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大蒜产业多轮驱动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大蒜作为杞县的特色主导产业,一直是当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9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近年来,杞县紧紧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大力实施“大蒜富民”战略,以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能力为主线,通过基地种植、大蒜保险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电商扶贫助力、自媒体销售等方式,打造从种植到储藏,再到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破除“蒜周期”收入不稳定难题,建立健全大蒜产业“六个对接”“六个打通”扶贫带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杞县特色的大蒜产业化精准扶贫道路。

“六个对接”“六个打通”、“蒜”准产业脱贫路。杞县是河南省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的12个非贫困县之一,脱贫难度大,攻坚任务重。截至2019年底,全县还有未脱贫户2094户4592人。如何确保如期实现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带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完善贫困群众参与大蒜产业链条的利益联结机制,杞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大蒜产业领导小组,围绕种植、储藏、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六个环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做到“六个对接”“六个打通”。一是与带贫企业合作,打造“六个对接”。

即:做好良种对接,以种植带动脱贫;做好信息对接,以促进销售带动脱贫;做好冷链调峰对接,以存储带动脱贫;做好精深加工对接,以增质带动脱贫;做好服务培训对接,以就业带动脱贫;做好社会力量对接,以多方参与带动脱贫。依靠“六个对接”,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二是为持续带贫消除障碍,做到“六个打通”。即:打通风险保障通道,建立风险基金;打通融资扶持通道,建立专项贷款模式;打通科技下乡通道,推动新技能、新技术应用;打通线上线下通道,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打通一二三产融合通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通品牌创新通道,让大蒜既有颜值更有价值。让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脱贫、合作帮扶、技术培训参与全产业链。每年5月至10月大蒜种植、管理、收获、交易期间,务工人员日均收入300元左右。在大蒜交易高峰期,仅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内每日用工就有数千人,参与务工的每位贫困人员每个蒜季可收入上万元,贫困户实现了大蒜产业带动下的间接脱贫、稳定脱贫。

科技支撑、龙头领航行稳致远。蒜价涨了,引发种蒜热;价格低了,导致卖蒜难。蒜农如何跳出“蒜周期”,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导致“蒜周期”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品种单一、生产周期长、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是主要原因。打好健康牌,才能提高附加值。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大数据平台。杞县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杞县教授工作站、杞县大蒜研发中心,加强大蒜深加工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带动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了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大学生和研究生扎根农村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为重点的科技小院,搭建了“农民-政府-企业-科技服务三农”的综合科技支撑平台。

二是“点对点”“一对一”开展科技服务。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服务专家,选派科技特派员,建立农业专家在线服务团微信群,采取线上视频解答群众疑惑,线下现场指导生产等方式,对全县的大蒜种植管理开展农情调查。把83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深入一线及时掌握苗情、墒情、病虫情等信息,围绕土肥、育苗、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为蒜农提供技术服务,着力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优质大蒜产品。

三是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杞县充分激活科技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搭建完善企业带贫益贫机制。杞县大蒜的龙头带贫企业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开封晟大农贸,一个是储存冷藏、科学研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大蒜产业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个是仓储物流、交易贸易,依托健全的大数据网络平台建设,扩大大蒜出口量。

潘安食品与县委组织部党支部联姻,组建联合共建党组织,成立潘安食品扶贫办公室,科学布局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将贫困户绑定在企业发展的链条上,实现扶贫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该企业主动参与全县开展的“百企联百村”活动,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在邢口镇杨屯村建设了贮藏能力3000吨的扶贫冷库,在线上配套建设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交易互动,将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每年拿出10万元作为扶贫基金,与邢口镇杨屯村18户特困贫困户签订了带贫助贫协议。目前,潘安食品产业项目已覆盖全县20个乡镇,带动1165户3400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实现稳定增收。

开封晟大农贸有限公司设立贫困户就业安置处,直接带动就业装卸工、加工、包装、运输等人员4000余人,辐射周边120多个行政村,带动20余万人就业,实现20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出资40万元与阳堌镇小岗村合作社组建分拣车间和保鲜库,成立了“产销对接协会”,解决了小岗村大蒜销售难问题;与五里河镇小岗、马千寺和曹岗村结成帮扶对象,向103户重点贫困户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更新换代蒜种以及种植收割机械,并高价收购贫困户的大蒜,有力保障了贫困户的收入。四是构建“互联网+大蒜”模式。杞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融电商服务、培训交流、创业孵化、科学助农、仓储物流、金融扶持、线下体验、特色产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目前已入驻电商企业73家。

依托河南原产地农产品旗舰店(农购网)和拼多多平台,杞县整合电商资源,研究探讨电商企业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破解电商扶贫就业难题,构建完善“互联网 大蒜”现代商贸模式,创新探索出一条“电商 贫困户 农产品”、“电商 就业岗位 贫困户”、“电商 合作社 集体经济”等带贫模式。为实现互联网和农产品的无缝对接,打造县域特色网销农产品。

县电商办组织多家电商扶贫企业深入全县20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面对面与贫困户接触,普及电商知识,宣传电商扶贫政策。先后与8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178户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直接收购大蒜;组织有能力有意愿学习电商技能的贫困户免费培训,指导他们开设网店,创业增收;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发挥村级电商服务站“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农产品网店带贫作用,让全县10家日发货量达两千单以上的电商企业,主动对接9个乡镇28个村188名贫困户,帮其销售农产品80万斤,增收14.2万元;为50名贫困户提供了打包、分拣、客服等就业岗位,实现贫困群众人均月增收1400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杞县传统线下流通渠道受阻,许多农副产品遇到销售难题,为拓展线上营销渠道,搭建产销衔接电商平台,杞县53家电商纷纷试水“直播带货”,结合当下直播和短视频带货电商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通过“主播 农产品销售”的形式,带动平台消费者关注杞县特色农产品,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绿色通道”。

创新模式、保障稳定长效增收。脱贫不返贫,才是真扶贫。杞县紧紧围绕大蒜优势产业做文章,通过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努力探索产业扶贫模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可持续脱贫。一是构建“合作社 农户 银行 保险公司”模式,保障贫困户利益。为规避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提高全县贫困群众参与种植大蒜的积极性,杞县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农业保险扶贫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依托“政府 保险公司 贫困户”模式,采用扶贫政策扶持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群众参与到大蒜全产业链。在大蒜种植环节方面,杞县为全县贫困户种植大蒜进行价格保险,参保费用由县级财政全部承担,经与保险公司对接,由中原农险和人保财险两家公司对杞县贫困群众产业种植大蒜投保,贫困群众种植大蒜保险每亩投保费用198元。pan>

今年,随着《杞县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工作方案》《杞县2020年产业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政策举措的出台实施,为杞县大蒜产业巩固带贫成效、提升脱贫成色提供了多重利好,让杞县大蒜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供稿单位:杞县扶贫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