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三江源 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如何并行

从四川到青海,一路追溯大河源头。这里没有“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豪迈铿锵,取而代之的是绿水潺潺,清波荡漾。
从巴颜喀拉山发源的湍急水流,汇入三江之源,在途径龙羊峡大坝之后,造就烟波浩渺的平湖奇景。沟壑纵深的丹霞地貌印衬碧着水蓝天,凸显山水相融的大气磅礴。
超级工程破解贵德发展难题
“高原小江南”,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木干村,宽阔的河面上,拉瓦西引水灌溉工程4号渡槽横跨两岸。“拉西瓦”在藏语里意为渴望阳光照耀的地方。过去,因河水长期冲刷,河道沟壑纵深,形成了黄河两岸与河面之间的巨大高差,附近居民无法从黄河中获取灌溉水源,“守着黄河没水吃”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图片
拉西瓦灌溉工程4号渡槽,是该项目最长的渡槽。郭莹 摄
拉西瓦灌溉工程地处黄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库大坝和李家峡水库库尾之间的黄河南岸,是青海省实施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四个子项目之一。工程充分利用拉西瓦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积20.02万亩,贵德县河阴、河西、河东、常牧、新街5乡镇,87个行政村,8万人的灌溉问题被彻底解决。
图片
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倒虹吸横贯山间。郭莹 摄
“过去从黄河中取水,只能依靠提水灌溉的方法,耕地浇灌成本较大,水量也不足。群众‘吃水难’、‘用水贵’,拉瓦西项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李占彪介绍,拉西瓦水电站渠首高程2440.38米,渠尾高程2391.81米,落差48.57米,拉西瓦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可以被充分利用,从拉西瓦水电站预留农灌口取水,原有的提水灌溉变为自流灌溉,农业用水成本急剧下降,农户生产压力大大减小。“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高效特色农业得到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助力。”
治污修复让北川河成为“幸福河”
青海省会西宁,北川河核心段,170余公顷的北川河湿地公园,成为滋养城市向上的“绿肺”。漫步湿地公园,亭台楼阁,水清岸绿,处处生机盎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河流浑浊,环境脏乱,臭气熏天。2013年底,西宁实施启动“清水入城”工程,5年时间,北川河成为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功能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如今,这里已然成为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成为西宁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城北片区的综合活力中心。
图片
治理前后的北川河湿地公园。郭莹 摄
“周末休闲,茶余饭后,我们都喜欢过来走一走。”居住在湿地公园附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的湿地公园,成了当地人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空气好,水质好,垃圾少了,环境美了。”提起北川河的变化,张女士脸上笑意盈盈。
火红线椒晒出循化火红生活
海东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走近田间地头,火红的线辣椒印入眼帘。当地农户三五成群,埋头劳作,抓紧时间采摘线辣椒。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循化线辣椒色泽鲜红,香味浓郁,它是青海地理标志产品,与循化花椒、核桃一道,成为当地农户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图片
循化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火红的线辣椒。郭莹 摄
“今年我们种植了300亩线辣椒,每亩产量2300斤,以今年的行情看,市场上能买到5元一斤。”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业的青海万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海东地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积极助力循化做大做强“两椒一核”产业,采取 “公司 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或“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形式与当地农户形成合作。
“通过合作,农户收入渠道增多,收入也逐步增加。”该负责人透露,目前,除了土地流转后集体分红,当地农户还能够通过在基地打工获取工资收入。基地不仅种植线辣椒,还同时种植了花椒、核桃,“基地目前固定用工20余人,农忙季节整个基地聘用人员能达到92人,每人每月能收入2800余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当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对红线椒、花椒等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拓宽农户收入渠道,助力居民致富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