职招聘专区,招聘信息常态、动态发布,开通远程视频面试功能。以后,两地还将强化人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坚持“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务实包容、协同发展”的原则,聚焦两地企业群众现实需求,以信息化建设为关键支撑,优化人社服务供给,实现川渝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统一规范、信息协同共享、结果共享互认,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共同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END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