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无用女人白流苏,为何与风流公子范柳原结局圆满?

张爱玲笔下的大家族,皆是她熟悉的那种没落贵族,《倾城之恋》里的白家公馆也不例外。旧式家庭中没有人教女儿怎么谋生,秉承"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婚姻就是其归宿。
图片
《倾城之恋》剧照
无用的女人白流苏。
白流苏也算得上大家闺秀,有教养的古典气质美女,仍然逃不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命运。她对婚姻也有过热烈的期盼,可惜遇人不淑,因追求独立幸福,愤而离婚回了娘家。原以为自己比起穷人家的姑娘,白家这样祖上风光过的人家,哪里会多她一张嘴呢?
然而从纨绔前夫处潇洒转身的白流苏,何曾料到现实竟是如此的惨淡:大家族里亲情凉薄,尤其是分手费很快被兄嫂倒腾算计光后,愈发被嫌弃,在娘家成了多余的人,冷饭难吃,冷脸难看,可谓度日如年。
不久前夫死了,亲哥哥为了甩包袱,居然提议她去前夫家守寡。白流苏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她还没寡廉鲜耻到离过婚了,又去做人家的寡妇,让人笑掉牙齿不说,更不肯从一个笼子跳进另一个笼子过活。
可怜白流苏这样心高气傲的女子,为了体面生存下去,得为寻一长期饭票,迫切地盼着能再嫁了。那个从前不为衣食忧心的白流苏,不得不放下身段,违心去讨好只想找个情妇的范柳原。
图片
《倾城之恋》剧照
怎么看,二人的结局都不靠谱。
白流苏像一件临近保质期的商品,充满焦虑;而范柳原却是个情场浪子,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主。
她最擅长“无用之用”,用柔弱把自己武装起来,——主动变得卑微身段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等待他的垂怜。
男女之间的情事,攻守防略,彼此的态度十分微妙,各怀心事。
流苏低下头去。柳原笑道:“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
(想起徐志摩那句著名的诗:恰是那水莲花般低头的娇羞)
流苏抬头笑道:“什么?我不懂。”
柳原道:“有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
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
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
图片
《倾城之恋》剧照
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层山。精明的范柳原,情场游戏中这样的女子,他见得多了。通常的情况是,女人柔情娇媚地崇拜他,赞美他如何令自己倾心仰望,以此满足他,感动他。
金莲在西门大官人面前的表现,也属类似的性质。她们刻意低调并非自卑,而是主动低头示弱,为的是放大对方的价值,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才能从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谋取到急需的利益。
范柳原清楚地知道,她们想要什么,如《三十而立》中海王梁士弘,早就从王漫妮眼中读到了渴望。不过按惯例,罗尔多夫狂撩包法利夫人那会儿,就早早谋划着脱身的时刻。从范柳原内心来讲,离异的白流苏,并不是理想结婚对象。
图片
《三十而立》剧照
那时候,东西方的择偶观极其相似:旁人眼中有钱有地位的单身汉,倦鸟思归林应找门当户对,那种单纯的,身家清白的富家女,才是为他充当传宗接代妻子的最佳选择。不断有被相识或不相识的太太们,送上门的女孩令他应接不暇。
花花世界飘泊闯荡过的范柳原,见多了基于交换目的的欲望女人,逢场作戏的露水夫妻,渴望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只是屡屡失望,她们不过冲着他的钱去的,并不爱他,更不懂他。
一见倾心,再见倾城。
一般说来,张爱玲《倾城之恋》之所以战火中香港为背景,是为促成钻石王老五范柳原和白流苏走进围城。
由于战争中的男女,摒弃了诸多的杂念,出于人的安全感和归宿感需要,得以成全。
图片
《倾城之恋》剧照
只有在漫天火光中感受了惊心动魄的人,才肯把灾难中能陪自己的人看做唯一,经历生死后,才能放下一切世俗的考量。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范白二人这段感情恐怕难以善终。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其实,让范柳原爱上白流苏的,其实在于她那份女性的矜持。
白流苏终于得偿所愿,除了她目标明确,以无用的女人低调定位,最重要的是,她竭力保留了一份传统中国女性的骄傲和自尊,终让范柳原高看了一眼。
从相亲会上的跳舞,白流苏明明会跳,却待他开口来请邀;无心插柳柳成荫,到分手后等他来信相约。白范二人各怀心事,放浪不羁与温婉传统之间,虚伪面具下的男女情事,攻守防略,彼此的心态十分微妙。
图片
《倾城之恋》剧照
在第一次赴港之行中,按惯用的老套路,夜里范柳原在电话里,漫不经心地挑逗白流苏,等她失足就范。白流苏坚持住底线,等他来求爱。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纵然已心猿意马,仍未乱方寸失了阵脚。比起那些吃相难看,央求范柳原娶自己的抢食者,多了分优雅姿态。
这份矜持,令从不缺情妇的范柳原欲罢不能:对他来说,送上门来的东西自然也就跌了价,若是轻而易举的手到擒来,愈发容易让人很快丧失了兴趣。人性莫过于此,轻易到手的东西,不会有人珍惜。
图片
《倾城之恋》剧照
两个人波澜不惊的在香港呆了几天,这让范柳原将那些贪图富贵金钱的女人,不顾一切体面和自尊送上门的女人区别开了,这让范柳原颇感意外,也算一路顺风的情路有了点挫败感,反倒来了兴致。
这从根上说,仍是大男子主义,源自范柳原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含蓄羞涩形象的欣赏。
古代相亲,若姑娘有心,会一脸羞涩地说: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作主。而《暗算》中黄依依那样女子,感情上西化追求个性自由,过于热情主动,反令情感上保守的安在天,无法接受,越追越远的原因。
如果说黄依依是风气保守年代中活色生香的异类,与时代格格不入;那么白流苏则是十里洋场中,难得的淑女清流。
图片
《暗算》中的黄依依
有海外生活经历的范柳原,表面上放浪不羁,择偶观中西兼有:既希望对方风情万种,又不能毫无节制猛扑上来,他需要掌握恋爱中的主动权
范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和白流苏一开始没有爱情,中间有过短暂的默契理解,然后就又消失了。死里逃生的爱情,算不上高质量乱世之中亦为可贵。
图片
张爱玲
白流苏明白弹尽粮绝才可怕,为生存不敢奢求太多。"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般诗意纯粹的爱情,原本俗世难求。白流苏终于成了范太太,纵各自妥协,以世俗的眼光看,勉强算得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