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飘香,小桥流水!4年过去,阳西这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图片
清早,阳西县织篢镇塘村村党建主题公园充满了生机,草木葱茏、凉爽宜人。环湖的景观栈道、宽敞的清水平台、笔直的党群连心桥上,三三两两的老人正悠闲散步,不时传来几声欢笑。
“现在条件好了,生活有盼头,活100岁都不够。”68岁的洪木笑逐颜开。这两年,家里的养殖生意逐渐走上正轨,日子殷实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闲暇时间,他总会来家门口的主题公园转悠。
图片
塘村村下辖23条自然村,全村有村民821户3317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收入来源单一,在2016年“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000元,贫困人口家庭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
改变也始于这一年,在珠海横琴新区纪委的对口帮扶下,这个贫困山村开始加速逆转。短短几年时间,村里的楼房多了,进村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村口新建了篮球场、文化楼、主题公园,百亩丢荒地上,一排排红润饱满的火龙果垂挂枝头,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图片
截至2019年底,塘村村全村实现预脱贫人口99人,预脱贫率达100%,贫困村出列,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开“药方”
培育扶贫产业,百亩荒地变致富果园
一排排水泥柱浓密如林,似仙人掌般的枝条顺着柱子攀援向上,枝条末端,挂着鲜红欲滴的火龙果,一阵秋风袭来,满园果香。
图片
9月15日,塘村村火龙果产业扶贫基地又迎来了摘果期。带着草帽的村民们穿梭于果园中,不一会儿,一筐筐小灯笼似的火龙果便从园中运出,送往百米开外的钢棚中拆袋、分拣。
大棚里,昔日的贫困户陈均应正小心翼翼地剪去火龙果的茎尾,并根据果子的大小仔细分类。“基地就在家门口,收入稳定,生活越来越好了。”2017年,陈均应到火龙果扶贫基地工作,由于踏实肯干,平均月收入达到4200余元,很快就实现了预脱贫。
如今,掌握了种植技术,他不仅在基地务工,还自己种植了3亩火龙果,日子越发有了奔头。
图片
“以前地是荒地,村是穷村。
年轻人不愿回来,交通不方便,
外面的人也鲜少进来。”
对于村里的改变,
村党总支书记张传娇感触颇深。
2016年,横琴新区纪委承担了对口帮扶塘村村精准脱贫任务,在深入摸查、调研后,结合塘村村实际,从三个方面精准施策,开展脱贫攻坚计划。
一是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确保全村贫困人口按期脱贫;
二是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村民发展经济创造便利条件;
三是以产业导入为抓手,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塘村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优越,十分适合火龙果的生长,具有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优势条件。在深入调研和反复协商后,横琴新区纪委决定引入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珠海十亿人公司落户塘村村,投资11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建设火龙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基地以“公司+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并运用智慧农业管理方式,打造高端火龙果特色产业。
2017年5月,该基地正式开始建设,当年12月完成种苗种植,2019年7月,基地实现首次挂果,产量达到2.5万公斤,订单供不应求,运往全国各地。新产业为塘村村脱贫摘帽带来了新希望。
拔“穷根”
坚持扶贫扶志,激活贫困人群内生动力
沿着蜿蜒平坦的村道向前,整齐的院落,大片的田野……不时有小轿车和摩托从身边经过。“刘队,你又来啦。”驾驶员们热情地与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驻塘村村第一书记刘聪打招呼。
在离村委会不远处的山坡上,梁红专正往返于蔬菜大棚和火龙果林间,施肥、修枝,忙得不亦乐乎。几个月前,刚刚种下的两亩火龙果生长情况很好,明年6至7月就能顺利产果,预计亩产将达1000多公斤。
“人勤地不懒,村里给了我们这么多实际帮助,只要我们肯干,后面的收益肯定少不了!”梁红专乐呵呵地说。梁红专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过去几年,他和妻子在县城打零工,一方面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为了赶时间,一家人时常连口热饭都来不及吃,日子过得既匆忙又拮据。
图片
去年7月,火龙果基地首次产果时,基地将部分果子打包送给村民尝鲜,刘聪拎着火龙果到访梁红专家时,顺便讲了讲村里现有的扶持政策,让疲于奔波的夫妻俩分外动心。今年年初,打定主意的夫妻俩双双辞工,回到家门口摆弄起了蔬菜大棚。紧接着,在村委会、帮扶单位和扶贫基地的多方扶持下,又种下了两亩火龙果。
“每亩火龙果的种植成本约2.4万元,帮扶单位帮我们出资2万元。基地帮我们种植,并开展技术指导,等结了果再以保底价回购,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如今的梁红专夫妇,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在家妥善照顾老人,其余时间几乎都耗在田地里。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多了,工作越发有干劲,夫妻俩的目标早已从脱贫转向了致富。
刘聪说,只有坚持“鱼渔兼授”,才能实现输血变造血。他们将继续通过技能培训、奖励生产劳动、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不断激发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守“成果”
构建长效机制,让扶贫成果长期有效
如何让贫困人群获得更多的收益
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在村“两委”、帮扶单位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
塘村村找到了答案
2016年以来,塘村村引进了火龙果等扶贫项目,盘活了该村几百亩丢荒地,通过租金方式为村民增加收入130多万元。火龙果扶贫基地还优先聘请当地贫困户和村民就业,解决了30余个固定就业岗位,村民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承包对应的火龙果地进行管理,多劳多得。
图片
据统计
近年来,塘村村在火龙果等扶贫产业共投入资金674.52万元,2019年扶贫产业收益为52万余元。2020年后,每年可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60万元到80万元的扶贫产业收益。
今年,横琴新区再次投入扶贫资金120万元,村委会以经济联合社名义种植35亩。此外,村里建立扶贫基金,用于支付贫困户从事公益劳动报酬等精准扶贫工作。
该村制定了有利于激活贫困人员内生动力、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惠益分配制度,将不超过15%的资产收益提留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对因灾因病造成贫困的群众给予适当救助;以奖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生产;以支付工资方式长期定向为贫困户提供20个环境卫生保洁岗位,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以劳动摆脱贫困。
图片
2020年,“塘村火龙果”入选“一村一品”品牌项目。除火龙果产业外,横琴新区纪委还指导该村入股了阳西县统筹的双鱼(长角水库)光伏发电项目、织篢镇统筹的南药种植项目等。帮助塘村村建设硬底化村道12.76公里,完成党建主题公园、篮球场、文化楼等各项惠民项目47个,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底气越来越足。
“你理想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记者问梁红专。“家门口有工作,周边有风景,身边有家人。吃喝不愁,未来充满期待。”这就是梁红专心中的小康生活。
图片
扶贫成绩单
塘村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97人,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到“八有”指标,2019年底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塘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扶贫工作队共协助8人向民政部门申请了大病救助。
2016-2018年帮助21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
投入234.52万元用于塘村村入股光伏发电项目、南药种植、黑山羊养殖和罗非鱼代加工项目;投入300万元通过流转约300亩村集体与农户土地,经营种植“六零”标准火龙果扶贫产业基地,收益达15年;投入88万元自主建设塘村村委会经济联合社“六零”标准火龙果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达15年;投入约441万元建设村精准扶贫水泥路;投入113.96万元建设塘村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文体活动综合中心项目及党建主题公园。
记 者 手 记
党群心连心收获稳稳的幸福
2019年春天,一条蜿蜒小路将刘聪带到了织篢镇塘村村。从完全陌生到彻底了解,一年多来,他与村民同吃同住,一次次的深入走访、收集群众意愿,把解决村民的困难当作己任,在塘村村人的心中,他早已从异乡人变成了“自己人”。
扶贫工作,忙是常态。采访过程中,刘聪的电话、微信几乎没停过,但他坦言,不怕忙、不怕累,也不怕贫困户基础差,最怕的是贫困户思想不积极,“等靠要”。
为了激发贫困户改变人生的勇气,刘聪挨家挨户摸查情况,针对贫困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他坚持带着情感有温度扶贫,除了完成工作任务落实相关政策外,还经常发动单位和个人力量为贫困人员奔走,鼓励他们学习新技能,树立理想和志向。渐渐地,他成为了村民心中“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大家对于脱贫的兴趣度、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只有党群心连心,扶贫单位和贫困人群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才能收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