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廖耀湘给我军讲课,将士先是不屑,为何后来都表示佩服

在历史长河中,能堪称完美的人凤毛麟角。这种人不仅要有卓越的才能,优秀的品格,还要有正直的为人和超脱的人性。他们不仅深得身边人的敬重和信服,就连敌人和对手提起他们,也会肃然起敬。
比如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中的廖耀湘将军。虽然在东北战场惨遭败绩,狼狈不堪,沦为我军的俘虏,但却丝毫不能掩饰他近乎完美的军事才干和人格魅力。甚至在民国女作家谢冰莹的口中,还用“十全十美”来赞美过他。
廖耀湘被俘后,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刘伯承,曾请他为学员讲课,当时部分学员对其战犯身份表示抵触,准备课堂上当庭发难,让其难堪。但廖耀湘用自己入缅作战的精彩战例讲解,使得学员们很快对其肃然起敬,向他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图片
(廖耀湘旧照)
不过,这样一个被人称为“完美”,当时无论在国共两党,都有着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人物,却好像在当今的历史书籍和影视剧中,没有什么存在感,这是为什么呢?
一、“十全十美”真君子。
自古美女爱英雄,夸赞廖耀湘将军“十全十美”的,是曾入伍两次的女兵作家谢冰莹。她在作品《印缅血战记》中,曾这样写道:“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好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如果仅是一人之言,还不能说明什么,但将他誉为君子的却大有其人,他的同学、同乡刘建章,夸他“用兵不愧中外名将,治学不让古今大贤,宅心仁厚,廉洁自律,真乃君子也。”
连那个犟牛一样的军统特务文强,提到廖耀湘时都说他实事求是,肝胆相照。他的老上级杜聿明也夸他胸怀韬略,有大将之才。其它如新二十二师参谋长师临先、新六军训练队长何福祥等人,都对其君子之风赞美有加。
图片
(廖耀湘与史迪威将军)
二、入缅抗日美名扬。
廖耀湘出身贫寒,从小学习刻苦,进入黄埔军校后,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军事学习上。毕业时,还以笔试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前往法国军校深造的资格。可由于他个子太矮,最终落选。
于是他直接找到蒋中正,高声说道:去法国是为了学习军事,不是当女婿,和个子高矮有什么关系,拿破仑个子不高,不也一样横扫欧洲。一席话怼得老蒋无言以对,只好特批他同往法国深造。
法国归来后,廖耀湘跟随杜聿明远征缅甸。他带领所部首战就重创日军王牌军团第18师团,逼得难以突围的日军师团长只得自杀。这场歼灭战因此成为中国军队丛林作战的经典案例。当时,在远征缅甸的国军将领中,真正打出威风的,除了孙立人,就是廖耀湘。对于这两个人,连一向高傲的史迪威都赞叹不已。
不过我们提到中国远征军时,人们通常提到的多是有着“东方隆美尔”之称的第38师师长孙立人、远征军司令卫立煌、远征军第五集团军司令杜聿明,以及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却很少提到廖耀湘。
这是因为孙立人在转战印度后接任新一军军长,领导战役击毙日军3.3万人,战功和名望早已传遍海内外。而卫立煌和杜聿明都是远征军司令,在职位上更有影响力。而同为师长的戴安澜战死沙场,在当时也受到国共两党高度评价。
图片
(廖耀湘旧照)
三、身为战俘也坦荡。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廖耀湘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在当时民心向背的政治局面下,国民政府已是风中之烛难以为继。廖耀湘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最终成为我军的俘虏。
在战俘营里,廖耀湘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军人的基本素养。在失败被俘后,面对角色转换,他没有任何抱怨。
由于他劳动积极自觉性好,管教人员允许他可以自由活动和休息,无需接受监管。这样一来,要想逃跑其实机会很多,但廖耀湘却每天准时参加劳动和报到,从不偷懒。当其他人问他为什么不逃时,他说:做人就要坦坦荡荡,无论是两军对垒,还是身为战俘,输赢都要光明磊落,当逃兵都是一种耻辱。
历史充满戏剧性,抗日殉国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受到国共两党的最高评价和悼念。而同样血战印缅,战功赫赫的廖耀湘,却因为卷入内战,抗日的战功无人提及,还成为战犯。好在他认真改造受到特赦,后来当上政协委员。只是在文革中受到迫害,一代战神就此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还原廖耀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