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古窑村“复活”背后的大师之笔

“我们到了博山县,或者说烟囱镇,这是我在中国见过的最大的工业城镇。在路上的时候就遇到了长长的推车队伍,装载着煤、焦炭、铁器、陶器、烟草、谷物和一些包裹严实的货物(看来是玻璃)。我数了数,一小时内就有65辆装烟煤的车经过……”

1869年,普鲁士人李希霍芬笔下的“烟囱镇”实为误听,其实它真正的名称是“颜神”。

光影轮回,一百多年后的颜神古镇沧桑巨变,尊重历史的建筑设计、唤醒记忆的策展布局,作为古镇缩影的古窑村,缘何得以在多位大师的笔下重获“新生”?

日前,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对此进行了探寻。

古窑村建筑师郑炘教授:

“是琉璃将他们与我捆绑到了一起”

光线穿过琉璃的那一瞬,所散发出的幽深而高雅的光芒,仿佛是海的柔光与金泽的重重影翳,绽放,没有华丽的宣言,低调的沉默是世人难以名状的惊艳。

“散落在古窑村的古窑,是整个颜神古镇的精神坐标,成为其所在区域的核心。”穿行在古窑村之中,头顶英国“未来建筑奖”与“新与旧”单项奖得主光环,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郑炘教授坦言,自己仿佛可以听见时间在流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这是一个承继着千百年陶瓷、琉璃文化的古村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古镇。

“我在匣钵厂入口设计了高大的圆弧拱门,与古窑的拱门相呼应,使其在视觉调性上更和谐。”

如郑炘所说,在颜神古镇——古窑村的护改开发过程中,他摒弃了传统的模仿老建筑的改造方式,利用新建筑与传统建筑衔接的手法,使改造后的区域既保留了传统的意蕴,又增添了当代的活力,新老建筑在形态和材质上相互呼应与对话,和谐共生。

深挖之下,这里祖祖辈辈都生活着以制作陶瓷和琉璃为生的手艺人,这里有着明清时生产陶瓷的古老圆窑群和围绕在它周边的传统民居、院落中有树且尺度宜人,而这些传统的民居连缀在一起,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巷子、胡同,更有已废弃的3000平方米的老厂房。

“是琉璃将他们与我捆绑到了一起,我将美术馆等较大体量公共建筑与匣钵厂毗邻,使这片区域向小尺度的传统民居舒缓地过渡。”

在郑炘看来,虽然护改开发的部分修缮配套是当代建筑,却来源于传统。传统的匠人,用老砖砌筑、用小青瓦盖顶、窗户或横或竖、或大或小、即有着现代独特的形式,又延续了古香古色的美感。

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度假产业小镇,除却保留的历史文化遗存,与之相辅相成的产业支撑也是“重头戏”。

“在古窑的护改开发工作中,我根据每个窑的特点,保留了它的原始状态和修复痕迹,并根据其特点加入相适应的现代业态,使其得以真正参与到当代的度假生活之中。”

最终,郑炘历时两年的精心打磨和业态调整,让古窑、匣钵墙、院落得以重新焕发生机,在迎来天南海北的游客同时,颜神古镇——古窑村终现往日繁华。

“双年展”总策展人李翔宁教授:

“琉璃艺术在这个多彩区域最意想不到的空间里绽放魅力”

狭长幽深的隧道窑,仿佛是一条时光的长廊,将博山琉璃的前世今生冶炼其中,光影更替间的韵味流散,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博山陶琉艺术节·2020博山琉璃双年展”满载海内外人士的赞誉,于10月8日在颜神古镇——古窑村落下帷幕,其背后的策展人也因此为公众所熟知。

此次展会开幕式设在颜神古镇——古窑村“第五车间”广场,车间原来专门生产烧制陶瓷的匣钵,这里有着高耸的烟囱,长长的隧道窑和铁轨,弯弯曲曲的管道,如今却成了陶琉古镇的时尚中心:舞台以天为幕,红砖为墙,配以时尚的灯光、电子显示屏……

“经过审慎的选择,我们团队将本次双年展的主展区放在了‘第五车间’,这是整个古镇体量最大的建筑,统领着全局,是博山老陶瓷厂专门生产匣钵的地方,充满着工业的美感。”

这样的时尚蝶变,出自于此次活动的主策展人李翔宁教授,这位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依托丰富的国内外策划经验,将世界级大型展会艺术理念与博山陶琉文化紧密融合,让这些工业记忆在改造后全部得以保留,也让颜神古镇的街区、建筑和院落焕发全新活力。

必须承认,颜神古镇——古窑村的国际范处处可见,让人感受到时空交错的美感。

“琉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建筑、陶瓷、游玩也是此次双年展和颜神古镇——古窑村护改开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按照李翔宁的理解,古窑村“第五车间”一楼空间以动植物造型的琉璃作品和绚丽多彩的灯光建立起了琉璃的自然世界;二楼空间既有博山传统名贵的琉璃作品,又有旅美琉璃艺术家盛珊珊设计精美的代表作品《算盘》和《生生不息的竹林》。他坦言,本土技艺与流行作品同台碰撞,为博山琉璃文化走出去、博山琉璃艺术品走出室内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提供了艺术参考和路径样本。

“在古窑村漫步,琉璃艺术在这个多彩区域最意想不到的空间里绽放魅力。”

在李翔宁看来,颜神古镇——古窑村的护改开发不仅打造了陶琉艺术与产业体验、融合、交流的平台,满足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需求,更凸显了博山发展文化旅游的信心和决心,千年古镇的保护与活化也因此在“中国陶琉之乡”——博山,盛然绽放。

以古窑村为载体

共建“乡愁”守望地未来

数百座明清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落,保存完整;用匣钵垒出的墙体,独具特色;街巷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更有侯家大院、刘家大院等隐藏在传统民居中的深宅大院烟火犹存,在颜神古镇——古窑村流连穿梭,随手一拍即是大片。

以上,是几乎所有探寻过古窑村的游客的共同心声。

“一座古城或古镇保护的成功与否就是看街上有没有席地而坐发呆的游客。”

“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非常关心颜神古镇——古窑村的护改开发工作走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内的泰斗,在他眼中,保护古城古镇就是为年轻人守住一条回家的路,给他们留住“乡愁”的影子,那些有修养、有担当的年轻人将是这地方文化的承继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匠人与大师生活在悠悠颜神古镇,它的空气中充满着迷人的艺术气质与时尚气息。作为此次颜神古镇——古窑村保护改造开发的总执行者,阮仪三弟子李亚明也表示,自己将与先生保持密切联系,为古窑村后续的护改开发工作出谋划策。

建立健全适宜新时代古镇古村保护与发展需要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彰显颜神古镇——古窑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态势,将古窑村塑造成为博山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未来,颜神古镇不仅有民间地方艺术品收藏博物馆群、大专艺术院校实习培训基地、以陶琉文化为主题的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研学基地和艺术家聚集群落,更有陶琉精品展示、交易市场,美食街区以及度假酒店、民宿等配套设施,功能齐全。

颜神古镇——古窑村是博山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凝聚了老博山人勤勤恳恳的兢业精神、理念和智慧。加强古窑村工业遗存、旧居的保护,对于传承博山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古窑村成为代代博山人的“乡愁”守望地,活态传承、突出特色,原住居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珍惜这份宝贵财富,将文化的传承、展示与特色塑造融入颜神古镇——古窑村护改开发工作的全过程。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姜涛 见习记者 孙良栋 报道)